趙剛
“契訶夫是用散文寫作的普希金。”
——托爾斯泰
文學大師之間的友誼往往是從欣賞對方的作品開始的,托爾斯泰與契訶夫的友誼就是如此。
1899年1月14日,作家彼·謝爾蓋延科將一本《家庭》雜志帶給托爾斯泰,這篇雜志中恰好載有契訶夫的小說《寶貝兒》。托翁在閱讀小說之前向彼·謝爾蓋延科詢問道:您對這篇作品感覺如何?謝回答:好像不怎么樣。
托爾斯泰不再多說什么,開始自己朗讀小說,剛讀完前幾段就站了起來,興奮地說:“太好了!多么精彩的語言!”
小說不足萬字,托爾斯泰很快就讀完了。放下雜志,托爾斯泰對謝說;“您怎么說‘不怎么樣?這簡直是一顆珍珠。女性愛的本質(zhì)被刻畫得如此細膩!語言這么出色!無論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岡察洛夫還是我,都不能寫得這么好?!?/p>
第二天,他又向家人朗讀了《寶貝兒》,過了幾天,他又向客人朗讀了這篇小說。以后,凡是心情好的時候或者有客人來訪,托翁都喜歡當眾朗讀《寶貝兒》,這似乎成了托爾斯泰的保留節(jié)目。他幾乎能把這篇小說背出來,并且對客人不斷表明:“我撇開一切虛偽的客套肯定地說,從技巧上講,他,契訶夫,遠比我更為高明!”
1905年,托爾斯泰把《寶貝兒》編進《每日讀物》,并親自為它寫了跋,充分肯定了其價值:“一個女人一定要怎樣才會使自己幸福,而且使得命中注定為她所愛的人幸福呢?‘寶貝兒恰好成為那類女人的永久典型?!?/p>
那么,對此契訶夫自己是怎么看呢?
1899年1月27日他給友人的一封信中說:“不久前我寫了篇幽默小說,近日有人告我,列夫·托爾斯泰常常朗讀這篇小說,讀得非常好?!币话愣?,如果一個文壇新銳能得到文學前輩大師的首肯并且是盛贊,一定會激動不已,尤其是像托爾斯泰這樣的人物。在俄羅斯文壇上,托爾斯泰是一個非??量躺踔吝€很專橫的人,他很少對一個作家以及他的作品贊不絕口,而契訶夫恰恰是能得到這種榮幸的極少數(shù)作家,能獲此殊榮,作為契訶夫的的確確有理由感到所愿已足。
但從這封信的字里行間看起來,契訶夫?qū)ξ膶W巨匠的賞識并不感到欣喜,只是淡淡地說托爾斯泰“讀得非常好”。這其中就有些玄機了。
二
說起來,契訶夫?qū)ν袪査固┻@位享譽文壇的大師早已仰慕已久,在他心目中,十九世紀末的俄國文化界有三位巨人,“首席作家”托爾斯泰;“次席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第三位則是畫家列賓。因此,1895年8月8日契訶夫拜見托爾斯泰時,絕對是懷著朝圣的心情,內(nèi)心充滿崇拜和緊張。
契訶夫與托爾斯泰的第一次見面是頗有些戲劇性的。俄羅斯第一位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布寧回憶說,為了見托爾斯泰,“他(契訶夫)幾乎花了一個小時才決定穿哪條褲子去見托爾斯泰……一會兒穿這條褲子,一會兒又穿另一條褲子,從臥室進進出出。”布寧覺得他這樣做有些小題大做,“這是去見托爾斯泰呀”,契訶夫說道。
“不,這一條褲子窄得不像樣!”契訶夫自言自語地叨念著,“他(托爾斯泰)還以為是個蹩腳的作家?!?/p>
于是又另換了一條,走出來笑著對布寧說:“這一條寬得像黑海一樣!他還以為是個無賴……”
1895年8月8日上午,身著正裝的契訶夫乘車來到“雅斯納雅·波良納”莊園,沒料到就在莊園通往鄉(xiāng)間的大道上遇到了穿著一身老農(nóng)服裝的托爾斯泰。原來他剛剛下田干活,累得一身汗,正準備到河里洗澡。看到西裝革履的契訶夫,他就像見到老相識一樣,熱情地建議契訶夫脫掉西裝陪他一起去河里洗澡。
契訶夫一開始很拘謹,但很快就適應了這種無拘無束的場面。于是兩個人脫光了衣服走下河,兩位文學大師的頭一次見面,是彼此都脫光了衣服,赤條條地“坦誠相見”,可以說毫無保留。
盡管他們之間的年齡相差了三十二歲,但是相互之間并沒有通常所說的“代溝”,在以后一天半的時間里盡情地談論著文學、藝術、哲學、宗教,雙方都留下了十分美好的印象。一個月后,托爾斯泰在給兒子的信中談到契訶夫:“這個人才華橫溢,心地善良,但他至今似乎還沒有一個明確的人生觀?!?/p>
契訶夫在談到這次會見的感想時說:“當你和列夫·尼古拉耶維奇談話時,你會感到完全受他支配。我從未遇到過比他更有吸引力,也就是說各方面比他更出色的人。他幾乎是一位完美無缺的人。”同年10月26日在給自己的朋友蘇沃林的信中再次提到這次見面,并且說“托爾斯泰真正是個偉大的道德力量”。
既然如此,那么為什么契訶夫?qū)ν袪査固┛洫勛约旱淖髌贩炊行┑荒兀?/p>
我們不妨把時間拉到1901年,這一年秋天,托爾斯泰與契訶夫、高爾基在克里米亞的一個旅游勝地會面。那天,托翁見到了忘年之交非常高興,談興頗濃。聊到契訶夫的作品《寶貝兒》時,托爾斯泰更是如數(shù)家珍,滔滔不絕地贊賞小說中女主人公的愛情是如何圣潔,小說的語言如何幽默。坐在一旁的契訶夫恰巧有些身體不適,臉頰上泛著紅,低頭坐著,他一邊認真地聽,一邊不停地擦拭自己的夾鼻眼鏡。
當時在座的高爾基觀察到兩人截然不同的神情,“托爾斯泰說得很激動,淚花在眼眶里閃動”,契訶夫卻有些尷尬,“良久沉默后,嘆了口氣,不好意思地輕聲說:‘這里頭……還有些明顯的錯誤……”
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蘇聯(lián)著名文學評論家、科學院院士拉克申在《托爾斯泰與契訶夫》一書中對這個情景有個解讀,或許能夠打開這個謎團:這是契訶夫向“權威讀者(即托爾斯泰)表示沉默的異議”。
一個作家創(chuàng)作一部作品肯定有自己的創(chuàng)作意圖,作品中的人物尤其是主要人物的言談話語、舉止動作、特別是所要表達的行為傾向,往往反映著作家的心理活動。文如其人,就是這個道理。
盡管讀書界有種說法,“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實際上,只有莎士比亞心中的那個“哈姆雷特”才最接近真實的“哈姆雷特”。
對于自己的作品《寶貝兒》也是如此,在契訶夫看來,托爾斯泰是誤解了自己的作品,也沒有真正理解自己的創(chuàng)作意圖。
一次,契訶夫?qū)Σ紝幷f:“我最欽佩的是托爾斯泰對我們這些作家的蔑視,不僅是蔑視,他認為我們?nèi)切┪⒉蛔愕赖娜耍切┖⒆?。”契訶夫的這段話,實際上暗示了托爾斯泰對自己的不理解,或者說表明了他們在世界觀和思想上有著明顯的分歧。托爾斯泰的兒子謝爾蓋在回憶錄中寫道:“我有一個印象,即我的父親很想接近契訶夫,很想把他置于自己的影響之下。但是,他感到一種無聲的抗拒,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阻礙著他們之間的相互理解?!?/p>
那么,契訶夫的作品《寶貝兒》究竟講了些什么,會讓這兩位文學大師有如此大的分歧?
三
小說《寶貝兒》講述了一個八品文官的女兒奧莉加一生曲折的感情經(jīng)歷。奧莉加是一個“老得愛一個人,不這樣就不行”的女人,在她的世界里不能沒有愛,不然就會空虛無聊,甚至“什么見解都沒有了”。
當奧莉加愛一個人,她所愛的人怎樣想,她就怎樣想。當奧莉加與劇團經(jīng)理人生活在一起時,她認為“世界上頂美妙、頂重要、頂不能缺少的東西,就是戲劇”。當她與木材商再婚時,她就“覺得生活中頂要緊、頂重大的事情就是木材”。當她愛上獸醫(yī)時,她就“重述獸醫(yī)的想法”,和周圍朋友大談牲畜健康。當她把母愛給予獸醫(yī)的兒子薩沙,甚至“愿意交出她整個的生命”時,而她講的話正好就是薩沙所講過的。
表面上她見異思遷(見一個愛一個),但卻又無比忠貞,忠誠每一個她所愛上的男人。她敢于追求愛情,對于所愛的人,她言聽計從沒有主心骨,但又溫柔善良,散發(fā)著人性美的光輝。
在托爾斯泰看來,盡管奧莉加身上有缺點,有不足,你可以不喜歡她,但你卻不能不尊重她,不能不承認她的確是“一個滿心熱愛的純潔女性”,是個偉大感人的俄羅斯母親。托爾斯泰認為在奧莉加身上看到了“婦女的典范”?!皩氊悆旱撵`魂,以及那種把全身心獻給她所愛的人的忠誠,并不可笑,而是神圣的,驚人的”。
托爾斯泰的看法是與他的婦女觀緊密相關的?;蛟S由于他的貴族出身,托爾斯泰對婦女的看法總有一種偏見。在年輕的時候,他曾經(jīng)認為一個男人的墮落多是由于女人的誘惑,盡管年長以后他也為自己曾經(jīng)的放蕩做出過懺悔,可在內(nèi)心深處這種烙印還是會時時表現(xiàn)出來。
有一年秋天,在莫斯科的蘇哈列夫塔附近的一條僻靜的小街上,托爾斯泰看見了一個喝醉酒的女人。這個女人睡倒在人行道上,從臨街的院子里流出的污水,正好流在她的后頸以及背下面。那個女人就這樣醉臥在冰冷的油污的水里,口中還喃喃地念叨著什么。她不時扭動著身子,似乎想從潮濕陰冷的地面上掙扎著爬起來,但始終無法做到。
在這個女人的身邊有一個金頭發(fā)大眼睛的小男孩兒,一邊吸著鼻涕,一邊在哭喊:“媽媽,你站起來呀,站起來呀!”眼淚順著小男孩兒的臉頰流下來,凄慘、疲憊、失望的聲音在小巷中回蕩。地上的女人似乎聽到兒子的呼喊,她動了動胳膊,喉嚨里發(fā)出聲響,抬起頭來,但又倒下去,后腦勺又重重地陷在污泥里面了。
看到這情景,托爾斯泰打了一個冷戰(zhàn),想過去幫助這個女人站起來,可看到她這副骯臟落魄的樣子,尤其身上沾滿黏濕滑膩的油污,就打消了念頭,心中不禁想到,要是挨到她,恐怕就是過了一個月,手上還會有這種滑膩膩的感覺和餿臭的污水味道,這是多么可怕呀!
后來,他把這段經(jīng)歷告訴高爾基,并且嚴肅地說:“您見過很多喝醉酒的女人吧?很多,??!我的上帝!您千萬不要描寫這個,這是不應當寫出來的!”
高爾基不解地望著他,心里想,這難道不是現(xiàn)實生活嗎?于是問道:“為什么不該寫出來呢?”
托爾斯泰帶著思索的神情,慢慢地說:“我也不知道,我是這樣覺得……不好意思寫出丑惡的事情?!?/p>
或許在現(xiàn)實生活中,托爾斯泰看到太多的社會丑陋,現(xiàn)實中的女人與他在《寶貝兒》中讀到的女人有著太大的反差,因此,他才格外地贊賞奧莉加,因為,“寶貝兒”在他心中寄托著美好的、理想的女人形象。
對于女人,托爾斯泰有著自己獨特的評價。高爾基曾回憶過這樣一個場景:“我跟他認識的那個晚上,他領我到他的書房里去(那是在莫斯科的哈莫弗尼奇),讓我坐在他的對面……他說的很嚴厲,很殘酷,他認為一個健康的少女不會有什么貞潔的觀念。他說:‘一個過了十五歲,而且身體健康的女孩子就渴望男人來擁抱她,追逐她。她的理智對于她所不懂的那件未知的事還懷著畏懼心,這就是一般人所謂的貞操,貞潔??墒撬娜怏w卻已經(jīng)知道那件她不能夠了解的事是不可避免的,合法的了,她的肉體不管她的理智怎樣的害怕,它都去要求實行這個法則?!备鼮闃O端的是,有一次托爾斯泰對高爾基甚至說:“女人在肉體上比男人更誠實,而在思想上卻比男人更虛偽”,“一個抓緊你的XX的女人并不危險,危險的倒是那個抓緊你靈魂的女人?!?/p>
因此,托爾斯泰雖然堅決反對將婦女作為男人享樂的工具,但卻不贊成爭取婦女的社會解放。在《克萊采奏鳴曲》這部作品中,托爾斯泰非常明確地表示:“婦女的解放不在學校里,不在議會里,而在臥室里?!毖酝庵?,他希望女性能回歸到家庭的范圍內(nèi)。一個女性最適合的位置就是家庭,女人的使命是生兒育女,做一個賢妻良母。托爾斯泰認為女人出嫁之前應該是一個好女兒,出嫁之后應該是一個好妻子。
對于此,高爾基一針見血地指出:“托爾斯泰對女人懷著一種敵意,除非她是個基蒂。”基蒂是托翁的名著《安娜·卡列尼娜》中的一個人物,她是列文的妻子。盡管在愛情上遭受過挫折,然而一旦結(jié)婚,卻始終忠誠于自己的丈夫。她不僅全身心地投入到丈夫身上,不問家庭以外的事,而且在事業(yè)上也完全支持丈夫,做丈夫的精神奴仆?;俚纳钅繕耸恰氨M力筑自己的巢,并且忙于一邊筑,一邊學習怎樣筑”。
1868年底,托爾斯泰曾寫了一篇一千多字的短文:《論婚姻和婦女的天職》,這篇文章濃縮了他對婚姻和婦女問題的看法。例如:首先,父母的家庭生活要和睦一致,以使兒女在道德領域方面的要求獲得滿足。其次,婦女的天職是生養(yǎng)和教育孩子,一位賢惠的母親不應該梳妝打扮,不應該關心自己的外表,不應該出入社交界,甚至連“為僧侶和饑民操勞”也不應該,應把更多的努力放在孩子身上。最后,婦女的尊嚴就在于完成自己的這一使命。一個婦女為了獻身母親的天職而拋棄個人的追求越多,她就越完美。
婦女解放的程度,是測量社會進步程度的試金石。怎樣認識、解決婦女問題,則往往反映出作家的思想傾向。托爾斯泰作品中的理想女性都是一些賢妻良母。他所主張的情操高尚、精神相通、互相尊重的男女結(jié)合,建立和諧的家庭生活,以此來改善婦女的地位,是與他號召“不以暴力抗惡”.主張通過道德上的“自我完善”來建立“人間天堂”的空想是互相呼應的。實際上,這是否定婦女的社會作用,把婦女的活動局限在做傳統(tǒng)女性的范圍里。
但是,契訶夫卻不這么認為,他清醒地認識到人格尊嚴問題在俄羅斯歷史上向來是一個沉重的話題,除了人性原因之外,還有制度方面的原因。森嚴的等級觀念和尊卑意識是漫長的農(nóng)奴制留給俄羅斯人的主要遺產(chǎn)。
男女之間的真誠、高尚的互愛應以不舍棄各自獨立的地位與人格為前提,愛情的雙方在人格上完全平等,既保持各自的獨立個性,又互相支持,攜手并進。而奧莉加完全以對方為中心,將自己依附于對方,舍棄自我,這樣的愛情觀就背離了愛的真諦。
奧莉加的軟弱無能與缺乏自強不息的精神,其實和她的庸俗相輔相成,即奧莉加的軟弱無能、缺乏自強不息的精神和自我缺失、庸人哲學構成了一種因果關系。換言之,正因為她軟弱無能,所以才喪失自我。
在《寶貝兒》中,奧莉加的庸俗表現(xiàn)是與三個男人(兩位丈夫和一位情人)的庸俗人格相得益彰。她所熱愛的三個丈夫或淺薄、平庸,或虛偽、粗暴,在對待她的態(tài)度上都一樣庸俗不堪。而正是在這些庸俗不堪的小市民身上,寄托了奧莉加對生活和愛情的希冀。這從一個側(cè)面說明,庸俗的生活是人性中的普遍存在,要擺脫那種庸俗的生活是非常之難的。契訶夫就是通過筆下的小人物的庸俗形象,表現(xiàn)出俄羅斯民族劣根性的一個側(cè)面。
契訶夫筆下的小人物形象,是作為“庸俗生活”的代表所要針砭和否定的,正像高爾基所闡述的:在契訶夫“以前就沒有一個人能夠把人們生活的那幅可恥、可厭的圖畫照它在小市民日常生活的毫無生氣的混亂中間出現(xiàn)的那個樣子,極其真實地描繪給他們看?!顾资撬某饠?,他一生都在跟它斗爭”。
對托爾斯泰,契訶夫是無比尊重的,也是一向推崇的。1890年他說:“在彼得堡和莫斯科……托爾斯泰是頭號名流,我則排在第八百七十七位?!笔攀兰o八十年代初期和中期,他對托爾斯泰的學說是深信不疑的。他崇拜托爾斯泰,追隨托爾斯泰,而且在托爾斯泰學說影響下,寫出了《好人》、《哥薩克》等優(yōu)秀小說。但到了八十年代末,特別是1890年的薩哈林島之行后,契訶夫漸漸對托爾斯泰的學說產(chǎn)生了懷疑。薩哈林島苦役犯的非人生活及沿途所見所聞,使他深深感到社會的不平等與不公正,人性的復雜矛盾與丑陋庸俗,不是用一個“愛”字就能完全解決的。
1894年3月27日,契訶夫在致蘇沃林信中第一次全面地、坦率地談了他對托爾斯泰的看法:“托爾斯泰的訓誡不再感動我了,甚至在我的靈魂深處對它抱著反感,這當然是不公平的!以前托爾斯泰的哲學強烈地感動過我。有六七年工夫迷住了我。影響我的倒不是這種哲學的基本原理,這些原理我早先就已經(jīng)熟悉了,而是托爾斯泰的表達方式,它那種細致周密,另外大概還算得上他那種獨特的魅力。然而現(xiàn)在我的心里卻有一種東西在抗議,深思熟慮和正義告訴我說:對人類的愛,在電力和蒸氣中比在戒絕性交和戒絕肉食中多。戰(zhàn)爭是壞事,審判是壞事,不過,卻不能因此得出結(jié)論說:我應該穿樹皮鞋,應該跟長工和他的妻子一塊兒睡在爐臺上?!?/p>
這段話表明,契訶夫?qū)ν袪査固┧枷塍w系的信仰已經(jīng)開始動搖。他不贊成托爾斯泰的“不以暴力抗惡”,也不贊成托爾斯泰充滿福音色彩的道德說教,更不贊成托爾斯泰“戒絕物質(zhì)享受”的禁欲主義主張。關于這一點,契訶夫曾向他的友人申明:“我這個人永遠也成不了托爾斯泰主義者。在女人身上我首先是愛她的美,而在人類歷史中我首先是愛文化,愛那些表現(xiàn)在地毯、彈簧輪馬車和思想敏銳上的文化?!?/p>
契訶夫作為一個唯物主義者和無神論者,作為堅信理性和科學的人,不可能毫無保留地接受托爾斯泰的學說。契訶夫的純理性主義與托爾斯泰宗教學說以及契訶夫所說的托爾斯泰哲學的基本論點是互不相容的。一方面,他敬佩作為藝術家的托爾斯泰;另一方面他對作為思想家的托爾斯泰持嚴厲的批評態(tài)度。
托爾斯泰和契訶夫是二十世紀兩位最偉大的作家,盡管他們之間有歧見,但兩位文學巨人依舊互相愛慕,惺惺相惜,始終保持著良好的私人關系。
1903年3月31日,是托爾斯泰與契訶夫的最后一次見面,地點仍是在克里米亞的卡斯普里。參加會面的還有高爾基,事后高爾基回憶:托爾斯泰不無憂慮地對高爾基說:“我已經(jīng)是老頭子了,也許無法理解今天的文學,但我以為它不是俄羅斯的。”說罷,托爾斯泰轉(zhuǎn)過臉,對著契訶夫充滿深情和信任:“而您,是俄羅斯的,完全是俄羅斯的?!被蛟S,托翁覺得這樣說還不能完全表達他對契訶夫的喜愛和期望,他緩緩地站了起來,微笑著擁抱了契訶夫一下。契訶夫為此有些不好意思,但十分感動。
半年過后,托爾斯泰在雅斯納雅·波良納接待一位青年作家時,再次聊起了契訶夫和他的作品,托翁嚴肅地說:“契訶夫像普希金一樣,把形式推向了前進,這是一個了不起的貢獻”,“契訶夫,這是散文中的普希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