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夫
如果有一天你去了遙遠(yuǎn)的非洲,除了跟長頸鹿、大象打個照面,可能還會看到這樣的怪誕景象:廢土一樣的荒原上,幾名龍精虎猛的非洲叔叔眉頭緊鎖,架起膀子拉開了弓步。他們互踹、旋轉(zhuǎn)、鯉魚打挺、后空翻……請神上身,刀槍不入。
他們練的不是Chinese Kung Fu嗎?看到這樣的場景,相信很多朋友都會一臉蒙圈,不禁發(fā)問:他們怎么會懂中國功夫?
這一切還得從20世紀(jì)說起。非洲兄弟的功夫情結(jié)由來已久,早在1985年,我國的出訪者就領(lǐng)教到了非洲兄弟們謎一樣的狂熱。當(dāng)時我國訪問者正在坦桑尼亞官員的陪同下參觀當(dāng)?shù)氐碾娪霸?,剛一進門就聽到了一陣刺激的尖叫聲。
原來電影院正在放功夫片《武當(dāng)》,全場的非洲叔叔們高興得像瘋了一樣,對著屏幕不停地怪叫、鼓掌、跺腳……功夫片在非洲大受歡迎,這種狂熱令人難以置信。
20世紀(jì)70年代,馬拉維沒有中國電影發(fā)行公司,為了看功夫片,非洲叔叔們通過特殊手段搞了些電影拷貝,雖然對白聽不懂,字幕看不懂,他們愣是通過腦補來想象人物對白,用想象力譯制了不少功夫片。
而老少邊窮地區(qū),功夫片更是稀缺品,在加納,一些電影販子投機倒把,當(dāng)起了版權(quán)蛀蟲,在非洲搞起了“移動電影院”。一臺20寸小電視,一臺錄影機,幾盤錄像帶,電影院就可以開張了,只是有的時候還得備上個發(fā)電機。就這樣,非洲叔叔們苦難行軍,如饑似渴地看完了一部又一部功夫片。
在肯尼亞,許多人沒法接受李小龍已經(jīng)去世的事實,他們偏執(zhí)地編織著善意的謊言:李小龍根本沒死,而是藏在肯尼亞練更厲害的功夫。而剛果(金)的非洲兄弟看上去則更加真誠,他們在維和官兵的幫助下學(xué)會中文,就開始給自己起中文名,叫“成龍”“李連杰”。
對于一般人來說,看看功夫片,自我滿足下也就夠了,但有的非洲人為了滿足自己的功夫幻想,不遠(yuǎn)萬里跑到中國學(xué)拳。
1984年,河南少林寺突然來了個非洲小伙兒叫本扎,他是個高干子弟,母親是加蓬的財政部前部長,舅舅是加蓬前駐中國大使。這小伙子因為看了幾部邵氏武俠片,以為中國人都會飛,就做通了舅舅的工作跑到了中國少林寺。盡管本扎沒學(xué)會怎么飛,但功夫練得還算不錯。習(xí)武十年,機緣巧合,本扎開始演功夫片,在功夫片《龍在江湖》《沖出亞馬遜》中都有不少戲份。
而在喀麥隆這個對武術(shù)傾慕的國家,當(dāng)?shù)厝艘欢日J(rèn)為武術(shù)是宗教,只有和尚才能練。沖著“少林正宗”四個字,喀麥隆巴福部落的王子不惜散盡家財跑到少林寺,終于得到了方丈的認(rèn)可,獲得法號“釋延麥”,成為正宗的非洲武僧。學(xué)會功夫之后,釋延麥輾轉(zhuǎn)于非洲六個國家開館授徒,少林嫡傳非洲弟子達(dá)三千人,可以說成功建立了少林寺非洲分舵。
那么,非洲人為啥那么喜歡功夫呢?非洲是個充滿動蕩和不安定因素的地方,對于非洲人來說,最好的選擇可能就是給自己找樂子,鍛煉鍛煉身體,一是心態(tài)好,二是身體壯實。
如果你不信,可以看看馬拉維兄弟自制的功夫片《非洲奪命拳》。在片子里你可以看到非洲叔叔們自娛自樂,展示邵氏功夫片甄子丹,甚至李小龍的武打風(fēng)格,有板有眼,龍精虎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