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云,張 成,馬 寧,許 森
(一汽轎車股份有限公司產(chǎn)品部,吉林 長春 130012)
某車型的配電盒在試制裝車過程中,發(fā)現(xiàn)外框與下蓋1卡接結構脫開。脫開效果如圖1所示。
首先,介紹配電盒在線束廠的安裝工藝:配電盒的外框(已安裝固定滑塊)與芯體安裝上后,與下蓋1、下蓋2、下蓋3、罩蓋等分別包裝后,運輸?shù)骄€束廠。線束廠將壓接完導線的端子安裝到芯體(已與外框安裝上)上,然后將線束在下蓋3中梳理后,從下蓋3的2個口分出分支,將下蓋2及1與下蓋3組合,再將外框及芯體與下蓋安裝上,再安裝繼電器熔斷絲,最后安裝上罩蓋。這種配電盒的組成零件多,導致匹配結構多。配電盒結構如圖2所示。下蓋的組成如圖3所示。
由于下蓋1的受力方向(線束分支墜著)與外框(固定點拽著)的受力方向相反導致脫開,受力方向如圖4所示。
第1方案:將下蓋1與外框作為一體,解決了二者脫開的問題。但實際上芯體從外框的下面向上安裝,下蓋1與外框成為一體后,芯體無法安裝到外框上,如圖5所示。
圖2 配電盒結構示意圖
圖3 配電盒下蓋組成圖
圖4 受力方向圖
芯體從外框的上面向下安裝,可以減少一些固定點,更容易滿足配電盒振動的要求。
若更改安裝方式,需要重新開芯體與外框的模具,配電盒的成本變化很大。最優(yōu)的改進方案無法實施。
圖5 芯體安裝圖
第2方案:將下蓋1與外框的固定結構由里側改到外側,雙方受力后只能使雙方卡接越緊,上面有與上罩蓋卡接的結構,因此無法將分模線向下移到下蓋1與外框的固定結構上,無法實現(xiàn)下蓋1與外框的固定結構,如圖6所示。此方案不可行。
第3方案:加強下蓋1與外框的固定結構。
優(yōu)化細節(jié)1——將下蓋1上圖所圈處更改,由直邊單一掛接外框上的卡扣改成直角邊卡接外框結構與掛接卡扣。更改前后對比如圖7所示。加強下蓋1脫開處卡接結構。
圖6 方案2
圖7 下蓋1卡接結構優(yōu)化前后對比
同時在外框上做一結構,延長圈內豎板尺寸,并留一缺口,與下蓋1交錯掛接。具體如圖8所示。
圖8 外框優(yōu)化前后對比
優(yōu)化細節(jié)2——加強下蓋1與外框的卡接結構,外框卡接點,如圖9所示紅色所圈處的紅色面沿箭頭所指方向加高3.2 mm,下蓋1做相應更改,如圖10所示。
優(yōu)化細節(jié)3——在圖11紅色所圈A處增加一個卡接結構;在B,C處增加2個筋定位結構,在起到裝配導向的情況下,也防止一邊滑落導致脫落(突起的筋與外框配合處相互接觸),如圖12所示。
圖9 下蓋1與外框的卡接結構優(yōu)化
圖10 下蓋1卡接結構優(yōu)化前后對比
更改細節(jié)4——在圖13的外框4個圈區(qū)域分模線上增加加強筋,加強筋不能影響導線的安裝。
考慮到這2個區(qū)域固定的導線及導線與端子壓接后的保護熱縮管,加強筋不能影響導線的安裝,如圖14所示。
圖11 加強位置示意圖
圖12 加強位置效果圖
圖13 加強筋位置
圖14 加強筋示意圖
配電盒的結構設計時,一定要充分考慮到配電盒的安裝工藝。
1)盡量減少配電盒的零件數(shù)量。在設計之初,充分分析各個零件之間的匹配結構及方式。
2)配電盒的芯體最好是從上向下安裝到外框上。
3)結構上應該加強的位置一定要加強。
針對本配電盒外框與芯體的安裝方式,安裝上線束(端子及導線)的芯體從上往下安裝到外框上,下蓋1與外框為一體,外框上做相應的加強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