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曉玲
花草、樹木、農(nóng)作物,瓜果,蔬菜等都屬植物,經(jīng)常在文章中出現(xiàn)。正是因為這豐富多彩的植物,裝點著我們美麗的祖國。我們生活在大自然懷抱里,就會接觸到各種植物,寫作文時,要描寫景物,常常就要寫花草樹木。怎么寫?這就要我們在動筆之前去仔細地觀察。
觀察并不等于看。除了認真看以外,還要認真地聽、嗅、品嘗、觸摸,也就是說,眼、耳、鼻、嘴、身都要調(diào)動起來。例如“看”,包括遠望、俯視、仰視、眺望、遙望、近觀、細看、粗看……用耳仔細聽一聽,用鼻子去聞一聞,嗅一嗅;用嘴去舔一舔、嘗一嘗、咬一咬;用手去摸一摸,觸一觸;用腳去踩一踩,踢一踢;用皮膚去感覺。
例如:我來到地里,只見大片葡萄園一眼看不到頭,一大串一大串的葡萄垂下來,形狀各異,五光十色。有紅的、紫的、綠的、淡綠的……掛在葡萄藤上,發(fā)出誘人的光澤。它們有的像紫水晶,有的像紅瑪瑙,還有的像亮晶晶的珍珠,看上去是那么誘人,摘一顆放進嘴里,果肉滑滑的、甜甜的,真好吃!
這段話作者用的觀察方法就是用眼睛看和嘴去嘗。
又例如:校園桂花樹上那一朵朵米黃色的小花爭相開放,它們從綠葉叢脫穎而出,懶洋洋地舒展開那四片嬌小的花瓣,在綠葉的襯托下,那朵朵小花顯得更加美麗。一陣秋風(fēng)吹來,清香撲鼻,校園里到處都彌漫著甜絲絲的香氣。
這段話的觀察方法就是用眼睛看和鼻子聞。總之,觀察時一定要認真、仔細。
進行了認真、仔細的觀察后,怎樣才能寫好植物呢?
一、如實地寫明這種植物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每一部分又是怎樣的,像畫畫一樣,具體地描畫出來。例如,樹一般由樹根、樹干、樹枝、樹葉、花、果這幾部分組成。如果你沒有看見根,也沒有看見果,那就只描寫樹干、樹枝、樹葉、花,注意每一部分要把它的形狀、顏色、氣味等方面的特點具體介紹。植物的形狀也各不相同,有的葉子是橢圓形,有的是桃形,有的是披針形,還有的是卵形……植物的顏色也是五顏六色的,同樣是綠葉,有的是淡綠,有的是墨綠,有的是翠綠的,等等。同樣植物的氣味也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要仔細地觀察、分辨,要根據(jù)自己觀察的實際情況來寫清楚、準確地表達出來。
二、我們也可以記敘這種植物生長的狀況。一朵花、一棵樹,都有“生根——發(fā)芽——長葉——開花——結(jié)果”的過程,描寫植物,可以把這個過程寫出來,讓讀者看了你的文章,似乎看見了它的生長、變化,充滿了生命的活力。
三、觀察或描寫時要做到有順序。什么是順序,就是先寫什么,再寫什么,后寫什么的次序。寫植物一般有四種寫作順序,按時間順序描寫、或者按照生長順序描寫、或者按照空間順序描寫、或者先寫植物的樣子再寫它的作用,有時這四種觀察順序也會結(jié)合起來運用。也可以先整體概括,然后再一部分一部分地詳細描述。只有按順序描寫,寫出的文章才會有條理。
綜上所述,要想寫好植物,要按照恰當(dāng)?shù)捻樞蜃屑氂^察,對重點內(nèi)容描寫要細致,要寫出植物的特點,就能把所寫得植物描敘得具體生動,為讀者所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