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評論員
價值觀是人的觀念、看法和取向,是人類社會的精神制高點,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
個人行為的總開關。社會是人的社會,人是社會人。人生在世,不可能隨心所欲,為所欲為,都要受法律、道德和價值觀的制約。價值觀可以引領方向,用來判斷是非,解決對不對的問題,引導人們積極地做正確的事。價值觀可以檢測功效,用來辨別優(yōu)劣,解決值不值的問題,驅動人們主動地做值得做的事。價值觀可以制約行為,用來決定取舍,解決做不做的問題,約束人們自覺地不做不該做的事。一般而言,欲望引導需求,需求引導動機,動機引導行為。價值觀的功能,是對欲望、需求和動機進行價值甄別,最終讓人們對自己的行為作出理性的選擇。價值甄別是個人行為的精神裁判。
社會共識的奠基石。人類形形色色,社會錯綜復雜,是一個基于血緣、地緣和環(huán)境的生活共同體,是一個基于需求、供給和利害的利益共同體,也是一個在理想、信念和信仰照耀下的文化共同體。社會運行的思想基礎是社會共識,社會共識的精神基石是價值觀。價值觀可以調節(jié)社會心理,促使利益多元、思想多樣的人們,通過溝通達成某種妥協(xié)和一致。價值觀可以調適社會行為,促使志趣不同、訴求各異的人們,通過交流達成某種默契和配合。價值觀可以調整社會秩序,促使矛盾重重、風險潛伏的社會,通過協(xié)調從雜亂無章走向井然有序。共識鏈接社會,價值溝通心靈。價值共識是社會共識的基本內核。
國家治理的生命線。國家治理千頭萬緒,手段多種多樣,基本方式無外乎法治與德治。古代中國主張“以德為主,以刑為輔”,現(xiàn)代社會強調“依法治國,以德治國”,命脈都是價值觀。價值觀可以促進法治。法治是科學立法、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和自覺守法的統(tǒng)一,形式上以強制、懲罰和威懾為后盾,實質上靠的是社會成員對法律的認可、尊重、遵守與敬畏,沒有這種價值觀層面的認可、尊重、遵守與敬畏,就沒有法治。價值觀可以助力德治。德治是道德教化、道德覺悟與道德自律的統(tǒng)一,表面上看是社會監(jiān)督、社會輿論與社會良知在起作用,實質上靠的是社會成員對道德規(guī)范的普遍認同、自覺遵守和心悅誠服,沒有這種價值觀層面的認同、遵守與心悅誠服,就沒有德治。法律約束人的行為,道德塑造人的良心。價值治理是國家治理的最高境界。
人類和諧的連心橋。人類是一個命運共同體,幸福與和諧,是人們夢寐以求的目標。人類也是一個矛盾統(tǒng)一體,摩擦、沖突甚至戰(zhàn)爭,一直威脅著自己的安全。世上無鬼神,都是人在鬧。安全威脅的根源,是物質層面的利益爭端和利益爭端基礎上的價值沖突。排除威脅的根本辦法,一是物質上的利益協(xié)調,二是精神上的價值求同。價值觀可以彌合分歧,共同價值有助于人們更加清醒地認識利益的共同點,在互利共贏的追求中保持理性。價值觀可以緩和敵意,共同價值有利于人們更加及時地解開仇恨的心結,在互補共生的狀態(tài)里保持冷靜。價值觀可以化解危機,共同價值能夠更加有效地建立信任,讓人們在互諒共存的框架內保持克制,遠離你死我活、同歸于盡的萬丈深淵。利益誘發(fā)沖突,諒解促進和諧。價值和諧是人類和諧看不見的魂。
前線2018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