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建美 金英福 (延邊大學美術學院產(chǎn)品設計系 133002)
琵琶最早出現(xiàn)于東亞,是東亞傳統(tǒng)彈撥樂器,已經(jīng)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最早被稱為“琵琶”的樂器大約在秦朝時期,歷史相當悠久。南北朝時期曲項琵琶從西域通過絲綢之路傳入我國。早期的琵琶個子小、曲頸、用一個撥子彈奏,橫抱、適合在馬上彈奏。琵琶在唐代時進行了外形與彈奏方法的改革創(chuàng)新。將傳統(tǒng)的直像琵琶與外來曲項琵琶相結(jié)合,保留曲項琵琶梨型的結(jié)構(gòu)和發(fā)音特點。演奏時豎抱琵琶,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彈奏,是可獨奏、伴奏、重奏、合奏的重要民族樂器。
琵琶是從敦煌壁畫里走出來的千年古樂器,是絲路遺音,是敦煌文化的代表之一。 將琵琶這一元素應用到首飾設計中,以首飾設計的方法詮釋琵琶的文化底蘊與內(nèi)涵,結(jié)合首飾的華麗展現(xiàn)琵琶的韻味,用不羈的線條釋放出琵琶的靈魂。
敦煌壁畫中最吸睛的樂器便是造型優(yōu)美的琵琶。談起琵琶最出名的當屬反彈琵琶這一舞蹈。如圖1所示,反彈琵琶是敦煌壁畫藝術中最優(yōu)美的舞姿。它勁健而舒展,迅疾而和諧,反彈琵琶實際上是又奏樂又跳舞,把高超的彈奏技藝絕妙的舞蹈本領優(yōu)雅迷人地集中在這個舞者的肩上。神秘的敦煌壁畫上,寥寥數(shù)筆一個個俊美的舞者便婀娜腰肢,清蓮移步?!段鞣絻敉磷儭分忻枥L道伎樂天伴隨著仙樂翩翩起舞,舉足旋身,使出了"反彈琵琶"絕技時的霎那間動勢。表現(xiàn)伎樂天神態(tài)悠閑雍容、落落大方,手持琵琶,天衣裙裾如游龍驚鳳,搖曳生姿,項飾臂釧則在飛動中叮當作響,別饒清韻。突然,她一舉足一頓地,一個出胯旋身使出了"反彈琵琶"的絕技--于是,整個天國為之驚羨不已。這一段描寫就足以想象出反抱琵琶舞蹈的驚艷,和琵琶在敦煌壁畫中的重要性??梢钥闯霎敃r琵琶演奏的盛況。
圖1 敦煌壁畫 反彈琵琶
圖2 琵琶主題首飾設計圖
琵琶的造型雖然優(yōu)美,如若將其直接運用到首飾中難免生硬,無法與首飾相融合。如果想將琵琶其完美地融入進首飾中,就要對琵琶的外形進行概括與優(yōu)化,這是設計的前提。以敦煌壁畫中的反彈琵琶舞姿為切入點,以舞者舞動的身軀衣衫為靈感,將琵琶造型柔和化與首飾柔美的特性相呼應。如圖2所示,《轉(zhuǎn)軸撥弦》是一套設計完整的五件套首飾。切合琵琶的設計主題,從敦煌壁畫反彈琵琶故事情節(jié)出發(fā),將靈動、活躍、華美的特點融入首飾設計中,使首飾傳遞出更深層次的文化意境。五件套包含了項圈,戒指,手鐲,胸針,耳墜,以紅寶石和珍珠做點綴。整體造型創(chuàng)新時尚,華麗脫俗造型不拘一格,線條灑脫飄逸。項圈以銀色金屬為主體,金色金屬盤旋而上組成琵琶的造型中間點上一顆紅色寶石,將人的目光恰到好處的吸引至此。琵琶造型摒棄了常態(tài)板正規(guī)矩的特點,這一靈感來自于敦煌壁畫中反彈琵琶的舞姿。周圍以銀絲頂端鑲嵌珍珠銀絲的隨性彎曲加上珍珠點綴好似天女散花般靈動飄逸,又好似白居易那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中描寫的那樣跌宕起伏的精髓演技。耳墜,胸針,戒指,手鐲風格與項圈統(tǒng)一相呼應。
琵琶是中國的傳統(tǒng)樂器,音域的廣闊、音色的多變,可以給人聽覺上的享受。首飾具有人體美化與裝飾功能給人視覺的體驗,兩樣看似不能相遇的東西也能融合的如此恰當。首飾設計賦予了琵琶新的價值,琵琶也給予首飾新的靈魂與內(nèi)涵,并將敦煌文化融入首飾中。首飾也好琵琶也好,壁畫也好這些都是人類創(chuàng)造出來的精美藝術品,是人類歷史的見證者,人類文明的象征者。在首飾創(chuàng)新設計的同時也很好的傳承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把傳統(tǒng)的時尚傳遞給人們,也把歷史的瑰麗帶給人們。
在電子音樂流行的今天,琵琶等民樂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但這絲毫動搖不了琵琶的藝術地位。她以演奏技巧的豐富性,樂曲題材的廣泛多樣性,以及獨具一格的韻味風情和藝術風格成為民族樂器中具有代表性的樂器。將琵琶作為首飾設計的主題既符合了首飾創(chuàng)新的目的,又傳承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把質(zhì)樸的文化以華麗的方式表達了出來。
本文通過深入分析琵琶外形,敦煌壁畫反抱琵琶舞姿的色彩、形態(tài)、等特點。以圖文并茂的表達方式分層次分析描述了首飾整體的設計靈感與思路。不僅在形式上創(chuàng)新,在思路上也摒棄了以往簡單的造型設計采用了創(chuàng)新思維,大膽的將音樂,舞蹈,美術等藝術形式和思想融入到首飾設計中。打造出了一套有著豐富文化底蘊與內(nèi)涵的現(xiàn)代化首飾。
[1]萬莉.琵琶歷史淵源與流派問題研究綜述[J].天津音樂學院學報,2004(02).
[2]陳四海.試論琵琶史中指彈與撥彈的沿革[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 199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