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高潮
01——
我有個好朋友總是特別“忙”。想約她出去吃飯,她總是說“趕稿子呢,等我寫完啊”,要不就是“趕方案呢,下次吧”。
每次聊天總是匆匆忙忙,總覺得她有做不完的事兒、趕不完的場。她經(jīng)常和大家聚會到一半就著急地走了,說趕時間。她在趕什么時間,我們都不知道。
有人說她是急性子,有人說她有效率,但你總覺得她一刻不停,始終活在匆忙和追趕之中。甚至和她待在一起,自己都會不由自主著急起來,總覺得時間不夠用。
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很多人一直在趕時間,但從來沒有趕上過時間,好像一直在追著時間跑,被帶得氣喘吁吁,看似處處在加速,但依然會喊著沒時間。
他們像是被按下了快進鍵,干什么事情都很急。
02——
有人說,這是現(xiàn)代社會的弊端,科技讓我們的生活變快,快到“快”已經(jīng)成為習慣,讓人慢不下來,一慢下來就會焦慮。
在網(wǎng)上看視頻,我們不停地快進;去銀行辦事排隊,總是覺得其他隊伍走得更快,然后開始煩躁;看一本書,恨不得前一分鐘看第一頁,下一分鐘就跳到最后一頁。
以前發(fā)短信,等回復等很久都不會生氣,甚至還帶著期待,現(xiàn)在發(fā)微信,沒有秒回就覺得對方不愛自己。
很多人自詡自己是有緊迫感的人,常常給所有事情規(guī)定截止日期。比如多少歲之前該結(jié)婚,多少歲之前要事業(yè)有成,多少歲之前要孩子,多少歲之前要去過多少地方。
但是,你急急忙忙地完成一份方案,它的質(zhì)量會比你深思熟慮多次修改的好嗎?因為怕落后于人,你在某些年齡,強迫自己去做所謂的有時間界限的事兒,就一定是對的嗎?你急急忙忙地找了一個差不多先生或者差不多小姐,趕在三十歲前完成了終身大事,就一定會幸福嗎?
越是著急就越是得不到,越是趕時間,就越會沒時間。
03——
連我自己也常常在趕時間。我曾在《你所謂的效率,可能是只是焦慮》里說,我是典型的急性子,即便沒人催我,我也會下意識地急。即便在不那么著急的情況下,我還是會下意識地開車很快,所以會在堵車的時候變身路怒癥患者。
后來我發(fā)現(xiàn)這樣的生活方式一點都不快樂,節(jié)約時間,卻并沒有省下時間。以前以為自己是高效率,后來才知道那叫焦慮。以前覺得自己比別人省出來很多時間,后來才明白錯過了更多美好。
于是,我開始改變。就算生活工作很緊張,還是能抽出時間寫文章、練字、看書、做美食、繪畫、插花。我在知乎上回答過很多類似“怎么讓生活更美好”的問題,下面總會有人評論說:“哪來那么多時間做這些事兒啊,每天回到家都累死了,什么也不想干。感覺每天時間都不夠用。”
一開始我也這么覺得,嘗試以后發(fā)現(xiàn)并非如此。自己先在內(nèi)心斷舍離一番,在該有效率的時候有效率,在該悠閑的時候放過自己。
04——
《論語》里面早就說過,“欲速則不達”。
人生中很多大事,都是越趕時間越會耽誤事兒的。很多時候,你的趕時間,都會導致有了速度沒了深度,沒有質(zhì)量沒了熱情和匠人之心。
試著慢下來。你會發(fā)現(xiàn)并未失去什么。時間不是節(jié)省出來的,也不是追趕出來的,時間一直以自己的節(jié)奏走著,該變的是你的心。
你可以步履不停、只爭朝夕,但永遠不要忘了生活的意義。花一輩子趕時間,不如花一點時間享受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