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日暖
2018年4月10日,新一輪(2018-2020年)廣東省中小學名教師、名校(園)長工作室啟動儀式暨主持人培訓動員會在廣州召開
要產(chǎn)生影響,必先有建構;要產(chǎn)生重要影響,必先有核心建構。
有建構,才能有影響。走進廣東省中小學教師、校(園)長工作室主持人,不難發(fā)現(xiàn),他們之所以被選為主持人,與他們各自專業(yè)上的建樹密不可分,比如本刊3至6期“建構與影響”系列專題訪談中的6位名教師與6位名校(園)長,他們都各有特色化建構,并通過工作室這一平臺產(chǎn)生了較好的影響力,為我省教師、校(園)長隊伍的有效成長提供了重要的助力。正如我們在第3期“建構與影響”專題策劃語所指出的,自2009年我省建立首批中小學教師、校(園)長工作室以來,“廣東省中小學教師、校(園)長工作室已形成了以工作室主持人為主體的運作機制和以能力為核心的培養(yǎng)機制,凸顯了工作室培養(yǎng)方式的示范效應,促進了主持人和學員的共同發(fā)展”。這很好地彰顯了工作室的建構性影響。在此基礎上,新一輪(2018-2020年)廣東省中小學名教師、名校(園)長工作室在教師、校(園)長工作室前面加上一個“名”字,既是對以往中小學教師、校(園)長工作室建設成果的傳承式認可,也是對今后中小學教師、校(園)長工作室建設主旨的創(chuàng)新性詮釋。
當然,要“名”副其實,工作室主持人就必須要有核心建構,形成重要影響,成為重要他人。比如,“情思歷史”開創(chuàng)者陳洪義,長期專注于“情思歷史”的教學思想與教育實踐研究。由于聚焦于“情思歷史”的建構與引領,他的教師工作室還被同行稱為“情思歷史工作室”,“情思歷史”成為工作室成員共同實踐和研討的話題。隨著“情思歷史”研究與實踐的不斷深入,其輻射影響也不斷擴大。如今,陳洪義工作室確立了“情思歷史專項課題”26項,分布在全省20間學校,項目直接帶動100多名中學歷史教師對“情思歷史”教學的實踐與研究;圍繞“情思歷史”實踐積累了上千個課例,發(fā)表了一百多篇研究論文,出版了《情思歷史教學概論》《師范生眼中的情思歷史》《歷史情思與當代意識》《情思歷史教學藝術例談》等多部專著,劉永紅、劉劍、葉志文等一批教師在工作室的引領下脫穎而出,成為骨干教師和名師。2017年底,陳洪義的“中學‘情思歷史教學的建構與實踐”研究成果獲得廣東省教育教學成果獎(普通教育類)特等獎。通過“情思歷史”核心建構,陳洪義不僅在歷史教學界形成了一定的影響力,還通過工作室平臺致力于實現(xiàn)“以‘情思歷史引領歷史教育的情與思”的教育追求。
需要指出的是,要形成重要影響,成為重要他人,在核心建構的基礎上,工作室主持人還需要發(fā)揮主動性、能動性,依托工作室平臺,通過學習交流、課程改革、課題研究、教育教學診斷等舉措,積極推動工作室成員與學員的專業(yè)成長。比如,致力于推進課程改革的馬銳雄、倡導文化立校引領的劉道康不僅善于結合學校實際創(chuàng)生特色辦學理念,而且作為校長工作室主持人,都能夠自覺主動地對工作室成員所在學校進行有針對性的學校診斷,對促進成員學校發(fā)展發(fā)揮了重要的引領作用。
2018年4月10日,在新一輪(2018-2020年)廣東省中小學名教師、名校(園)長工作室啟動儀式暨主持人培訓動員會上,省教育廳副廳長王創(chuàng)強調(diào),新一輪省名教師、名校(園)長工作室建設,“要從我省教師隊伍建設實際出發(fā),堅持改革導向,著眼長遠,優(yōu)化頂層設計,強化體系建設,一要構建教學改革的新模式,二要打造科研興教的新引擎,三要創(chuàng)建人才培養(yǎng)的新陣地,四要搭建風采展示的新舞臺”。可以說,構建教學改革的新模式、打造科研興教的新引擎、創(chuàng)建人才培養(yǎng)的新陣地均指向工作室及其主持人的建構力,搭建風采展示的新舞臺則有利于工作室及其主持人形成影響力。為此,新一輪(2018-2020年)廣東省中小學名教師、名校(園)長工作室主持人務必要通過核心建構自覺主動展現(xiàn)影響力與輻射力,為我省全面加快推進教育現(xiàn)代化貢獻名副其實的教育教學智慧與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