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珉瑋
2017年6月23日,撐著眼皮熬到凌晨4點的我再次打開高考查分系統(tǒng),這一次,頁面顯示的不再是“查無結果”,而是刺眼的高考分數。這些數字讓我心里的激動逐漸變?yōu)闊o窮的緊張、難過和不解——高考總分沒有達到我的預期。盡管如此,我還是硬著頭皮去招生雜志上搜尋適合我的學校,翻看了很久,“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以下簡稱‘GTIIT)”這幾個字映入眼簾。
我突然對這所學校充滿好奇,通過咨詢,我了解到這所學校具有強大的研究型優(yōu)勢,而且是第一年招生,對我來說是一個絕好的機會。我仿佛看到了一線希望,滿懷期待地將其填在了志愿表上。
一個月后,我收到了錄取消息。作為GTIIT在湖北招收的十名學生之一,我內心充滿自豪。我暗自立下目標,要在那里實現我的夢想,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化工制藥科學家。
2017年8月13日,我走進了GTIIT校園。當我懷著信心開始學習預科課程時,對英文教學的不適應讓我備受打擊。我甚至在想,我選擇這所學校是否正確,要不要退學回去復讀。但如果我回去復讀,那就說明我無能,可我不愿當個逃兵。
五月天有一首歌叫《頑固》,里面有一句歌詞這樣唱道:“一次一次你/吞下了淚滴/一次一次/拼回破碎自己。”我想,我不應該被這些困難所擊倒,我要迎難而上,把自己破碎的心重新拼起來。于是,我努力聽好每一節(jié)課,課后單獨向教授或者同學請教,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我專門準備了各科的筆記本,上課時記下重要的筆記,課后反復復習,有時候晚上睡覺之前我還會在腦海里面過一遍知識點。
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了解了教授的作息時間,經常趁著教授閑暇之時去辦公室向他們請教,這樣不僅避開了課間的嘈雜,還讓我變得更放松,提問效果更好。得到問題的答案后,我還會舉幾個例子來檢驗自己是否真正弄懂了知識點。漸漸地,我適應了教授們的上課節(jié)奏,以前在高中努力學習的那種勁頭又回來了,課后完成Moodle(某課程管理系統(tǒng))上的作業(yè)也更加得心應手了。
值得一提的是,學校的教授都非常和藹、負責,他們風趣幽默的授課方式讓我放下心理包袱,讓我更加敢于思考和提問。尤其是教物理的David Agmon教授,他總是犧牲個人時間專門耐心解答我提出的問題,從不因我的稚嫩而輕視我,反而認為我是一個愛思考、敢于提問的學生,還贊揚了我的這種習慣。有了他的鼓勵,我更加努力去學習新的課程,更加敢于接受每一天的挑戰(zhàn)。
通過不懈的努力,在預備學期的期末考試中,我沒有辜負我對自己的期望,取得了物理滿分、英語與數學接近滿分的成績。這極大地鼓舞了我,使我更加堅定了要成為一名化工制藥科學家的夢想。
我想起在新生開學典禮上,李劍閣校長這樣說道:“人生不是短跑,也不是馬拉松。人生更像汽車拉力賽,只要比賽沒有結束,繼續(xù)努力,不言放棄,下一個階段就有彎道超車的機會。”高考只是人生的一次比賽而已,高考結束并不意味著人生的比賽結束,你還可以通過選擇一所適合你的大學繼續(xù)完成比賽,追尋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