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勝
臨安西天目山有一棵聲名遐邇的柳杉樹。據(jù)說,早在宋代這棵樹就被稱為“千秋樹”,到明代時樹徑已達(dá)2米以上,根據(jù)樹徑測算,樹齡大概在兩千年以上;清代那位喜歡下江南的乾隆皇帝游覽西天目山時,覺得這棵樹神奇,就封它為“大樹王”。
我來西天目山游覽時,這棵樹已枯死幾十年了。原來,受了皇封后,這棵樹聲名鵲起,國人的觀點,人與自然同源,既然這棵樹長生不老,那么它的樹皮也一定有神奇的功效,沒準(zhǔn)可治百病,于是競相剝?nèi)淦?。樹無皮不可活,“大樹王”枯死的時間在上個世紀(jì)30年代??菟廊园亮⒉坏?,如今,80余年的時光過去了,光溜溜的灰白色的樹干直指蒼穹,讓原本柔媚的柳杉有了幾分魯迅先生筆下秋夜里棗樹的意境。樹干中部往上靠近樹梢的位置,不知哪一年寄生出一棵樹苗,從樹下仰望,這棵寄生樹苗的樹干約有炒勺的柄粗,枝葉葳蕤的,給人一種枯木逢春的錯覺。
一棵小樹從一群小樹中,脫穎而出,不容易,因為“木秀于林,風(fēng)必摧之”。如果不“秀于林”,就難以長成參天大樹,成為棟梁之材,沒準(zhǔn)只能做燒火的材料;一棵脫穎而出的小樹,長成參天的大樹,不容易,因為它要經(jīng)歷多少個輪回的雨、雪、風(fēng)、霜的考驗;一棵參天的大樹,能成為千年的古樹,就更加不容易了,因為它不但要經(jīng)歷自然界的狂風(fēng)暴雪、萬鈞雷霆、肆虐山火的煎熬,還要抵御各種病菌的侵襲……林中還有“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啊。一棵樹成為千年古樹,它多少次地避開了伐木者投來審視的目光。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自然界中,人與樹似乎是最緊密的依存關(guān)系了,人們常常以樹喻人,而且樹的榮枯和人事息息相關(guān)。《三國演義》中劉備初出場,料定他將來有出息的,也是通過他家的樹:“其家之東南,有一大桑樹,高五丈余,遙望之,童童如車蓋。相者云:‘此家必出貴人’?!眲浼业倪@樹不過高五丈余,樹齡不過百年,人家就覺得不得了。所以,像西天目山這棵活了兩千多年的樹,獲得皇帝的封號也就不足為奇了??墒牵覀兂Uf,內(nèi)因是事物發(fā)展的根據(jù),是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發(fā)展的外部條件,是第二位的原因。剛才所言的雨、雪、風(fēng)、霜,雷霆、山火、伐木丁丁等,只是這棵樹成長為“大樹王”的外因,那么,它的內(nèi)因是什么?或者說一棵樹自己采取何種活法才能長成“大樹王”。
一個人的人生其實是他思維的產(chǎn)物,哲人說,“心不想,事不成”。你心中描繪怎樣的藍(lán)圖,就決定了你將擁有怎樣的人生。人生如斯,樹也有靈。所以,我說木要“秀于林”??墒?,木也要自身強大,如果一味地“秀于林”,而不加強自身的修為,“風(fēng)必摧之”。何謂修為?即要順應(yīng)事物的發(fā)展趨勢,不急遽不泄沓。有些人“棄垂成之功,陷不義之名”,是錯在“急遽”二字上,有些人剛干事業(yè)時雄心勃勃,遇挫折則一蹶不振,是錯在“泄沓”二字上。你看這棵“大樹王”,當(dāng)其低微時,不減昂揚之氣,向蒼天爭取陽光雨露;當(dāng)其位高時,不忘謙遜之心,俯首獎掖后進(jìn),不妄自托大。獨木不成林!你不見“大樹王”的周圍,古樹有千棵嗎?
在西天目山“大樹王”下盤桓,仰首看樹梢上的藍(lán)天,云卷云舒,仿佛世事已歷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