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瑜 王元元
在2018年6月27~29日于上海舉行的世界移動大會上,來自1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超過600家行業(yè)知名企業(yè),展出了包括物聯網、司穿戴技術、互聯城市、虛擬現實及無人操控等即將在5G時代影響人們生活的新技術,令外界頗為驚嘆。
而兩周前的6月13日,主要的國際通信標準制定組織3GPP,剛剛批準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標準(5G NR)獨立組網方案。這標志著首個真正意義上的5G全球標準正式出爐,5G已完成第一階段全功能標準化工作。
這一切都預示著,5G正離我們越來越近。
5G是5th-Generation的縮寫,也就是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和4G相比,它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帶寬更寬、速度更快、延時更短。一個形象的比喻是,3G相當于四車道,4G相當于四十車道,而5G則是四百車道。
當然,5G在憑借升級版的技術特性滿足人與人之間日益增加的通信、娛樂需求外,還將提高網絡的智能化水平,給物注入一定的感矢口反應能力,使得人與物、物與物之間能夠相互“對話”,帶領人類進入萬物互聯的時代。
外界普遍認為,從2G到4G只是一種漸進式創(chuàng)新,網絡架構本身并無太大變化,只是網速在逐漸變快,而5G要面向各種新的服務,提供不連續(xù)的、嶄新的能力,因此被看作是移動通信技術領域的一次較為徹底的創(chuàng)新。
這種徹底式創(chuàng)新可以簡單理解為,提供定制化的網絡服務。在5G時代,網絡服務不再“一視同仁”,運營商可根據應用場景的不同,設置不同的網絡運行速率以滿足個性化的需求。
作為信息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5G毫無疑問將會在未來發(fā)揮出巨大的潛能。
高通2017年發(fā)布的《5G經濟研究報告》預測,2020-2035年間,5G對全球GDP增長的貢獻將相當于與印度同等規(guī)模的經濟體;到2035年,5G將在全球創(chuàng)造12.3萬億美元經濟產出,同時創(chuàng)造2200萬個工作崗位。
因此,全球各國早就開始摩拳擦掌,積極布局5G,中國也不例外。
早在2013年2月,中國5G推進組便成立了;3年后的2016年1月,中國宣布全面啟動5G技術研發(fā)實驗,并給5G的實驗、商用制定了具體的時間表。此后,三大運營商、華為等國內公司均開始積極參與其中。
中國在5G上的努力也最終獲得了國際上的認可。由華為主推的PolarCode(極化碼)方案成為5G控制信道eMBB(增強移動寬帶)場景的編碼方案;而截至2017年初,全球1450項5G網絡重要專利中,10%為中國人所有。
在經過兩年多的技術攻關后,中國的5G建設如今已開始逐步落地。2018年上半年,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已陸續(xù)開始在全國多個城市開展5G外場測試及業(yè)務與應用示范。
一大批行業(yè)應用也初露真容??梢栽囅胍幌?,在未來的5G時代,無人駕駛將會成為現實,汽車不但能根據路況尋找最優(yōu)行車路線,還能實時躲避障礙物、禮讓行人。
遠程醫(yī)療也不再是簡單的視頻問診,而是能實現遠程手術;工廠里的機器人將成為工人的“助手”,巡視工廠、參與維修,等等。換句話說,5G將會完全顛覆你的生活。
盡管這些都還未變成現實,但時間已不會太久。按照運營商們公布的計劃,2019年5G就會實現部分商用,2020年將正式商用。
不過,我們也必須清醒認識到,5G網絡的建設是一個復雜的過程,無論對于運營商還是產業(yè)鏈的其他企業(yè)都極具挑戰(zhàn)性,不能指望一蹴而就。
毫無疑問,5G時代正在到來。中國既要避免盲目自信,也不能妄自菲薄。我們應把5G作為科技創(chuàng)新的一個突破口,在抓住機遇的同時,迎難而上,實現自我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