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鵬飛
摘要: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賈平凹與海明威因從小生成的孤獨感、身心慰藉于自然以及敏銳而勤奮的思索等相似經(jīng)歷,使他們在認識世界的精神維度上有相通之處,都以文學的方式對人生虛無進行探討和思索,并在文學想象中形成對虛無的超越。
關(guān)鍵詞:賈平凹;海明威;虛無;超越
海明威與賈平凹都是有著高度自覺的作家,盡管處在不同的歷史文化背景下,但他們在思考世界的精神維度上卻有相通之處,那就是以文學的方式對虛無主義進行探討并最終超越。這一層面的文學觀與他們從小生成的孤獨感、身心投映于自然以及敏銳的洞察力密切相關(guān)。
賈平凹出生在中國西北農(nóng)村的丹鳳縣,從小孤獨而自卑,為求得心靈上的慰藉,傾心于山石明月的自然景象之中,他在《自傳——在鄉(xiāng)間的十九年》中寫到:“每個陌生的山岔使我害怕又使我極為滿足。商州的山岔一處是一處新境。豐富和美麗令我無法形容,如果突然之間在崖壁上生出一朵山花,鮮艷奪目,我就坐來久久看個不夠。”(1)正是那顆孤寂的心靈在大自然中尋求慰藉的同時,“悟出許許多多不可言傳的意會”。海明威雖然出生于一個條件優(yōu)渥的家庭,但深入考察也發(fā)現(xiàn)海明威的童年也是孤獨的。自小不安份的海明威不滿于母親的安排,認為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是對個性自由的束縛,對偽善的君子抱以鄙夷,和街頭小混打成一片,?;燠E于貧民窟和酒吧,其怪異行為常不被人理解,內(nèi)心爭強好勝之心又使他不屑于人們的指責。海明威把身心投射到自然之中,用自然之物慰藉那顆孤寂之心。賈平凹和海明威童年生活的孤獨體驗并從自然中尋求慰藉以獲得前行之動力的心路歷程,讓他們從小便經(jīng)受著內(nèi)心產(chǎn)生了困境該尋求突圍的心理訓練,并以作品的方式表達并探索著。在《我的人生觀》中,賈平凹說到:“我是做啥都比別人要強,內(nèi)心強盛得很,不表達,表面看起來還老是不行,看起來不張揚,但實際上有股心勁,要把這個事情弄好,這從小時候就一直有這種東西?!保?)
海明威和賈平凹的人生體驗使他們對人與事進行深度思考。有學者說:“虛無思想,不僅來自他本人的經(jīng)歷,來自家庭、家族內(nèi)部的不幸及其對他內(nèi)心投下的陰影,與他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和時代也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保?)海明威經(jīng)歷了兩次世界大戰(zhàn),看見戰(zhàn)爭的殘酷、生命的脆弱以及榮譽的虛偽,體驗到人生的虛無,他借《永別了武器》中弗雷德里克·亨利之口感嘆:“既然人們給世界帶了這么大的勇氣,這個世界就非殺了他們不可,毀了他們不可,所以世界當然要殺他們,毀了他們……很善良的人,很優(yōu)雅的人,很勇敢的人,都不問青紅皂白的一概殺掉。如果你不屬于上述任何一種人,那么你也可以相信,他還是要殺你,只不過不是那么迫不及待地要殺罷了?!保?)海明威發(fā)現(xiàn)人的生命在戰(zhàn)爭面前的脆弱,其生命瞬間的滅亡讓海明威體驗到人生的虛無和毫無意義。如果說海明威是以戰(zhàn)爭題材的小說反映出人生虛無的話,那么《老人與?!肪褪菍@種虛無的超越。小說中已經(jīng)風燭殘年的老人并未因為接近死亡而停止生命的律動,他仍然對明天充滿信心和希望。面對不可能完成的捕殺,老人選擇了與之搏斗,不可思議的戰(zhàn)勝了那條大馬林魚。海明威在小說中寫到,“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而且對老人獨自在海上時常掛念男孩的描寫,也意在說明這個過程不會結(jié)束,將會一代代走下去,實現(xiàn)了對虛無之于滅亡的永恒超越。
中國作家賈平凹雖沒有經(jīng)歷過戰(zhàn)爭,但“文革”那段慘痛歷史卻讓他以此深入思考人生的本質(zhì)。馮牧認為:“薩特的存在主義在四人幫垮臺后的最后一段時期,幾乎與整整一代大學生發(fā)出精神共鳴,以至這種心理狀態(tài)久久不能消失。”(5)賈平凹在西北大學讀書時對存在主義有過深刻認識。那時他的作品《滿月兒》和《山地筆記》雖沒有直接寫出文革的創(chuàng)傷,但賈平凹是以清新文風來間接撫慰人們受傷的心靈。其后《雞窩洼人家》、《臘月·正月》體現(xiàn)了他的思考力度。除了歷史語境對作家話語方式的影響外,賈平凹個人身體受疾病的折磨,在某種程度上也影響著他對生命存在的思考。他曾因為肝炎差點離世,后卻奇跡般的恢復。經(jīng)歷了死而復生,敏感的他在勢必會有生命的焦灼到對生命的珍惜。他曾寫到“夸父不到大海就渴死了,他死的悲壯。我或許在半路上也要倒下,但是即使倒下,我仍是一個上臺階的鬼”,這正好印證了“一個人可以消滅,但不能被打敗”。海明威和賈平凹的通過作品向人們展示了他們對虛無超越的想象。
注釋:
①郜元寶.張冉冉.自傳——在鄉(xiāng)間的十九年.賈平凹研究資料[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
②賈平凹.走走.我的人生觀[M].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
③卜邵先.虛無與超越————談弗洛斯特詩歌中的星光意象[J].大理學院學報,2007(07)。
④海明威.永別了武器[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2。
⑤馮牧.新時期文學的主流[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981。
(作者單位:玉溪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