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海萍 楊 勇
為了保證薄殼山核桃在栽植以及培育方面有良好的質量,應認識到薄殼山核桃培育技術的重要性以及難點,并能結合薄殼山核桃栽植工作的需要,做好薄殼山核桃栽植以及培育工作,促進薄殼山核桃種植產量的提升。本文就薄殼山核桃的栽植以及培育進行了分析。
在薄殼山核桃進入我國市場之后表現出了巨大的經濟價值。由于薄殼山核桃的個體較大并且味道鮮美、出仁率較高,所以在作為食品得到了市場的認可與歡迎。而其山核桃也有一定的藥用價值,也作為藥材受到社會的重視。
就薄殼山核桃生長來看,其比較容易受到環(huán)境中各種因素的影響,需要種植人員能做好種植場地的選擇,保證薄殼山核桃的正常生長。首先,要能保證薄殼山核桃種植地區(qū)溫度的能常年維持在一定溫度范圍內,種植地區(qū)的無霜期時間長度至少要在220天以上,并且晝夜之間的溫差變化程度也不能過大。其次,薄殼山核桃對于種植地區(qū)土壤條件也有一定要求,需要保證土質疏松、肥沃,有良好的通氣性,從長遠方向上做好規(guī)劃工作。最后,在實際進行薄殼山核桃種植之前,要能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對土質等方面進行處理,確保薄殼山核桃能正常生長。
在培育薄殼山核桃播種階段中,首先要保證薄殼山核桃有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既種植地區(qū)土質肥沃并且有良好的排水效果,土壤應當為中土壤或者是砂質類型的土壤。在薄殼山核桃播種前的冬季應進行土地深翻處理,同時保證基本肥的充足。播種階段所采用的播種形式主要以開溝條播或者是點播的方式為主,要保證播種溝之間的距離為25cm,植物間的距離為5cm~6cm之間,每公頃土地的播種量應控制在1500千克左右。
播種的時候盡量讓種子處于平放狀態(tài),現在播種溝當中放置基肥之后在覆蓋土壤,覆土的實際深度應當保持在種子橫徑的三到四倍之間。在薄殼山核桃幼苗破土后一個月的時候需要追加一次肥料,此后平均每隔一個月到一個半月左右施加一次肥料。從整個薄殼山核桃幼苗的培育過程來看,需要在種植環(huán)境溫度較高的時候澆水抗旱,在4月份下旬到5月份月初的時候要能使用稀釋后的樂果或者是菊樂合脂進行噴霧處理,這主要是為了避免幼苗受到蚜蟲或者是蟲癭的影響。
薄殼山核桃幼樹管理涉及的方面較多,為了保證薄殼山核桃的產量,要能對樹形進行有效控制,避免薄殼山核桃樹形過于高大,讓植株的樹形結構較為合理,這也就需要從幼樹階段就進行植株修。理想的薄殼山核桃樹形應是樹木的主干高度在1m左右,樹形整體分散較好。
土壤肥力是決定薄殼山核桃能否正常生長的基礎,在薄殼山核桃植株處在幼樹期的時候,每年基本的施肥次數要控制在3次以上,施肥的時間往往會選擇在4月份的下旬、6月份以及8月份各一次。要向每株幼苗施加0.15~0.20kg之間的尿素,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要能向每株幼苗施加0.2千克的復合肥或者是農家肥。當薄殼山核桃植株不斷生長的時候,其需要的肥量也會不斷的增加,需要逐次增加施肥的量。
在進行果樹管理的時候,為了避免植株結果部位發(fā)生外移,需要對薄殼山核桃進行必要的修剪,這樣就能讓植株中養(yǎng)分更加集中,不但能讓植株生長的更加茂盛,同時也能達到延長薄殼山核桃樹木結果期的目標。薄殼山核桃大部分均雌雄異熟的類型,所以也就不能使其自動授粉,需要種植管理人員采用人工授粉的方式,實現提高座果率以果實飽滿度的提升。
薄殼山核桃在受到白粉病攻擊的時候,病害主要發(fā)生植株的葉片部分,病變的葉片會呈現出白色海綿狀,葉片更容易硬化。在對白粉病進行防治的時候,要能注意林地管理效果的加強,同時適當的增加有機肥料,讓樹木的生長更加旺盛,增強薄殼山核桃樹木對疾病的抵抗能力。春季是白粉病的多發(fā)期,在發(fā)病初期應能使用稀釋1500倍到2000倍之間可殺得藥液進行預防或者是防治,在發(fā)生期當中要能每間隔7天到10天就進行一次噴灑,并且連續(xù)噴灑2次到3次。
這種褐斑病主要危害薄殼山核桃的葉片,在病發(fā)嚴重的時候,會造成薄殼山核桃植株生長的不良甚至是樹勢的下降。在對該病害的防治中,先要做枯葉的清掃工作,減少環(huán)境病源。同時在抽梢期間還要能噴射稀釋1000倍的葉枯青藥液。
薄殼山核桃一般在10月底至11月上旬采收,果皮由青轉黃并開裂后集中采果,不應選擇迎向撲打的方式,防止影響下一年的產量;對于果實處理,采下的帶皮果實需要晾曬2天后,采用手剝或是機械打壓方式進行剝殼、篩選,洗凈后吹干,防止發(fā)熱變質。果實貯藏需要選擇一個特定的倉儲空間,保證氣溫在15℃以下,空氣濕度適度的環(huán)境。
綜上所述,薄殼山核桃價格較高,商業(yè)產量也較高,市場需求量大,大力發(fā)展薄殼山核桃的種植培育有著良好的發(fā)展空間和市場前景。目前,薄殼山核桃在我國的種植面還比較小,市場需求量大,因此積極推廣薄殼山核桃種植能夠提升農民的經濟收益,進一步促進市場經濟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