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大鐘
內容摘要:在閱讀英美文學作品中,曾經(jīng)許多次出現(xiàn)了中國人的形象,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人的形象也在發(fā)生著不同的變化[1]。根據(jù)特定的歷史條件及其差異不同等多種原因,在十九世紀英美國文學作品中充滿對中國形象歪曲變形的描述,這些作品包含的區(qū)域范圍廣闊,將中國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民族性格等方面全都覆蓋。因此我們在面對這些扭曲的中國形象時,認識到不合理性是一方面,而更重要的是能從中得到一些重要的啟示。本文通過形象的描述方法對英美文學作品中描寫中國形象加以分析以此揭露不合理性。得出我們要理性看待這些形象的改變同時也要批判的對待這些形象的變化,另外在國際文化交流中要積極宣傳真正屬于中國人的形象。
關鍵詞:英美文學 中國人形象 美化 丑化
讀者在閱讀英美文學作品中,不免看到作品中增多次出現(xiàn)了中國人的形象,回首歷史,中國人的形象一直發(fā)生著不同的變化,其中中國與美國在19世紀中期才開始交往的[2]。在此之前,中國與美國沒有發(fā)生過任何的文化交往,在此時期發(fā)生文化交往的原因是因為這時期我國與美國同時發(fā)生了內亂,美國穩(wěn)定后,中國人大量涌進美國,對于中美兩國不同的文化背景差異,美國開始對中國進行文字詆毀,因此本文通過對不同時期的中國人的形象進行對比研究,得出形象變遷的現(xiàn)實意義。
1.英國文學作品中的中國人形象變遷
在14世紀閱讀英國文學作品時,發(fā)現(xiàn)了描寫中國人的形象,從14世紀到17世紀這中間幾百年的時間內又發(fā)生了不同的改變。這段時間是中國人形象的完美時期。在元朝期間,我國商品經(jīng)濟繁榮,海內外之間的交易來往頻繁,歐洲一些商人以及使者等接二連三的來到中國,使得中國的傳統(tǒng)美德傳播出去,英國文學作品中《曼德維爾游記》一書中曾經(jīng)這樣描述過我中國人“大汗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君王,長老約翰也不如他偉大,更別說巴比倫的蘇丹和波斯的皇帝?!睍杏涊d了曼德維爾對大漢的政治以及經(jīng)濟等方面的描述使得歐洲人更加崇拜我中國人。還有一位英國人非常喜愛孔子的儒學,稱孔子是“真正的愛國者和愛人類者,”他將對孔子的熱愛傳播到西方并在西方大力贊賞孔子的儒學,使得孔子成為家喻戶曉的“名人”。
18世紀,工業(yè)革命的成功促使英國成為強大的國家,為此英國為了凸顯出自己國家的優(yōu)秀,英國作家便開始丑化中國人的形象。英國作家還曾在書中描述中國人是怎樣的可怕,使得“黃禍論”(言外之意指黃種人口的過度膨脹嚴重威脅白種人的生存)事件在西方大肆傳播[3]。由此在18世紀到19世紀這段時間英國人將中國人丑化。
直到20世紀初,西方國家才對中國人的形象有所改變,英國工業(yè)革命和殖民主義的產(chǎn)生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發(fā)生帶給世界人民永遠無法忘記的精神傷害。英國作家?guī)е鴮ξ鞣轿拿鞯氖?,再一次來到了中國這片被他們惡化的地方。在十九世紀初,迪金森在《約翰中國佬的來信》書中借助約翰中國佬之口批判了西方近代文明缺點,大肆贊揚了中國文化。他寫的書籍被人們所認可,迪金森在享受被人贊美的同時更覺得自己上輩子就是一位中國人。由此可見,迪金森對中國人正面形象的肯定。英國一位哲學家、思想家寫了一本《中國問題》將其傲慢與偏見統(tǒng)統(tǒng)放下,他覺得“中國人更有耐心、更為達觀、更愛好和平、更看重藝術,他們只是在殺戮方面低能而已?!彼J為,為了早日給西方人提供精神文明配方,就需要學習中國文明和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品質。
2.美國文學作品中中國人形象變遷
中國人的形象最早出現(xiàn)在美國文學中是在19世紀時期以本土的華人勞工形象出現(xiàn)在其文學作品當中,之后后發(fā)生了幾次改變。中國人形象的丑化時期發(fā)生在19世紀至20世紀之間。當加州發(fā)現(xiàn)金礦后,大量中國人紛紛進入美國做苦力,但是由于受到美國人根深蒂固的種族主義和“排華運動”的影響,中國人的形象一直以負面為主[4]。1865年,美國一位小說家在其寫的短篇小說中最早出現(xiàn)了華人勞工形象。美國一位小說家曾經(jīng)在書中這樣形容中國人:“異教徒中國佬”有“各種陰險古怪的方式和各種愚蠢的詭計把戲”。1894年,美國人又在次寫了一本關于中國人的書籍《中國人的特性》一書。書中描寫的中國人是沒有任何的時間觀念而且智力非常低下,神經(jīng)麻木等負面的詞語全都用在了中國人的描寫上。這本書在全世界流傳開來,對中國人的形象產(chǎn)生了很長時間的負面影響。
直到20世紀左右,中國人形象在外國發(fā)生了改變。19世紀末20世紀初,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帶給世界人民巨大的心靈傷害,給西方人自以為是的優(yōu)越感與自信心帶來了嚴重的打擊。于是美國作家?guī)е鴤磥淼街袊胍獜闹袊幕袑ふ夜饷?。?9世紀,美國作家首次發(fā)表了偵探陳查理系列。書中描寫了陳查理聰明幽默、沉穩(wěn)謙虛的形象將其中國人塑造成正義與睿智集其一身的正義形象。在書中主人公在處理復雜案件的過程中,他常常把中國文化與之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在同一時代,美國作家賽珍珠發(fā)表了《大地三部曲》。小說中將中國農民塑造成剛毅、勤勞、堅強、善良的形象,不僅取代了美國人想象出來的“丑陋”的中國人形象,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長久以來美國人心中的“中國佬”與“黃禍論”形象,從此中國人的形象從陰暗走向光明。
20世紀70年代中國人再次被西方國家丑化。隨著中國經(jīng)濟飛速的發(fā)展以及綜合國力不斷增強。此時的美國作家?guī)е陨淼姆N族優(yōu)越性和東方主義的傲慢與偏見,再次丑化中國人[5]。在其《中國陰影》這本書中,用盡一切惡毒的語言將中國人丑化。還有在《中國覺醒了》這本書中,將中國人的形象形容的及其丑陋。
3.文學作品中中國人形象的雙重性
華裔作者在其寫的作品《喜福會》中描寫了中國社會大部分還在解放前那個戰(zhàn)亂不堪又窮又破的年代,書中描寫最形象的是主人公吳素云經(jīng)常向女兒吳精美講解桂林故事中的場景,“每日每時,都有上千難民涌進城里,簇擁在人行道上,四處尋覓棲身之所人人都往人行道上吐痰,大家都在肚子、身上散發(fā)著一樣的濁臭,他們用手挖鼻孔、又用挖鼻孔的手去推揉身邊的人,齷里齷齪的?!薄断哺分械呐f中國不僅是充滿戰(zhàn)亂的社會,更是殘酷迫害女性的父權制社會。每一章節(jié)都顯示出前夫粗俗不堪,而且到處沾花惹草,她因無法忍受只能懷著內疚打掉胎兒獨自一人搬到鄉(xiāng)下住。而龔琳達在兩歲的時候便由父母安排定了娃娃親。最可悲的是許安梅的母親,被富商吳青強奸后,不僅沒能得到家人的同情與安慰,還慘遭到家人的臭罵,甚至被絕情地趕出家門,走投無路的她只能給吳青當了四姨太。然而,她在吳家根本沒有任何的地位,吳青很快就有了新的人,娶了年輕的五姨太,而她的親生兒子卻被陰險的二姨太搶走。為了能夠使得自己的孩子在吳家有地位,她利用吳青與二姨太對鬼恐懼對其進行了報復。自己最后選擇了吞鴉片自殺。
在對其中國形象進行批判的同時,華裔作家的內心深處也同樣存在著強烈的民族情感與文化意識。無法改變的華人文化身份以及對美國主流社會種族歧視的強烈不滿,促使她在進行創(chuàng)作過程中充滿著矛盾與沖突,同時也在很多方面顛覆了西方白人文學中所描述的中國形象的套話。雖然她將中國母親的迷信、落后、難以捉摸描寫得淋漓盡致,但是她同時也顛覆了西方人對中國女性“逆來順受、脆弱、沉默”的刻板印象,塑造了堅強能干并且慈愛的中國母親形象。華裔作家通過描寫了四對母女因文化背景差異與家庭觀念不同而產(chǎn)生的心理隔閡及感情沖突,從而凸顯出東西方文化的不同與沖突,以及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之間在母女情深中的相互融合。世界上各個國家各個民族的文化并不是分割開來獨立存在的,因此不同的文化要相互包容與理解,為了能夠使國際間的溝通更加和諧,我們應理解并尊重不同國家的文化,促進世界文明的發(fā)展。由此可見,美國文學作品中對于中國充滿了偏見,其中的不合理性顯而易見。
通過以上對近代英美文學作品中的中國人形象變遷分析我們可以得出:我們要理性地解讀英美文學作品中的中國人形象,對于中國的形象不能依靠英美作家的虛構進行想象,同樣也不是靠中國視角去糾正,應該是建立在彼此了解之上,并且在進行英美文學欣賞時要懂得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同時在進行國際文化交流過程中,將中國人積極向上的品質宣傳出去,展示真正的中國人形象,讓中華民族更好地立足于世界民族這個大家庭。與此同時積極促進世界文明的共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劉會.基于計算機網(wǎng)絡的多模態(tài)化英美文學教學探索[J/OL].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1-3[2018-03-26].
[2]鄭敏麗.英美文學在高校英語教學中的價值及利用途徑[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37(03):50-52.
[3]于志浩,何輝斌.民族學生英美文學教學中民族性與世界性的文化協(xié)調[J].貴州民族研究,2016,37(08):235-238.
[4]李曉旭.英美文化差異對英美文學評論的影響[J].品牌,2015(03):123-124.
[5]張惠寧.論述文化差異對英美文學評論的影響[J].海外英語,2015(01):8-9+14.
(作者單位:三亞學院絲路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