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大師
做人處世的修養(yǎng),有百千萬種,但是,心平氣和,是修養(yǎng)中的修養(yǎng)。
一個人如果“心不平”,則別人和你一接觸,就會知道你有偏見、有成見,就會讓人感到你有親疏的觀念、公私的利害,對你的疏離之感,即刻產(chǎn)生。
如果你“氣不和”,則會讓人感覺到你氣量不大、氣勢不夠,也會讓人不敢親近于你。
心平氣和的人,自然近悅遠來!
家庭里,父母心平氣和,不但兒女樂于親近,就是一般的青少年,也樂于求教。團體中,心平氣和的長官,不但自己的部屬樂于請教,其他團體的干部也會樂于追隨。
所以,許多的宗教都鼓勵人要養(yǎng)心、養(yǎng)氣,因為平心靜氣,是為人之道。
遺憾的是,我們的心經(jīng)常都是心煩意亂、心浮氣躁、心私不公、心暗不明,所以心的工廠生產(chǎn)不出好的東西。
假如能夠心平,就能光大心的功能,就能生產(chǎn)心中的凈美。例如:心光則明、心大則廣、心明則清、心空則有、心有則喜、心德則正、心道則平、心慈則愛、心慧則智、心量則容。
心平是非常重要的!心不平,人生道路上,自然會有許多的橫逆接踵而來。
假如能求得心平,還要氣和。
當一個人和別人一見面的時候,心平不平還不容易看得出來,氣和不和,則很容易就能察覺得到。
氣,形之于色。所謂氣色,別人看到你,不但看得到你的氣色,還能知道你的氣味、氣量、氣概、氣節(jié)、氣質(zhì)。
所以,一個人,怒則氣逆,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轉(zhuǎn);寒則氣閉,暑則氣泄;驚則氣亂,勞則氣減;思則氣結,怨則氣損。
我們在順境里,容易心平氣和,但一遇到逆境,就很難平心靜氣了。但平心靜氣不是用在安寧閑暇之時,而是用在緊急危難之間。
大將在前方指揮,能夠心平氣和,則能理智清明,安然篤定;商人在商場上,利害交關的時刻,能心平氣和,處之泰然,則必有所得。
就如現(xiàn)在的青年學子,每遇考試,要能心平氣和,就會有好的成績;警察處理違警事故,如果心平氣和,則能獲得民間的尊重。
一個人有多大的道德、學問、能力,很難論斷。心平氣和,則是必要的修養(yǎng)。
(陳錦明薦自《中國家庭醫(yī)生》)
責編:我不是雨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