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漢申
我是一棵樹,靜靜地立在歷史的碼頭。很多年以前,我見過一個女子,她穿著破舊的衣裳,背著巨大的行囊,她倦了,枕著我而眠。睡著睡著,滾出了幾滴淚珠。我從她的淚滴中,看到了她的過去。
她出身名門,父親是當朝副宰相,母親是名門閨秀,她從小就飽讀詩書,官宦門第以及政治活動的濡染,使她視野開闊,文學造詣深厚。文化的汁液把她澆灌的不但外美如花,而且內(nèi)如秀竹。當她承載著一切的幸福步入愛河,她的丈夫趙明誠是位翩翩公子,兩人又是文學知己,情投意合。他們不僅在文學上有共同的愛好,更在古玩上有著驚人的相似。他們婚后的生活極其甜蜜,不過金人來襲,趙明誠被調(diào)遣至前線,留她一人獨守空房。
命運好像一把收起了華麗的魔毯,使她從半空中,直直摔落。金人砸碎了汴京城的瓊樓玉宇,也順便砸碎了她美麗的夢想。1129年,趙明誠病死。而現(xiàn)在,就是她為死去丈夫趕去送葬的途中。
后來,她嫁給了一個小人張汝舟,在看清楚他的丑惡嘴臉之后又毅然離婚,然后再嫁,再離。她的后半生過得坎坷而艱難,留的最后,一句“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總結了她的一生。她在瑣窗珠院邊看著湖中的白鷺紛飛,頑皮地吐出一句“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沒想到,一語成讖,她的一生都用來追尋,卻又用其一生在失去。
她叫李清照。你看她醒了,朝著歷史的洪流中攜眷而去,是那樣堅定,雖對遠方一無所知,卻不顧風雨兼程。
那一年,風雪彌漫,我在藍關前扎根,馬蹄聲漸漸由強變?nèi)酰故沁B馬也不愿前行,那個騎馬的男子,看著大雪彌漫,心中不由生出一片悲哀。他叫韓愈,三尺危命,一介書生。
我不明白,為什么在潮州有韓公祠,祠依山臨水而建,氣勢宏偉。祠后有山名曰韓山,祠前有水名曰韓江,當?shù)厝私哉f此因韓愈而名。我大惑不解,一介書生怎會在天涯海角霸得一塊山水,享千秋之祀呢?
公元891年,憲宗迎猞猁,全朝皆贊,無不阿諛奉,唯有韓愈一人,錚錚鐵骨,依然上諫。就這樣,一份《諫迎佛骨表》悄然呈至憲宗的桌前,當韓愈正在期盼憲宗回心轉意時,唐憲宗勃然大怒,認為他是在抗龍顏,揭龍鱗,大逆不道。于是,大喝一聲,趕出京城,貶到八千里以外的潮州去當刺史。
韓愈這一貶,貶出了他精彩的一生。他不同于李白的懷才不遇,柳永的屢試不第,他們不過是登山無路,可韓愈,是已登山頂,卻被推至萬丈深淵。于是,在藍關前,望著大雪彌漫,風蕭蕭兮漢水寒,漫天風雪,何處是歸程?在他心底最無助難過時,韓湘一陣馬蹄聲來,就有了那句著名的“好收吾骨瘴江邊”。
當他車馬勞頓來到潮州以后,發(fā)現(xiàn)這里就水土而言條件不壞,但由于地處偏僻,文化落后,農(nóng)耕方式原始,尤為嚴重的是,這里竟然還是奴隸制。于是,他決定既然來了,就為鄉(xiāng)民們做點實事。他發(fā)現(xiàn),當?shù)匾驗榕R近水源,鱷魚吃人的現(xiàn)象極為嚴重,于是,一片轟轟烈烈的討鱷檄文就這樣張貼起來。他“選材技吏民,操強弓毒之”終于滅掉了鱷魚。他又興辦教育,請先生,建學校,“以正音而為潮人語”。他當時就成為了潮州人民的信仰。不過朝中奸吏看不慣他干得風生水起,又把他調(diào)往袁州。就此而已,不述。
他的尸骨終究沒有迷落江邊,卻被供奉,香火永存。他留下了些什么,我只能說,那一句“好收吾骨瘴江邊”就是最好的證明。
這一次,歷史風云變換,我佇立在延安窯洞前。延安這的氣候極其不好,冬天時冰雪紛紛,夏天時酷暑難當,太陽似乎很偏愛這兒,盡情揮灑它的光輝。1937年1月,他來到了這里,他就是改變了中國歷史的毛澤東。
窯洞簡陋,甚至只有一張舊木板床,每天清晨,警衛(wèi)員必定會捧出一碟煙頭,也必定會端進去一杯苦茶。他為了在有效時間內(nèi)趕出文章、指引方向,他一手批文件一手寫文章。有時候寫累了,也跳跳自己發(fā)明的毛氏九段操。我從未見他疲憊過,似乎命運給他的只有活力和毅力。
在這里,一部部偉大的理論誕生。我也知道現(xiàn)在,人們喜歡在他住過的窯洞前注明哪些文章在這里寫出。我記得那是個冬日,連續(xù)八天八夜他都沒有出來,一直埋頭苦寫,炕上的煤油燈滅了又亮,一直照耀著。終于,第9天清晨,他捏著一沓稿紙走出了窯洞,他的臉上露出疲憊的姿容,卻是無比的欣喜和滿足。我想,你們一定知道,那沓稿紙中承載的就是指引中國人民走出黑暗的《論持久戰(zhàn)》。在窯洞,他“蝸居”了11年。那一天,他在延安寫下了最后一篇文章《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后,就離開了延安,渡過黃河,帶領中國人民,走向共和。
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他自問“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六盤山上,在中國革命最低潮的時刻,他豪情萬丈、壯懷激烈,“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黃土塬上,他堅信“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而今,他手握長纓、腳踏戰(zhàn)車,帶領中國人民實現(xiàn)了畢生夙愿。
(編輯/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