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
小時候,我時常寄住在外祖母家。我有許多表兄弟姐妹,每次相約飯后要一起去玩,吃飯時就不能安心,總是胡亂地扒到嘴里咽下,心里盡想著玩樂。
這時,外祖母就會用她的拐杖敲著我們的頭說:“你們吃那么快,要去赴死嗎?”
這句話令我一時呆住了,然后她就會慢條斯理地說:“吃那么快,怎會知道一碗飯的滋味呀!”當(dāng)時深記著外祖母的話,從此,吃飯便十分專心,總是好好吃了飯再出去玩。
從前不覺得這兩句話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長大以后,年歲日長愈感覺這兩句尋常的話有深意,這不正是“吃飯時吃飯,睡覺時睡覺”那種活在當(dāng)下的精神嗎?
“活在當(dāng)下”看起來是尋常言語,實際上是一種極為勇邁的精神,是把“過去”與“未來”做一截斷,使心思處在一心一境,就沒什么困難能牽住他,也沒什么痛苦能動搖他了。
一心一境是治療人生的波動、不安、痛苦和散亂最有效也最簡易的方法,因為人的樂受與苦受雖是感覺真實,卻是一種空相,若能安住于每一個當(dāng)下,苦受就不那么苦,樂受也沒有那么樂了。
可惜的是,人往往是一心好幾境,或一境生起好幾種心,久而久之,就被感受所欺瞞,不能超越了。
不能活在一心一境之中,那是由于世人往往重視結(jié)局,而不重視過程,很多人體驗到一切過程乃是與結(jié)局聯(lián)結(jié)的。
一個人若不能在吃飯時品味米飯的香甜,又何以能深刻地品味人生呢?若不能深入一碗飯,不知蓬萊米、在來米,甚至糯米的不同,又如何能在生命的苦樂中有更深切的認(rèn)識呢?
因此吃飯、睡覺、喝茶,看來是人生小事,卻能由一心一境在平凡中見出不凡,也就能以實踐的態(tài)度契入生活,而得到自在。
活在苦中,活在樂里;活在盛放,也活在凋零;活在煩惱,也活在智慧;活在不安,也活在止息?;钤诿恳粋€過程,這是真正的解脫,也是真正的自在。
這使我想起一句話:“縱使盡一切努力,也無法阻止一朵花的凋謝。因此,在花凋謝時好好欣賞它的凋謝吧!”
人生的最大意義不在奔赴某一目的,而在承擔(dān)每個過程。又一次在報紙上看到汽車廣告說:“從零加速到一百公里,只要六秒鐘!”這使我想起外祖母的話:“你開那么快,要去赴死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