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
最近,一個叫“不自然博物館”的微信公眾號在“90后”中熱傳,一天一幅連載漫畫,一期一個荒誕的小故事,把我們生活中司空見慣的現象以奇異怪誕、戲謔好玩的漫畫方式展示出來,就像一個個“收集”于實驗瓶中的人類樣本,讓人看了“腦洞大開”。
“不自然博物館”的館主叫陳卓鑫,他用一支筆畫出人們心頭的“怪獸”,還把每天的奇思妙想做成了一門生意。
做生活的觀察者
陳卓鑫是廣東省潮汕人,父親是第一代工廠主。他記得小時候,父親的工廠就蓋在潮州的郊外野地里,廠房就是用塑料板搭起的一個個竹棚。幼年的陳卓鑫每天聽著機器在身后轟鳴,他在塑料板上悄悄挖了個洞,就能看見外面蛐蛐和青蛙的世界。
在現代工業(yè)蓬勃發(fā)展的熱潮中,他的眼睛看到的依然是自然的美,小時候的這點兒興趣也決定了他以后的職業(yè)選擇。
本科畢業(yè)后,陳卓鑫赴英國利物浦大學學習城市設計,但他的興趣并不局限于專業(yè),他喜歡漫畫、古典文學,熱愛自然科學。他對漫畫的興趣上小學時候就有了,每天放學回家,他常常抱著一堆日本漫畫書翻閱,愛不釋手。上大學后更是一發(fā)不可收,他開始大量收集國內外有趣的漫畫并發(fā)布在自己的博客上,吸引了大批漫畫迷圍觀。
一次偶然的機會,陳卓鑫在網上看到了美國出版的獨立漫畫書It is a bird,這本漫畫對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原來漫畫可以用一種獨特的、異化的視角去觀察生活,這為他打開了一扇了解動漫、理解動漫的窗戶。在英國留學時,他終于買到了這本漫畫書,畢業(yè)前他小心翼翼地把這本書收進行囊,帶回了深圳。
作為城市規(guī)劃專業(yè)的海歸碩士,陳卓鑫的前途是不可限量的,他進入深圳一家規(guī)劃院工作,參與城中村改造、產業(yè)轉移工業(yè)園等項目的規(guī)劃設計,扎實的專業(yè)技能讓他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甚至一度做到某項目的副總規(guī)劃師。
但陳卓鑫并沒有從中得到成就感。他說:“做規(guī)劃工作,就會覺得我們生活的這些城市非常雷同,特別無聊。而真正富有生命力的城市恰恰在于生活狀態(tài)的多元化,有無印良品的那種生活狀態(tài),有書店的小清新狀態(tài),有重口味的生活狀態(tài),讓你可以在城市中歷險?!痹谒磥恚钲谶@座充滿活力的城市,除了鋼筋水泥、地王大廈,應該還有多樣化的創(chuàng)意才對。
2010年,恰好華僑城的“T街創(chuàng)意市集”已經有了一定的名氣,陳卓鑫做出了一個讓別人大跌眼鏡的決定,辭去工作,物色了“創(chuàng)意市集”的一個小鋪,去做一個創(chuàng)意攤主。
滿腔熱情的陳卓鑫拿起了畫筆,反而找到了幸福感。他用漫畫畫下了他感受到的這座城市:國貿大樓頂端立著外星飛船發(fā)射塔;大芬村里蒙娜麗莎推著水泥車,叼煙斗的凡·高在喂雞;原創(chuàng)動漫基地的門口,一只“舶來”的米老鼠舉著牌子,高呼“這才是原創(chuàng)”……還有一個個深圳小人物略帶自嘲的壯闊夢想:8路公交車站旁,推銷員戴著機車頭盔,旁邊浮著一行字:“我的夢想是做一名太空宇航員”;治安巡邏員挺直脊背,心心念念“做一名偉大的舞蹈演員”,而清潔工阿姨的真實身份是“保衛(wèi)深圳的幕后神秘人”……
他打印出這一套“深圳地圖明信片”,用石頭壓著,在“創(chuàng)意市集”擺攤,沒想到賣得很火爆。地圖功能之外是以漫畫展開的故事,或幽默,或諷刺,天馬行空卻“深圳味”十足。在刻板的深圳標志性圖案之外,這樣的敘事給人們帶來了一個有溫度的深圳,讓本地居民會心一笑,大呼“這才是深圳”。如今,在豆瓣網“交換明信片”活動里,這些明信片是炙手可熱的“萌物”。
為什么畫漫畫擺攤不能成為一項事業(yè)呢?一次,陳卓鑫到澳門參加展覽,偶然看到路邊一個賣花生米的小女孩,即便最簡單的買賣,小女孩也充滿微笑并表現得十分專業(yè)。在他一個多小時的駐足觀察里,小女孩的表現始終如一。這件小事感動了陳卓鑫,有了專注力便可以做好任何事。每個職業(yè)都是可以影響世界,端正自己的心態(tài),做到敬業(yè)、專業(yè),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不平凡了。
送你一“罐”不自然的人類故事
因為沒日沒夜地畫,2011年,陳卓鑫生了一場重病,躺在病床上的他,開始意識到快節(jié)奏的現代生活中可能隱藏的問題。他開始考慮自己的人生想要什么,把愿望一層層剝開,他想起了記憶初始的童年時代:漫無目的地爬著山丘,周圍有很多蜻蜓,躺在池塘邊看水里的魚,拿起一只小水龜仔細地觀察。他說:“就像大自然中任何一個生命體一樣,自由而自然,敏銳地看著周遭?!?/p>
病好之后,他決定去尋找內心的東西?,F代社會人們容易焦慮、壓抑,每個人心中都有形形色色的“怪獸”。這些怪獸來源于對生命和生活的恐懼,組成一個“負”的世界。于是,他想到了“負波普”這個好玩的詞,可以作為他以后系列漫畫的方向和品牌。“負波普”用“負宇宙”容納這些怪獸,通過一個個好玩的卡通形象讓人們理解生活。
他在食堂吃飯就觀察吃飯的人,在地鐵站候車、在商場購物,就觀察候車和購物的人,找到生活中那些不自然的屬性,然后畫出來。
初中同學多年后重聚,一個男同學回憶起曾經對一個女同學的惡作劇,女生于是告訴大家那件事后來引發(fā)的所有不幸遭遇,以及因此被完全改變的悲慘人生,但大家聽完后哈哈一笑,旋即轉到下一個話題。生活看起來充滿洶涌的暗流,但最后大家哈哈一笑,好像輕描淡寫般回到壓抑的現實的常態(tài)。陳卓鑫畫下的這幅《同學會》,故事中的“不自然”屬性是對我們司空見慣的一種生活模式的批判。
一個賣花的小孩,去抱一個女生的腿,結果抱了一輩子,最后一起入葬;兩個中年男人要做彼此真正的朋友,于是舉辦了一場“朋友婚禮”,然后向大家收紅包;上幼兒園的小明選了一個當代藝術興趣班,他裸身撲地,淚水蜿蜒成河,只為完成老師布置的名為“虛無與大地之外的悲愴”的作業(yè)……
這些漫畫都來自陳卓鑫身邊的故事、每個人熟悉的場面和情景,正因為如此,才會讓大家有所觸動。很多時候,大家都是沿著生活的軌道習慣性地思考,但陳卓鑫想去破壞大家生活的慣性,讓大家會心一笑,同時反思生活的荒誕性。
最初,陳卓鑫把這些“負波普”的小人物做成模型放在玻璃瓶子里,作為創(chuàng)意產品陳列在店內。后來微信火了,他就開設了一個微信公眾號,名字叫“不自然博物館”,專門陳列展示這些瓶瓶罐罐中的人物漫畫,整套漫畫也統(tǒng)一設計成類似藥物說明書的配圖風格,篇幅短小的“瓶瓶罐罐”里,裝的是一些偏執(zhí)的人、小氣的人、暴力的人。
陳卓鑫也不知道這個微信公眾號是怎么火的,總之每一“罐”不自然的人類故事,都能為他換來2000—3000個粉絲,以搜羅怪誕星球的奇異人類風物為核心任務的“不自然博物館”,目前已經吸引了15萬粉絲。陳卓鑫還時常收到讀者的郵件,說是有很“負波普”風格的故事,希望被采用。
他創(chuàng)作的“負波普”故事,已經獲得越來越多年輕人的支持和認可。而“不自然博物館”系列漫畫的火爆,也帶動了實體店和淘寶店館藏漫畫、T恤或者水洗牛仔包等衍生創(chuàng)意產品的熱銷。
陳卓鑫現在正構思著將“負波普”做成一本獨立雜志。他興致勃勃地說:“不自然博物館的發(fā)展將涵蓋圖畫、影像、音樂和文學等領域,憑借想象力不僅能夠賺錢,還能營造一個自成體系的小宇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