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小蕾
“當別人敷著面膜追劇時,我在野外風餐露宿;當別人周末一家團聚時,我和同事們在農家打水生火……”野外找礦工作少了許多同齡女性應有的樂趣,但艾寧說:“回想起來,我記憶里都是快樂的事情?!?/p>
從“太不值得”到堅守意義
今年34歲的艾寧是寧夏地質局的一名工程師,也是國內少數長期跑野外的女地質隊員之一。每年過完年,艾寧就穿上工作服,背上雙肩包,向深山進軍尋找礦藏,一年大概十個月都在野外。
大學期間,本科班里女生不到十人,研究生班里女生僅四人,女同學里畢業(yè)后從事地質野外一線工作的僅艾寧一人。就連博士研究生招生面試時,博導看到艾寧都有些驚訝:“之前光看名字,還以為你是個小伙子呢,女孩從事我們這個專業(yè)可不容易啊?!卑瑢帥]多說什么,把芳華歲月寫在山崖林間、雨雪冰霜里是她的選擇。
畢業(yè)后,艾寧參與了第一個大型野外地質考察項目——毛烏素沙漠磁異常查證。項目開始時間是7月,GPS、儀器、水壺、干糧,平均每人負重二十多斤。炎熱和疲累像藤蔓一樣纏著他們,每走一步都是考驗?!疤量嗔?,太不值得了。”艾寧當時生出放棄的念頭。
她和隊友在沙漠中奮戰(zhàn)一周,每天工作十多個小時,終于完成了200個點、共計20公里長的剖面測量,為此次考察提供了詳實、可靠的數據支撐??粗疾燔噹е敱M的數據離開的那一刻,艾寧成就感滿滿,也刷新了對這份工作的認識,“這真不是一個簡單的工作。”
艾寧還看到,在國外,衛(wèi)星遙感、航空遙感和物探測量幾乎成了所有勘探公司的必備武器,但這些設備和技術只能反映一些特殊的地質特征,卻不能探測出究竟有沒有礦。因此,深入勘探與鑒定還得靠人。
正是因為這次經歷,艾寧深刻理解了這份工作的意義,并選擇了堅守下去。
學以致用才幸福
蒼莽的寧夏六盤山,是中國大地上一顆璀璨的綠色寶石,對地質人來說,它是一個巨大的聚寶盆,蘊藏著無數礦產資源。然而,森林覆蓋率高的山區(qū)難以進入,礦石采樣工作困難重重,要想取得突破,得付出更高的人力成本和時間成本。
2010年7月,寧夏六盤山區(qū)正值多雨季節(jié),惡劣天氣給找礦工作又增加了一層難度。艾寧和同事們早上4點多起床,吃完早飯,帶上干糧出發(fā)。一進林子,樹葉上的露水就打濕了衣服,蚊蟲聞聲而至,密不透風的樹林潮濕悶熱。有時要走上兩三個小時才能到達工作區(qū),然后便是埋頭干活。有時辛苦一天回到駐地已是深夜,當天的工作還要及時整理。第二天又是如此……
一天,艾寧和同事冒雨前往六盤山深處找礦。山坡上青草茂盛,一遇雨水格外濕滑,調查組組長一不小心從山梁滑下,艾寧馬上伸手去抓,不料兩人同時滾下山底,滾落時間長達1分鐘,濕透貼身的沖鋒衣多處被劃破。落到山底后,艾寧和組長連忙坐起來,摸了摸胳膊和腿,檢查有沒有骨折摔斷,才相互攙扶著站起來。泥濘的山腳下,兩人深一腳淺一腳,靠指南針摸索方向,轉了半個多小時才找到路,攀著藤蔓翻過山才回到隊伍。
男同事們經常勸她:“下雨天就不要去野外了,我們把數據帶回來,你整理就行?!卑瑢帗u了搖頭:“地質人員不去野外,和紙上談兵有什么區(qū)別?”她崇拜葉天竺等老一輩地質學家們一生學以致用的精神。
多年來,艾寧見慣了“大風大浪”。在森林中被樹枝劃得傷痕累累;被蝎子蜇得整條胳膊腫脹兩天,過敏后身上起滿紅點;在野外席地而坐,狼吞虎咽啃饅頭吃咸菜;一周不洗頭洗臉……很多人都認為,地質勘察工作很苦,對女性而言尤其艱難。但艾寧覺得,只要是自己喜歡的,再累也不覺得有多苦。
曠野中不會感到孤獨
現在一些城市人覺得孤獨、寂寞,艾寧身在曠野,卻很少有這種感覺。
荒野中,人會感到自身的渺小,會全力互相幫助,結下了深厚的情誼。有時候去野外要爬山,男同事們幫她背樣品,只讓她拎地質錘。艾寧回到駐地就搶著做飯,幫大家洗衣服。有一次突降暴雨,駐地和食堂之間的小河河水暴漲,水性好的男同事就游過河去,幫她把飯菜打回來。“森林里還有好多城市看不到的美景,賀蘭山上的羚羊越過融化的溪水,六盤山深處的野草莓柔嫩多汁,鯉魚在早晨的陽光下躍出水面……”發(fā)現美景,大家會一起歡呼雀躍,那種共鳴令人感動。
記憶里都是快樂的艾寧,也不斷給別人創(chuàng)造快樂。大山深處有很多孩子缺衣少食,艾寧每次出發(fā)前都會給孩子們帶上一些生活、學習用品,先后看望并資助了數十位貧困孩子。
9年多時間,艾寧走遍寧夏22個縣市區(qū),去過300多個礦點,先后完成地質報告40余份,編圖數百張,建設數據庫200多萬項,出版專著1部、合著4部,榮獲國土資源部先進個人稱號……
“崎嶇五嶺路,嗟君從我游。峰巒隱復見,環(huán)繞湘水頭。風云忽變色,瘴癘蒙金甌。山兮復何在,石跡耿千秋。”談及今后的工作,艾寧隨口吟誦了李四光的這首詩。她說:“地質工作者離開地質一線就好像魚兒離開水,既然選擇了這條路,我愿意用一生去堅守。”
編輯 喬可可 1525188915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