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賀瑞
一、玉米高光效休耕輪作栽培技術(shù)
玉米高光效高產(chǎn)栽培技術(shù)是一種玉米改變壟向和擴大壟距的休耕輪作和防風(fēng)保水的耕作方法,改壟作為平作,改均勻種植為超大行距種植,種一年休二年,三年為一個輪回。
主要技術(shù):
1.選地:選擇耕層深厚,肥力較高,保肥保水、排水良好的平整地塊,以平川地為最好,不能選擇崗坡地和低洼地。
2.確定壟向、和壟距。壟向:磁南偏西18-20℃,垅距:大垅行距165cm,小垅行距35cm。
3.選擇優(yōu)質(zhì)的高產(chǎn)耐密品種。選擇生育期在126-129天,積溫在2650-2750℃高活力的優(yōu)質(zhì)、高產(chǎn)耐密品種。
4.播種前進行種子處理。(1)曬種播前一周,將種子晾曬2-3天,改善種皮通透性,促進種子后熟和酶的活性,增強種子的發(fā)芽力。(2)應(yīng)用等離子體機處理種子在播種前一周,把晾曬好的種子進行等離子體處理,提高種子活力,提高出苗整齊度。(3)種子包衣種衣劑是目前防治苗期地下害蟲、苗期病害及絲黑穗病的有效措施,杜絕白種下地。
5.采用機械精量播種技術(shù)。嚴格控制播種密度,公頃保苗6.5-7.0萬株/公頃。。
6.科學(xué)施肥。施肥原則:底肥、口肥、追肥三結(jié)合。
底肥:深施14-16厘米,提高化肥的利用率。
口肥:做到種肥隔離,必免燒種。
追肥:采用機械深追肥,在玉米苗帶的外測8-10厘米處,深8-10厘米提高化肥的利用率。
7.加強田間管理。(1)化學(xué)除草:播種后5-7天,應(yīng)用高效除草劑進行土壤封閉處理。(2)間苗定苗:當(dāng)小苗長到3-4片葉時,間掉小苗,弱苗,留壯苗,(1延長米留苗6-7株)定苗后,如果田間雜草過多,在雜草2-3片葉時,噴施玉米苗后莖葉除草劑,或采用人工除草,注意第一年要防止住雜草。(3)當(dāng)玉米長到6—9片葉時,噴施玉米專用高效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玉黃金》,降低株高,防止倒伏,縮短陰影長度,充分利用光能。(4)防治蚜蟲:當(dāng)蚜株率達30%-40%時,用40%樂果乳油1000-1500倍液或噴施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3000倍液。(5)玉米螟防治: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采取群防群治達到蟲口奪糧的目的。(6)適時收獲:當(dāng)籽粒乳線消失,去掉尖冠后出現(xiàn)黑色層,此時為玉米安全成熟期,一般在10月上旬收獲。(7)秋后留高茬。秋收留高茬30-35厘米,茬帶間均勻有序的堆放秸稈。
二、玉米一埯雙株栽培技術(shù)
玉米一埯雙株種植技術(shù)是指在一穴里種植2株玉米,株距1.4-1.5尺,公頃保苗在6.5萬株,其原理是充分利用玉米的群體優(yōu)勢,改變傳統(tǒng)的成行單株種植,科學(xué)合理的行距和穴距把玉米的通風(fēng)透光調(diào)整到最佳狀態(tài),同時提高了植株抗倒伏能力,每畝產(chǎn)量增幅平均可達到10%以上。
三、玉米二比空栽培技術(shù)
玉米二比空栽培技術(shù)就是選用高產(chǎn)、耐密品種,采取種兩壟空一壟的栽培模式,公頃保苗在6.0-6.5萬株,可較好地解決密植與通風(fēng)透光的矛盾,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同時也提高土地利用率,可在空壟中套種或間種矮棵早熟馬鈴薯,豆角等。
四、玉米大豆套種技術(shù)
玉米大豆套種技術(shù)是一種非常好且簡單易行的栽培技術(shù),即使玉米增產(chǎn)又使大豆豐收,效益超過清種玉米和清種大豆的收入。
米豆套種主要有以下三種模式:
1.是隔2行或3行大豆壟溝種1行玉米,玉米采用1埯2株或1埯3株。
2.是隔3或4行大豆壟溝種2行玉米,2行玉米中間的壟臺空白,玉米采用1埯2株或1埯3株。
3.是大豆正常種植,每隔4米壟臺橫向穿帶1趟玉米,玉米每穴6-8株。
實踐證明:米豆間種最適宜的比例是矮稈作物的壟數(shù)不少與高稈作物的株高大約在4:1或5:1也就是隔4壟大豆種一行玉米或5壟大豆種一行玉米這樣大豆正常生長不遮光,玉米邊行優(yōu)勢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