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徐以立
01 基金會副理事長謝玲麗(中)、品牌宣傳及眾籌部處長陳晨(左)與“智誠崗”民警代表合影
上海是一座具有公益慈善文化底蘊的友善之城。徐匯區(qū)淮海中路1253號是上海市慈善基金會(以下簡稱“基金會”)的捐款窗口,也是申城慈善地標,更被許多愛心市民親昵地稱作“愛心窗口”。在這里,愛心故事每天都在上演,愛心暖流每日都在涌動。
雖說是申城慈善地標,但是愛心窗口其實只是老洋房的一個門廳,一張辦公桌、兩臺電腦、幾把椅子而已。小小一方天地,卻充滿人間真情。
劉虹美是愛心窗口的第一位愛心義工,從1994年2月開始,已經(jīng)在基金會服務整整24個年頭了。“我是基金會的第一名員工呢!”她語帶驕傲。
02 劉虹美(右)
時光荏苒,變的是蒼蒼白發(fā),不變的是慈善之心。每天,她都要處理愛心市民的現(xiàn)場捐款、電話咨詢和來信,幾乎一刻也閑不下來,“一邊給他們(愛心市民)開慈善收據(jù)和寫捐贈證書,一邊跟他們聊 天”。
劉虹美常說,愛心窗口是基金會的窗口,因為無論是對愛心市民,還是對求助群眾都要有良好的服務精神。因此,在接待市民時,她總是會給對方倒上一杯水,面帶微笑地傾聽他們的訴求或是和他們聊聊天,時不時地還要安撫情緒,就像對家人一樣。“要讓他們有賓至如歸的感覺?!彼a充道。
每次證書寫好了,劉虹美也收獲了一個愛心故事和一位愛心朋友。
吳國芬阿婆是基金會的“老面孔”,也是劉虹美的老朋友了。感恩身患重病時社會各方所給予的幫助,2004年起,她把醫(yī)保報銷的1000元全部捐給基金會,那是第一次捐款。此后,她每天從微薄的買菜錢里省下1元錢,一年攢下365元,在過年前夕送到愛心窗口,用于幫助困難家庭過年。2008年汶川地震當天,從電視里看到傷亡情況后,她又從微薄的家用中擠出365元,立馬送到基金會。就這樣從2009年起,她開始每天節(jié)約兩元錢,每年準時分兩次顫顫巍巍地親自趕來捐款。
但是今年,一向準時的吳阿婆來晚了。因為老伴生病住院了,身體孱弱的她一直在照顧老伴。得空的一天,她從醫(yī)院里趕來愛心窗口,踐行自己的愛心承諾。捐款結束后,72歲的她又匆匆趕去其他醫(yī)院為自己配藥,然后再趕去看護老伴。
“要知道,吳阿婆因為身患肝硬化以及其他并發(fā)癥,自己每月光醫(yī)藥費就要1000多元,這就占了她絕大部分退休金。其實來愛心窗口捐款的很多人家境并不寬裕,卻把積攢下的錢捐到基金會,實在是令人感動?!眲⒑缑勒f。
除了在愛心窗口負責接待,繁忙工作外,她也曾代表基金會去走訪許多困難家庭,并去核實相關情況,送上善款。有一天,一位面色愁苦的中年婦女來愛心窗口求助。原來她的兒子患上癌癥,正在進行化療。為了照顧兒子,她辭去了鐘點工的工作,但沒有任何經(jīng)濟收入的家庭更無法負擔起高昂的醫(yī)藥費。
聞訊后,劉虹美及時上門核實,并向基金會報告情況。她記得,當她拿著善款再次踏入那一家時,一直隱忍的母親情緒一下就爆發(fā)了,當場淚如雨下,不斷地說著謝謝。在床上休養(yǎng)的兒子雖然也泣不成聲,但本來黯淡絕望的眼神卻燃起了星星點點的生存渴望。
劉虹美說:“表面看起來,我們只是去送善款,但其實是扛起了一個家庭的希望?!边@件事讓她對愛心市民捐善款的舉動更加肅然起敬。
2018年2月,她服從組織安排,第三次從基金會退休。時年,她71歲了。雖然從愛心窗口退了下來,但是她的公益腳步并未就此停下—閑不住的她毅然放棄了晚年的清閑生活,忙不迭地當上了志愿者,扎根社區(qū)開展志愿服務,繼續(xù)發(fā)揮自己的光和熱。
“我的年齡還小呢,能為大家繼續(xù)服務好多年。前幾天,我和幾個老年社區(qū)志愿者一起,帶著社區(qū)里一群高齡老人參觀北外灘。大家都開開心心的,我看著也高興呢!”聊起自己“老年社區(qū)志愿者”的新身份,劉虹美眉眼帶笑地說,參加志愿服務活動是老年人參與社會的重要渠道和體現(xiàn)。相較忙碌的年輕人,退休的老年人往往更愿意投入更多時間參與志愿服務,而且服務時也會更耐心、更細心。
2018年6月19日,愛心窗口來了幾位些穿著制服的民警,原來他們是邊檢總站上海機場邊檢一隊黨總支部“智誠崗”的民警們。在“七一”主題建黨日活動,他們委派代表前來捐款。一位笑容可掬的女士接待了他們,她就是現(xiàn)在負責愛心窗口的張世英。
從1996年起,張世英開始在基金會工作,迄今已經(jīng)22年。雖然在愛心窗口工作不久,但是她經(jīng)常被好心人的善舉深深感動?!懊吭拢覀兤骄哟?0多位愛心群眾,他們的愛心故事能讓人學到很多。”張世英說。
在基金會工作的20多年里,張世英對公益的理解有了質的改變。本來在她心里,公益只是一個平面概念,“就是捐捐款、幫幫困難群眾”;而現(xiàn)在,她告訴記者:“社會要面對種種難題與矛盾:貧困、失學、疾病、老無所依……政府無法解決所有問題,因此民間力量服務公共利益、人與人之間互助,變得越來越重要。這種政府行為之外的互助,便被稱之為‘公益’。人人隨手可做的‘平民慈善’不僅更接地氣,還能噴涌出更大的社會正能量?!?/p>
2018年6月1日,她“過”了一個難忘的六一國際兒童節(jié)。當天下午,她接待了十幾個上海地產(chǎn)(集團)有限公司的職工子女。這些10歲左右的小朋友將壓歲錢、零用錢、平時義賣書籍的公益籌款捐出,總計5497元,用于幫助家庭困難的同齡小伙 伴。
“我希望捐給貧困小朋友,讓他們可以上學,和我們一樣每天學習知識?!薄拔蚁M麕椭疾〉男∨笥?,只有治好病才能好好學習?!薄⒆觽兗儩嵵蓺獾脑捳Z、善良真摯的祝福讓張世英很是動容,這也堅定了她要服務好熱心群眾的信念。
“行雖微,善乃大”,每個平凡人展現(xiàn)出的善意,正是美好明天的火種,不僅照亮他人,更溫暖你我。普通人堅持不懈的愛心善舉不僅能影響更多人從善,也能夯實公益事業(yè)的基石。對于現(xiàn)實社會而言,具有特殊的引導意義。
“非常感謝這么多年好心人的愛心舉動,正是因為他們,上海變得更加溫暖?!辈稍L結尾,劉虹美和張世英都不約而同地這樣表示著。
03 “智誠崗”民警代表(左)和張世英(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