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衣是藻菌共生體,是在漫長演化過程中形成的一類具有穩(wěn)定遺傳特征的微型生態(tài)系統(tǒng)。假如我們把地衣體切開,在顯微鏡下看,綠色的是藻類,白色的是真菌。在云南一些地區(qū),普遍食用地衣,大部分作為蔬菜使用。地衣在動物的食物鏈里十分關(guān)鍵。因為冬季沒有果實,也沒有嫩葉,金絲猴在越冬的時候,主要是靠吃地衣維生。
地衣的生態(tài)學(xué)意義非常重要,特別是在極端環(huán)境里面,地衣尤顯突出。在海拔4500至6000米的高山,如果我們順著這個山脊往上爬的時候,我們已經(jīng)很少看得到其他植物生長。但是我們爬到懸崖絕壁的時候,卻可以看到五彩斑斕的地衣,在這里長得非常好。
在冰川退縮之后,地衣是首先登陸巖石表面肉眼可見的生物。它們在巖石表面形成了五彩斑斕的地衣世界,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藻菌共生以后會產(chǎn)生獨特的地衣特有的縮酚酸類化合物。這些化合物有色素的作用,能夠抵御紫外線的強輻射。
同樣在干旱和極端高溫的環(huán)境里,比如沙漠中心,同樣也能看到一些地衣。這些地衣在沙漠的表面形成結(jié)皮,就是我們俗稱的“地衣地毯”。
其實地衣在植物的演替過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在地衣生長的過程中,分泌的地衣酸可以把它的基物,比如石頭表面的生物分化掉。這種生物分化能讓一些孢子類的植物,比如苔蘚、蕨類這些植物,可以在很少的土壤里面生長,等它生長到一定的時間以后,它會風積更多的土壤,這樣蒼天大樹就會重新生長,這就是植物演替中的“先鋒生物”。
(綜合新浪科技《珠江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