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
關鍵詞:童話;影子;閱讀和教學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的一篇童話。單元導讀要求在進行這個單元的學習時,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并有意識地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體驗,從而深入理解課文。這篇童話富有詩意,正如作者自己所說,在敘述故事的方式上,比較側(cè)重于寫內(nèi)心的感受和氣氛的烘托,不追求情節(jié)的跌宕起伏,而是注重情調(diào)和意境的渲染。但可惜的是,這樣一篇優(yōu)美的抒情童話在真實的語文課堂上變成了思想教化的載體,大多數(shù)網(wǎng)上的課程設計無非是從童話故事的情節(jié)和人物形象入手,逐步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培養(yǎng)學生樂觀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良好品質(zhì)??蛇@樣的一篇七年級的童話故事并非生僻難懂,而且是在學習了《皇帝的新裝》——這個單元的第一篇童話之后,學生們對初中童話的學習和理解是有基礎的。誠然童話人物是童話故事的核心,中學語文教材中選用的童話作品也往往都是在想象的語言中折射出現(xiàn)實的美好或丑惡,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還肩負著一定的政治教化功能。但是在中學語文課堂中僅僅以樹立典型或思想教化來落實童話教學是遠遠不夠的,如果在這堂語文課上,學生學到的僅僅是關愛弱者、自強不息,那一堂思想政治課完全就可以滿足。作為一名語文教育研究者,我想這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和反思。
我從自己的閱讀體驗出發(fā)認為關于這篇童話的閱讀和教學要注意以下幾點。
“他用驚奇的目光張望著這陌生而美麗的世界。他不但看見了太陽、月亮,還看見了那么多螢火蟲組合的燈。他還看見了天上出現(xiàn)了彎彎的彩虹。他還看見了各種顏色的花朵。還有綠草。還有草葉上明亮的露珠?!边@樣短的一段文字中出現(xiàn)了五個“還”字,是否顯得拖沓啰嗦?不!這是此時盲孩子心中最真切熱烈的想法,他獲得了期盼已久的光明,看到了這個他心心念念的世界,此時他迫不及待的想告訴所有人他看到的風景,所以脫口而出,急切熱烈。所以這五個“還”一個都不能少,并且要讓學生反復揣摩,讀出里面不斷遞進的激動和喜悅。同樣的語言現(xiàn)象還出現(xiàn)在朱自清先生的抒情散文《春》中的第一段和第二段:“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遍_頭的兩段,一句緊跟一句,短短的三句話中就有五個“了”,富有動感,使人目不暇接。由此可見助詞和副詞的使用是很有“講究”的,透過這種比較隱蔽的語言現(xiàn)象能夠反映出人物當時的情感,在進行朗讀指導的時候,這些都是應該要注意的,要讀出朱先生所追求的“活的口語”和“說話風”。所以“細嚼文本”是很有必要的。
我們再來將下面幾組文字(1和2,3和4,5和6)分別讀一讀,進行一下比較。
1.在他的世界里,沒有光亮,沒有色彩。
2.在他的世界里,沒有光亮和色彩。
3.盲孩子很受感動。他覺得影子的話帶給他友情,帶給他溫暖。
4.盲孩子很受感動,他覺得影子的話帶給他友情和溫暖。
5.盲孩子孤零零地一個人站在曠野上。
6.盲孩子孤零零地站在曠野上/盲孩子一個人站在曠野上
很明顯,每一組的兩個句子的意思是完全一樣的,而且在表達上更加簡練,可是作者為什么要“去簡從繁”呢?為了強調(diào)。第一組是陳述盲孩子的一種客觀生存狀態(tài),這是一個盲孩子,是一個永遠被籠罩在黑暗中的孩子。所以“他的世界永遠沒有光亮,永遠沒有色彩”。兩次強調(diào)“永遠”,在朗讀時要讀出盲孩子此時極度的無助和絕望。
第二組,原文當中是有遞進情緒的,因為對盲孩子來說生理上的缺陷并不致命,社會群體的孤立和心靈的孤寂才是他心中最深刻的痛。當影子帶著光明母親的囑托來到盲孩子身邊的時候,這種久違的陪伴讓盲孩子感受到了友情,更感受到了溫暖,這溫暖不僅僅是因為影子帶他去聽潺潺的流水聲、帶他去采摘野花野果,陪他去做想做的事。更重要的是有一個“人”愿意接納他,把他當作一樣的社會成員,而不是永遠的孤立,永遠的黑暗。所以這一句在進行朗讀的時候要讀出心情的豁然開朗和語氣的活潑歡快。
第三組表面上看好像是有語病,“孤零零”字典上的解釋是孤單孑立,單獨沒有陪襯的,和“一個人”構成了語義重復,那作者為什么還要這樣表達呢?還是為了強調(diào)。這一天晚上對盲孩子來說是有轉(zhuǎn)折意義的,在影子和一只螢火蟲的陪伴下,他第一次看到了米粒大小的光!這對于他來說是他生命新的開始,但是一場帶著風的雨,燈滅了,影子不見了,生命中又只剩下了風聲和雨聲!盲孩子感受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絕望:為什么就在生命剛剛?cè)计鹦碌南M臅r候,要被一場大雨瞬間澆滅?所以在讀這句話的時候要比第一組的句子讀得更加絕望,這是一種得到了的失去,這樣的一種撕心裂肺的痛濃縮為一句話,需要學生去認真揣摩。
童話最基本的特征是幻想,在童話中,影子會說話,螢火蟲會說話,而且在童話的最后盲孩子恢復了視力,影子也獲得了永久的生命。這樣的結局大概只有在童話故事中才會出現(xiàn)。蔣風在《兒童文學概論》里認為:“它(童話)是在現(xiàn)實生活的基礎上,用符合兒童的想象力的奇特的情節(jié)編織成的一種富有幻想色彩的故事?!盵1]很多初中生對于童話是有著誤解和歧視的,認為“童話里都是騙人的”,是不切實際的。而實際上童話是讓學生通過文字沉浸在文學的殿堂里,讓一些枯燥乏味的道德觀念自然地潛入學生的思想中。同時童話有著獨有的美學特征——喜劇美,在這種充滿詩情畫意的童話中,往往會在作品中表達出對于未來和幸福的期待,所以應該讓學生明白這樣夸張的美好結局是合理性的藝術處理,能夠給學生帶來生活的信心和對現(xiàn)實生活的希望,并從中獲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
對于我們擁有正常視力的人來說,恐怕永遠也體會不到失去整個世界的痛苦,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沉浸文本并能有所感悟呢?從學生的認知角度出發(fā),教師可以換一種提問方式,你有沒有感受過孤獨失望?當你被最好的朋友誤解時,你會不會感到傷心?當你承擔了你本不該承受的指責時,你會不會難過?再想一想當你看到行動不便的老人時,你會不會主動幫助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當你的朋友因為考試失利痛哭時,你會不會走過去給他一個溫暖的懷抱?這樣學生就會意識到在生活中,每一個人都可能是“盲孩子”和“影子”。如果我們是“盲孩子”,不要忘記去追逐光明和期待未來,如果我們是“影子”,請慷慨的給予這個世界以愛和希望。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成為勇敢追逐未來和慷慨為別人未來助力的人。
“影子”雖然給“盲孩子”帶來友情,帶來溫暖,而且在“盲孩子”的心中,他不僅是影子,更是朋友。但是請注意“影子”是不能獨立存在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他和“盲孩子”是一樣的。他們都是不完整的,但是就算他們遇到的困難不同,缺乏的東西不一樣,但是他們都是對幸福有著不懈追求的,這一點是相同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影子”的生命形態(tài)顯得更加閃亮耀眼,因為“影子”對于幸福是主動追尋的,他主動來到“盲孩子“的身邊,帶著他感受生活,感受陽光,感受真情,他無比幸福的對”盲孩子“說光明是我的母親,是她讓我來到你身邊陪伴著你的。影子對盲孩子的陪伴和呵護是細致而又耐心的,“常常牽著他,帶著他攀上山坡,走上木橋,陪他唱歌講故事”這些動詞和副詞“常?!睂嵲谑窃俸貌贿^的注腳了。對于影子來說,他從來沒有想過做什么能得到人的外形和獨立的生命,他把自己的幸福定義為對盲孩子的陪伴和守護。他堅信自己的未來是光明的,所以他在給盲孩子帶來快樂的同時,自己也收獲了快樂,在幫助盲孩子的同時也成就了自己。
他倆說,我們都是光明的孩子。前面的不難理解,文中最后影子變成和盲孩子一樣的孩子,衣著美麗,臉龐紅潤,頭發(fā)油亮,有著大大的黑眼睛。那后面的應該怎樣理解呢?影子確實是光明的孩子,這里文章前面提到了,那盲孩子呢?表面上看這個光明的給予者是太陽、月亮、螢火蟲組成的燈還有這世界所有的光亮,仿佛是為了彌補盲孩子一般??墒敲ず⒆幽軌蚩吹街車囊磺袆t是因為影子的到來喚醒了他對未來生活的新的追求和渴望,改變了盲孩子本身的生命之質(zhì),所以盲孩子在一點一點的發(fā)生著變化,而引發(fā)并促進這種變化的正是影子。雖然對于初一的孩子來講,開始閱讀時不能夠理解深層次的含義,但是這樣的閱讀經(jīng)驗卻是必要的,我相信孩子們在以后的成長道路上會有更加深刻的理解,那就是在關愛別人的過程中, 提升自己的生命價值。 這就是童話的另一種價值——一種遠距離的對生活的審視和表現(xiàn)的高層次的啟智價值,能夠?qū)W生們形成無形的熏陶和引發(fā)未來的深度思考。
童話這種古老的文學樣式,是屬于全人類的文學樣式,更是少兒文學最基本、最重要的體裁。[2]周作人先生是對童話及其兒童教育價值做過系統(tǒng)研究的集大成者,他在《兒童文學小論》中對童話的教育功能有過經(jīng)典論述:“蓋凡欲以童話為教育者,當勿忘童話為物亦藝術之一,其作用之范圍,當比論他藝術而斷之,其與教本,區(qū)以別矣。故童話者,其能在表見,所希在享受,櫻激心靈,令起追求以上遂也。是余效益,皆為副支,本末失正,斯昧其義?!敝赋鐾捲谇嗌倌杲逃系淖饔檬俏膶W的,而不盡是道德上的。
楊紅莉老師說在金波的兒童詩歌中,現(xiàn)代審美品質(zhì)是由靈動的大自然形象和靈動的兒童形象二者遇合所構成的氣韻生動的境界而呈現(xiàn)出來的。金波的詩歌自然、生動,就像山谷間、樹陰下緩緩流淌的溪流,帶著草葉、花瓣和樹根的氣息,更帶著兒童純真樸拙的審美理想與活潑躍動的情趣,傳達著作家未泯的童心,洋溢著濃厚的生活熱情,總是力爭在中和、自然的詩歌中蘊含生命的節(jié)奏,透射勃勃的生機。[3]金波說他是帶著寫詩的意境和寫詩的語感,來創(chuàng)作這篇抒情童話的。所以它不以情節(jié)取勝而是以情感人。
[1]蔣風.兒童文學概論[M].長沙: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1982.
[2]周作人.兒童文學小論[M].石家莊:河北出版社,2002.
[3]楊紅莉.金波兒童詩歌的意境與意義[J].石家莊學院學報,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