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亮
1951年9月的一個夜晚,志愿軍汽車某團的司機陳序駕駛自己的嘎斯51型汽車,滿載一車炒面,向戰(zhàn)斗前線駛?cè)ァ?/p>
車沒開出多遠,灰白色公路上出現(xiàn)了一個接一個的黑黝黝的圓圈。陳序知道,那是彈坑,美軍飛機肯定剛走。得趕快通過。他把油門踩到了底,對首次出車的副駕駛小范喊了一聲:“坐穩(wěn)了!”小范剛抓緊車門上把手,汽車就躥了出去。
汽車就像是風浪里顛簸的小船,搖晃著、起伏著,飛快駛過一個個大大小小的彈坑。
開過了這段坑坑洼洼的公路,汽車開上了盤山路。陳序放慢了速度,讓汽車慢慢地沿著山路往上爬。
小范瞪大了眼睛,仔細尋找著公路的邊緣,可是他什么也看不見。他只能看見一條模模糊糊的灰白的帶子繞著山腳不停地轉(zhuǎn)。
小范有些心虛了。他看了看陳序,只看到一張輪廓不太分明的黑乎乎的臉。這樣黑的天,陳師傅能看得清路嗎?
小范不知道,陳序和很多老汽車兵一樣,已經(jīng)練出了一雙“夜貓眼”,多黑的路也能確保行車安全。
汽車又要轉(zhuǎn)彎了。陳序突然按了一下喇叭,“嘀嘀”的聲音傳出去很遠。接著,對面也響起了“嘀嘀”的喇叭聲。不一會兒,小范看到一個黑乎乎的東西迎面過來了,是輛汽車。
小范再也憋不住了,他問陳序:“陳師傅,你怎么知道對面有車過來???”
陳序指了指身后的電筒,又指了指對面說:“你沒看到對面有個亮嗎?”
小范向?qū)γ婵慈?,果然看見有個比螢火蟲亮不了多少的亮點。他終于明白陳序身后的小電筒是干什么的了。這么大點亮光,在天上根本看不到。但在公路上,對那些練就“夜貓眼”的老汽車兵來說,卻比探照燈還要亮。
山路狹窄,兩輛汽車幾乎是擠在一起錯車。小范回頭看了一下,發(fā)現(xiàn)兩車之間只有一根手指那么寬,但兩個車就這么錯了過去,連油漆都沒擦破。
“要過橋了,待會你得下車,引導我過橋?!?/p>
“怎么引導?”
“披上白被單,在橋上走,我看著你過橋。記住,一定要走橋的正中央?!?/p>
小范這才明白,白被單是干這個用的。
汽車停了下來,小范下車一看,哪有什么橋啊,只有兩條鋼軌架在深五六米的大坑上。鋼軌上鋪著木板,人可以在上面走,但汽車壓上去非折了不可。他忐忑不安地披上白被單,走了上去。
陳序緊緊地盯著那片白色,手腳不停地調(diào)整著車速和方向。
小范發(fā)現(xiàn),汽車的輪子嚴絲合縫地壓在了鋼軌上,一點也沒有偏。
過了橋,小范更加興奮了,豎起大拇指對陳序說:“陳師傅,你的技術(shù)真是蓋了帽兒了!”
“呵呵,沒啥,沒啥,老兵們都這樣!”陳序笑著說。
朝鮮人民軍的幾個戰(zhàn)士看到了這輛汽車,不由嘖嘖稱贊。一個會漢語的人民軍戰(zhàn)士說:“你們真運氣,能活著回來。”
小范說:“這可不是運氣,是技術(shù)。陳師傅能在夜里看清路面,長了一雙‘夜貓眼。”
朝鮮人民軍戰(zhàn)士聽了,驚訝得不得了。
(摘自“百度閱讀” 圖/游飛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