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政
中國有句古話叫“飛鳥盡,良弓藏”,當一個王朝建立后,開國功臣往往會遭到各種猜忌與迫害,以至于“杯酒釋兵權(quán)”都能被當成佳話。但奇怪的是,唐朝開國之后卻鮮見“大殺功臣”與類似“杯酒釋兵權(quán)”的情況,這是為什么呢?
宗室對勛貴有所制約
在專制的古代社會,天子誅殺功臣之事屢見不鮮,漢高祖劉邦、明太祖朱元璋就是典型。
“漢初三杰”張良、蕭何、韓信為西漢的建立和鞏固立下了汗馬功勞。絕頂聰明的張良深諳“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的道理,也看出漢高祖劉邦是個只可共苦而不可同甘的主,漢朝建立后就毅然歸隱山林。還算聰明的蕭何看出了一些苗頭,深感大禍即將臨頭,于是故意貪贓枉法,觸犯大漢律令,最后高祖劉邦念及舊情讓他告老還鄉(xiāng)。
張良、蕭何的做法使他們免遭誅殺。較之于張良、蕭何的聰明,韓信可就糊涂多了,他本就功高震主,卻還要居功自傲,結(jié)果在劉邦的默許下,慘死于一群婦人之手。
明太祖朱元璋曾借著“胡惟庸案”和“藍玉案”前前后后誅殺了不少功勛卓絕的開國文臣武將,受牽連者更是多達五六萬,后人為批判他誅殺功臣的不光彩之事,還專門杜撰了一部戲劇《火燒慶功樓》。
劉邦、朱元璋雖貴為帝王,出身卻很卑微,又心胸狹窄,為了好不容易拼來的江山能夠萬代相傳,誅殺功臣對于常人似乎也可以理解。 但唐朝卻沒有發(fā)生大殺功臣的事,這是為何?
和劉邦、朱元璋出身卑微、低賤不同,李世民出身高貴,他的八世祖李嵩是西涼國的創(chuàng)始者,他的曾祖父李虎曾經(jīng)協(xié)助宇文泰建立北周政權(quán),因功封為“柱國”,死后追封為“唐國公”,祖父李昞以及父親李淵兩代承襲“唐國公”,直到后來李淵建立唐朝,成為唐朝的開國皇帝,所以李世民上下幾代里都流淌著貴族的血統(tǒng)。
關(guān)于李氏家族,史書上寫得比較明確,李虎是西魏八大柱國之一,屬于關(guān)隴集團。關(guān)隴集團普遍能力很強,還擁有巨大的權(quán)力和極高的地位。
李淵起兵的基本力量是其原來管轄,加上招募的三萬軍隊。而這股力量,分別由他的兩個兒子李建成和李世民統(tǒng)領(lǐng)。并且,李淵的兒子和女兒,還有李淵的兄弟子侄,也參與到起兵反隋的行動中。
在唐朝建立的過程中,宗室出了大力。外加李家自身在關(guān)隴集團中的影響力,在李淵向關(guān)中進軍的途中,也有不少關(guān)隴舊部投奔。所以,唐朝可以看作是一個由西魏武勛貴族建立起來的王朝。因此雖然那些異姓功臣功勞卓著,但是包括兵權(quán)在內(nèi)的真正核心力量,其實還在李家手里。畢竟有宗室作為勛貴的制約,皇帝對勛貴的猜忌也會小得多。
李世民寬宏大量
李世民本人寬宏大量,歷來以開明著稱,就連魏徵這個李建成的幕僚,曾一度向李建成建議提早下手,將還是秦王的李世民除掉以免后患。李世民對他尚且能夠容忍,并委以重用。此外,李世民還十分感恩,時刻銘記著那些開國功臣們。
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這一年唐太宗44歲,距隋末晉陽起兵已有26個年頭,他想起了為李唐建立和興盛立下汗馬功勞的眾多老臣。這些老臣中,有的已不在人世,如魏征剛于年初去世,殷開山早在20多年前來不及看到李世民登上帝位就在征戰(zhàn)途中病逝;還活著的也多已老邁,如李靖已經(jīng)72歲,房玄齡、高士廉等也都年近70。李世民不禁覺得有些傷感,于是下令在皇宮內(nèi)修建凌煙閣,命閻立本繪制二十四功臣畫像,皆真人大小,由大書法家褚遂良題字,自己親自作贊,以示紀念和褒獎。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依次為:長孫無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房玄齡、高士廉、尉遲敬德、李靖、蕭瑀、段志玄、劉弘基、屈突通、殷開山、柴紹、長孫順德、張亮、侯君集、張公瑾、程知節(jié)、虞世南、劉政會、唐儉、徐世績、秦叔寶。
這24人大致可分為三類:一是始終追隨李世民浴血沙場、戎馬倥傯的鐵桿“粉絲”;二是資歷老功勛大、但與李世民關(guān)系一般的將領(lǐng);三是隋室舊臣或原屬其他方面起義軍、后歸順李世民麾下的將領(lǐng)。
李世民對舊臣的關(guān)愛是眾所周知的,但從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構(gòu)成可以看出,自始至終屬于李世民嫡系的不過三分之一。用現(xiàn)在的話說,這24人并不能一語概之稱為“李世民的人”。李世民即使對不屬于自己“嫡系”、與自己關(guān)系一般的其他方面功臣,也做到了秉持公心、公正對待。例如,李唐的建立有賴于兩大主帥,北方為李世民,南方則為李孝恭。李孝恭盡管戰(zhàn)功赫赫,卻深諳退讓之道,特別是在李世民與李建成奪位戰(zhàn)中,始終保持中立,但這并不妨礙李世民將其列為二十四功臣的次席。同樣,在關(guān)鍵的玄武門事變中并未明確表態(tài)支持李世民的還有李靖與徐世績,李世民也沒有為此產(chǎn)生心結(jié),仍將二人請進了凌煙閣。
尉遲敬德原是劉武周部下猛將,屢敗唐軍,后歸降李世民,深為李世民器重。但由于之前與唐軍將領(lǐng)結(jié)怨太深,不久,李世民手下諸將以擔心尉遲敬德叛亂為由擅自將其關(guān)押,并勸李世民“即殺之”。李世民卻不以為然,當即下令釋放尉遲敬德,并單獨將其帶入自己臥室,予之以金??v是尉遲敬德身經(jīng)百戰(zhàn)出生入死,聽了這一番話也是感激涕零,從此更加死心塌地追隨李世民。
被誅殺的唯一一位功臣
不過,這些功臣是不是都得到了善終呢?也不是。有一位就遭到了李世民的誅殺,也是他誅殺的唯一一位,那就是當時赫赫有名的大將侯君集。不過侯君集被誅殺的確罪有應(yīng)得。
侯君集武德年間就跟隨李世民南征北戰(zhàn),玄武門之變間又為李世民出謀劃策,幫其奪得帝位。因功勛顯赫、戰(zhàn)功卓絕,先封潞國公,后封陳國公,作為唐初二十四功臣之一,被唐太宗圖形凌煙閣。就是這樣頗有功勛的大將卻極不明智,犯了罪不可赦之事。
李世民為何要對侯君集下手,此事還得從貞觀十七年說起。
貞觀十七年,太子李承乾與魏王李泰的儲位之爭日趨激烈。按照嫡長繼承制,李承乾是皇帝繼承的不二人選,但李承乾能力一般,李世民更喜歡魏王李泰,李泰能力出眾,很像李世民自己。
為了爭奪皇位,李承乾拉攏的對象就包括了功臣大將侯君集。侯君集自從平定高昌凱旋歸來后就一直有心魔,本來在平定高昌戰(zhàn)爭中功勛卓絕,理應(yīng)加官晉爵,然而李世民卻擔心侯君集等功臣心高氣傲、功高震主,為了震懾功臣,借機讓侯君集蹲了幾天“大獄”。
這讓侯君集深為不滿,逐漸萌生謀反之心,于是便慫恿、鼓動李承乾謀反,企圖武力逼宮,逼太宗李世民退位,讓“玄武門之變”再次在大唐上演,結(jié)果事敗。謀反是帝王們最不能容忍的,一向仁義寬宏的李世民沒有心慈手軟、手下留情。太子李承乾被廢,貶為庶民,遣出長安。大將侯君集被斬,李世民念及舊情,沒有將侯家滿門抄斬、趕盡殺絕,留了一妻一子。
就這樣,侯君集成了李世民誅殺的唯一一位功臣。事后曾有大臣上書唐太宗李世民,建議將叛將侯君集踢出凌煙閣,李世民當即否定,聲稱功是功,過是過,豈因侯君集現(xiàn)在犯錯而否定他過去的功勛。從這點看,李世民不失為一個開明的君主。
(《學(xué)習(xí)時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