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姬
【摘要】在幼兒園內(nèi)開展自然教育對于學生來講是有重要作用和影響的,通過自然教育,豐富幼兒自然科學方面的文化知識,提升孩子觀察力和探究能力。幼兒的自然教育重在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和探究欲望,通過創(chuàng)設環(huán)境,開設各種區(qū)角,引導幼兒觀察探索,同時加強教師自然科學知識,做好引導,并將自然科學教育融入幼兒園課程,作為特色研究,同時實行戶外教學,提供實踐機會。本文就幼兒園開展自然教育的作用以及相關的開展措施展開了敘述。
【關鍵詞】幼兒園 自然教育 實踐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7-0060-02
引言
孩子在幼兒園里的生活和學習,多數(shù)是在幼兒教師創(chuàng)設的教育環(huán)境中進行,是處于一種非自然的環(huán)境。而"親近自然,接觸社會"這是新時期教學提出的要求,學校通過利用大自然的環(huán)境,開展豐富的課外活動,旨在讓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回歸到自然中去,在與自然環(huán)境的交融中獲得身心健康和諧發(fā)展,并從野趣活動中為幼兒園"自主、陽光健康體育活動"的園本研究提供依據(jù),也為各個正在開展野趣活動的幼兒園提供范本,促進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和整體素質(zhì)的提升。
一、自然教育對于幼兒園學生的影響
(一)熱愛大自然、走近科學
在現(xiàn)代社會,對于幼兒園的學生來講,自然教育是相對比較陌生的,隨著經(jīng)濟水平的不斷上升,在發(fā)展的過程中忽略了對于自然的保護,特別是在城市地區(qū),自然環(huán)境相對較少,學生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之中無法直接接觸到大自然,所以自然教育課程的教學難度就會增加。但是,對于學生來講,自然課程是成長過程中的必修課,通過自然教育可以了解大自然的魅力,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對學生今后的發(fā)展具有促進作用,同時自然教育會不斷加深學生對于自然環(huán)境和人文地理的了解,通過不斷的學習可以對大自然保持敬畏之心,并不斷的提升對于大自然的熱愛,而自然教育也使得學生更加熱愛科學,激發(fā)了學生的思維方式。
(二)多種途徑,增加愛科學情感
在自然教育中孩子可以收獲到更多的自然知識,這些知識由于是在大自然中學到的,所以學生的理解能力會不斷的增強,同時不斷的樹立起對于大自然的熱愛和向往,而大多數(shù)自然知識都是以科學知識為基礎,所以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之中也不斷的提升了對于科學知識的興趣,使得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可以保持知識的多元化,增長學生的見識。自然教育的課程需要學生到自然環(huán)境中去體驗和感受,這就增加了學生學習生活中進行實踐的機會,提升了孩子的動手能力,同時建立起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保持著對于科學的熱愛之情。
(三)持之以恒,增強意志品質(zhì)
由于自然教育需要孩子親身的實踐來進行學習,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會增強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zhì),在進行實踐的過程之中保持著持之以恒的態(tài)度和精神,不斷的完善自身,進行意志的鍛煉,形成更加堅強的思想品質(zhì),并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以更高的要求來規(guī)范自身,以更加堅強的意志來面對學習中的難題,這是自然教育帶給學生的影響,也是孩子通過自然課程得到的改變和提升,在自然教育的影響下孩子可以不斷的進行總結(jié),提升學習的能力,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整體素質(zhì)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1]。
二、幼兒園自然教育具體實施的不足
(一)學生處于被動的狀態(tài)
對于幼兒園的學生來講,由于年紀較小,所以還無法發(fā)揮出自身的能動性,對于世界缺乏認知,所以在進行自然教育的過程之中往往處于被動的狀態(tài),對于自然教育的學習積極性有待提升,在學習的過程中處于傳統(tǒng)教學中的“以一對多”的形式,孩子對于實踐和具體操作沒有直接進行,就導致了學生在教育的過程中處于被動的模式。舉例來講,在部分學校的自然課堂上,老師會通過對于樹葉的解剖來使學生了解到在自然環(huán)境下樹葉的生理周期以及凋落的整個過程,但是由于學生在課堂上沒有進行近距離的觀察,且沒有動手實踐的機會,就會造成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是被動的,學習的質(zhì)量會下降,對于知識的了解沒有進行深入,同時也會造成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無法更加深入的掌握知識[2]。
(二)缺乏動手實踐的平臺
對于大部分幼兒園來講,日常的游戲過程往往都是在教室內(nèi)進行的,自然課程也不例外,教學方式大多是采用老師講課學生傾聽的方式來進行相關知識的了解和掌握。但是對于學生來講,自然課程需要不斷的深入,需要進行動手實踐,這樣才可以不斷的掌握自然課程的更深層內(nèi)涵,而現(xiàn)如今的幼兒園基本都采取封閉教學,孩子在自然課程的學習過程中無法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造成認知的差異。舉例來講,部分幼兒園的自然教育是通過觀看圖片和視頻的方式來為學生進行相關地理環(huán)境的展示,在整個的過程之中學生由于沒有身臨其境所以就會造成認知和感受的偏差,學生無法真正的體會到大自然對于人的影響,學習的知識也僅僅停留在表面,孩子對于自然的向往和感受沒有得到及時的調(diào)動,同時學生也無法在課堂上完全獲得對于大自然的認可和感受[3]。
(三)對于自然教育缺乏重視程度
對于孩子來講,自然教育屬于附加課程,相對于其他主體課程在學校內(nèi)受到重視的程度較低,所以在部分學校的教學過程之中就會導致教學態(tài)度的不端正,部分學校由于缺乏自然教育的意識,在課堂之上對于學生所講解的知識只是片面的,沒有加強對于自然科學的重視,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無法更加深入的學習到自然知識的內(nèi)容,導致自然教育成為了空設。例如在部分學校的自然教育課程中,老師對于自然知識的介紹只是單純的將課本上的理論知識進行講解,沒有根據(jù)實際生活中的例子進行舉例說明,這就導致學生對于自然科學的認知不夠深入,學生的學習也只是停留在表面,沒有得到深入的理解和探究,導致學習質(zhì)量下降,學習的深度沒有被挖掘[4]。
三、幼兒園自然教育具體實施的改善措施
(一)提升學生的主體地位
對于幼兒園的學生來講,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以學生為主體,不斷的提升學生的學習地位,在自然教育的課程上也是一樣的,需要不斷的加強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學習中讓學生充分地了解自然知識對于自身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提升學生的參與程度。舉例來講,在部分幼兒園的自然課堂上學生可以采取分組的形式進行小組學習,例如在對于相關花朵知識的學習中,小組成員可以分別從家里帶來不同品種的花卉,在課堂上進行小組內(nèi)的展示,學生在展示的過程中可以增加自己的介紹,并對花朵的相關知識進行簡介,小組成員內(nèi)可以獲得更加豐富的知識,同時這種教學方式也使得課堂成為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在整個的學習過程中以自身的參與來不斷的完善知識結(jié)構(gòu),同時增加了對于自然課程的參與感。
(二)增加學生的實踐機會
自然教育與其他學科的不同之處就在于自然教育需要學生進行操作和實踐,需要通過觀看來得出相關的結(jié)論和研究,而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不能適應自然教育的正常進行,需要孩子通過自身的實踐,這樣才可以更加感受到課程的魅力。例如在部分學校通過開展野外課程的方式,來幫助學生貼近自然,真正的感受到自然學科對于學生的影響,在實踐中增加對于自然的理解程度。老師可以通過對于自然環(huán)境內(nèi)植物的介紹增加對于自然生物的了解,并學會識別大自然中的景物特征和相關的生活習性,由于幼兒園的學生年齡較小,所以在自然的環(huán)境下學習的效率會提升,同時學生也可以更加直接的接觸到所學知識,加深對于相關知識的理解。
(三)加強對于自然教育的重視程度
幼兒園對于學生的教育需要從實際出發(fā),結(jié)合孩子的特點,不斷的改善教學模式,由于在幼兒園階段的學生具有較弱的約束力,且對于世界的認知還不夠健全,需要更加適合于學生的課程,自然課程就可以保持孩子的天性,激發(fā)起對于生活的熱愛和好奇心,對于今后的發(fā)展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在部分學校為了提升自然教育的地位,會設置期末自然訓練,學生通過答題和形式對于本學期內(nèi)所學的知識盡心檢測,老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答題狀況進行及時的調(diào)整教學進度,這樣一來,不僅提升了學生的教學質(zhì)量,同時也體現(xiàn)出了幼兒園對于自然教育的重視。
四、結(jié)語
自然教育是認識自然、珍惜自然、敬畏自然的一種教育課程,學校利用自然資源進行相關自然課程的教育,充分挖掘自然資源開展活動的教育價值,遵循了幼兒發(fā)展規(guī)律,總結(jié)經(jīng)驗,揚長避短,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和諧發(fā)展,對于幼兒教育的健康發(fā)展很有意義,這不僅僅是教學理念的一次轉(zhuǎn)變,同時在這個過程之中學生也可以更加感受到自然帶給人的影響,提升對于大自然的熱愛程度,提升動手實踐的能力,并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不斷的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綜合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王娟. 自然物探究在幼兒園科學教育中的實踐研究[J]. 小學生作文輔導(上旬), 2017(10):13-13.
[2]陶紀秋. 讓科學啟蒙教育自然地滲透在幼兒的生活中——農(nóng)村幼兒園幼兒科學啟蒙教育探索略談[J]. 科學大眾(科學教育), 2017(11):82-82.
[3]郭明霞. 淺談幼兒園生活化美術活動的實踐與研究[J].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 2017(27):222-222.
[4]丘紅英. 告別幼兒"自然缺失癥"——幼兒園"親自然"實踐研究[J]. 幼兒教育研究, 2017(6):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