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東宏
我國的山地及高原地區(qū)約占全國總面積的三分之二,全國絕大部分省都有海拔高度不同的山地,所以了解山路行車的特點,學習和掌握山路的駕駛要領,是駕駛員學習的一項重要內容。
一、山地及高原地區(qū)的特點
山地和高原地區(qū)的公路,大都是根據自然地理條件修筑,都處在崇山峻嶺之中,從行車的角度看,一般具有下列特點:
1、坡長而陡。汽車上山時,常需要用低速檔長時間的行駛,而下山時,則需長時間運用制動。
2、路窄彎急。由于修筑的難度大,耗資多,路幅一般較窄,公路多為盤山繞行或環(huán)山傍水,彎道曲折連續(xù)不斷。
3、氣候多變。山地的氣候取決于當地的緯度、海拔高度,區(qū)域的地形及季節(jié)變化等因素。有的山地氣候濕潤經常處乎云霧籠罩之中;有的山地氣候干燥常年風沙不斷;有的氣溫很低,空氣稀薄,所有這些情況,對汽車的動力性和安全行車均造成了一系列不利的影響。
4、險情較多。有的山地在雨季山洪較多,坍山塌方、橋涵沖斷經常發(fā)生;有的山地有冰川和泥石流活動;有的山地經常有風化了的石塊滾向路面。
二、山地駕駛技巧
1、通過短而不陡的坡
可適當利用汽車的慣性沖坡,當汽車將要行至坡頂時,要減速鳴號(夜間應斷續(xù)變光)。
2、通過陡坡
首先要及時正確地判斷坡道情況,根據您所駕駛車輛的爬坡能力提前換入中速擋或低速擋,保持足夠的動力,切不可等到慣性消失了再減擋。在坡道上發(fā)動機熄火或換不進擋汽車后溜時,要沉著處理,迅速用制動(手制動)將車停住,然后重新起步。如果制動失靈或慣性太大,汽車難以停車,可打方向將車靠向山的一邊,使車尾抵在山上,利用天然的障礙停車。下陡坡時,可利用發(fā)動機的牽阻作用和腳制動器控制車速,禁止踏下離合器踏板或放空擋滑行,避免使用緊急制動。
3、通過長坡
應根據坡度大小,選擇適當的擋位,能用高速擋行駛的地段,則應盡量用高速擋,還應充分利用起伏的地形,發(fā)揮汽車行駛的慣性,能沖車的路段提前沖車,以保持足夠的動力上坡。下長坡時,必須嚴格控制車速,不可過快,盡量利用發(fā)動機的牽阻作用控制車速。
4、通過險峻的彎道與狹路(圖1)
山地公路的急彎狹路,大都地勢險峻,路幅不寬,行車時需注意下列事項:
(1)嚴禁乘客把頭、手伸出窗外,以防兩車交會時造成傷人事故。
(2)駕駛員的注意力要側重于路面及靠山一邊,并注意觀察交通標志,嚴守標志規(guī)定。不要無謂地窺視崖下深澗,以免分散精力,產生不必要的緊張心理。
(3)發(fā)現(xiàn)前方來車時,應考慮會車條件,主動選擇安全會車地段或停車地點。
(4)臨近彎道時,嚴格做到“減速、鳴號、靠右行”并注意路基的堅實程度。
(5)在一些特殊彎道,更要講究通過方法。如通過直角彎路和彎路半徑很小的急轉彎路,須先下車判斷路幅寬度,預定行駛路線,充分留出輪差,把握好轉向時機,慢速行進。
(6)通過連續(xù)彎道,除了根據彎道的具體情況,要使車輛駛向第二個彎的外側,不要錯過轉向時機。要控制速度,靈活回轉方向,選擇捷徑而又安全的行駛路線,并適當鳴號,謹防與對方來車相撞。
5、通過危險地段
行至危險地段,發(fā)現(xiàn)前方路面有散亂的大小石塊和泥石土堆時,應看作坍山塌巖現(xiàn)象,必須選擇安全地帶及早停車查明原因。確認可以安全通過時,應一氣通過,萬一在行進中突然遇到坍塌,應視情況后退或加速前進,不可停車。遇到施工地段,要注意爆破工程,聽從安全崗的指揮。
6、通過氣候多變的山路
出車前和臨近氣候多變地區(qū)時,要注意當地氣象預報,力求掌握該地區(qū)氣候變化的一般規(guī)律,學會當地“識天”常識,作為必需的準備。行車途中,遇到惡劣氣候時,應當首先做好人、車、貨物的安全防護工作,然后再考慮行車方案。
7、通過便道
山地公路的便道,往往是原有公路被自然災害毀壞后所采取的通車臨時措施。因此,其位置仍處于危險地段。由于是臨時性的,路的寬度、彎度和平整堅實程度較差,行車比較困難。在便道上行車,要注意行駛路線的選擇,不宜過于靠邊,沒有特殊情況不宜在路上久停,以防陷車。
千里之行,慎于足下。在我國當前的交通條件下,駕駛汽車過程中只有做到心頭常亮紅綠燈,才能確保安全行駛伴人生。以上是我多年行車的一點感悟,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