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念
近段時間以來,“債務陷阱”正日益成為西方媒體攻擊中國海外大型基建項目的新工具。西方輿論在肆無忌憚地渲染“中國投資的政治意圖”的同時,還刻意制造人為恐慌,以達到延緩乃至阻止中國投資項目順利實施的目的。對此,中國需要及時采取措施,打破西方編織的“債務陷阱”謊言。
首先,中國不應被西方輿論牽著鼻子走。自從西方媒體炮制出“債務陷阱”以來,中國的反應基本都是被動應對,即就事論事,就相關具體項目反駁西方的指責。但如此一來,中國就陷入被動接招的窘境。因此,中國需要改變應對方式,變被動為主動。
簡而言之,中國完全可以不跟著西方的鼻子走,闡述有中國特色的發(fā)展模式。比如,中國可以將中企在海外投資的大型基建項目歸納為“債務驅動”型發(fā)展模式。具體而言,中國并不否認這些大型基建項目給被投資國所帶來的債務,但正是由于這些設施的完善,被投資國才吸收了大量的外資,推動了自身的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在這一過程中,中企和被投資國都獲利,實現(xiàn)了雙贏乃至共贏的最佳結果。同時,對模式的理論內涵進行深入研究,并以具體案例的形式展示中國在海外投資的大型基建項目給被投資國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所帶來的進步。
其次,提升投資項目的透明度,不給西方媒體留口實。西方媒體屢次攻擊中國對外投資項目所借的托詞,主要還在于這些項目缺乏透明度。換言之,正因為這些項目中有些細節(jié)并未公開,西方媒體于是拿著“放大鏡”挑毛病。因此,中企應及時有效地回應外界的質疑,面向全球公開闡明項目的規(guī)模、用途、運營及收益等(商業(yè)秘密除外)。
再次,加強與被投資國的政策協(xié)調,避免債務問題給項目施工帶來負面影響。實際上,由于西方媒體的炒作,變相拖延了我們在海外一些項目的實施進度。因此,中企今后在投標之前可考慮被投資國的債務承受能力,并以此作為重要參考依據(jù)來進行投標。同時,如果項目在中標之后面臨來自被投資國的償債壓力,中企也應及時與被投資國相關部門進行協(xié)商,盡早達成雙方都可以接受的方案,從而掃除債務問題帶來的干擾?!?/p>
(作者是中國南海研究院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