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平羅方言“給”字句研究

2018-08-14 05:29張婷陳保亞
現(xiàn)代語文 2018年4期

張婷 陳保亞

摘 要:本文基于田野調(diào)查,對蘭銀官話銀吳片平羅方言中的“給”字句進行了研究,分析了“給介詞給動詞給助詞”的形成機制。通過與蘭銀官話其他方言的比較認為“給”在平羅方言與蘭銀官話其他方言中存在差異。參照“給”的語法化研究,“給”字句的部分來源呈現(xiàn)出漢語內(nèi)部自身發(fā)展的特點。結(jié)合平羅回漢民族使用“給”字句的分布情況,本文認為其差異表現(xiàn)出“給介詞給動詞給助詞”這一特殊用法來源于回族漢語,并影響了漢族漢語,而回族的用法可能是受到了阿爾泰語影響的特點。

關(guān)鍵詞:給 平羅方言 民族差異 擴散 接觸

一、引言

“給給給”三個“給”連用,即可單獨成句,這是蘭銀官話銀吳片平羅方言中“給”字句的一種。例如,“蘋果小李給1給2給3小張了?!保凇敖o給給”句式中,三個“給”分別有什么語法功能,“給給給”是如何發(fā)展而來,本文將通過對平羅方言“給”字句的研究給出解釋。

漢語學(xué)界對“給”字句研究已久。關(guān)于現(xiàn)代漢語“給”的用法,呂叔湘(1980)認為“給”分別有動詞、介詞、助詞的用法:作為動詞表示使對方得到、使對方遭受、容許、致使;作介詞時主要引入與動作有關(guān)的對象;作助詞時直接用在動詞前,用于口語。朱德熙(1982)認為:介詞“給”主要有兩種。一種用法是在受事主語句里引出施事來,作用與“叫、讓、被”相似。例如“房子給土匪燒了?!绷硪环N用法是引出受益或受損的與事來。例如“他專門給人家修理電視?!薄半娪捌彼o你弄丟了。”這一類用法的“給”字常見于祈使句,“給”字后頭的賓語指受益者,例如“你給我翻譯?!辈⑶摇盁o論哪一種情況,‘給字的賓語都可以省略?!?/p>

關(guān)于“給”的語法化問題,漢語學(xué)界存在爭議但研究十分豐富。有關(guān)“給”的來源,張惠英(1989)認為是“吃(喫)”;志村良治(1995)認為是“饋”;而洪波(2004)、張文(2013)認為“給予”義動詞“給”來源于上古漢語中表示“供給”的“給”。也有一些觀點認為表示“給予”的“給”最晚產(chǎn)生于元代,明代時使用頻率開始升高,到清代開始廣泛使用。(志村良治,1995;石毓智,2004)至清朝,“給介詞”已廣泛使用,并且包括被動、處置、與事,以及助詞“給”。還有學(xué)者認為北方話的“給”是受南方官話的影響。(李煒,2004)漢語的“給”字南系官話貢獻了字形、語法語義結(jié)構(gòu),北系官話貢獻了讀音。(晁瑞,2013)江藍生(2000)則認為給予動詞無論在南方還是北方,自古以來就是使役和被動兼用?!敖o予”義可以作為被動、處置、與事“給介詞”的基礎(chǔ)?!敖o”的語法化路徑為:“給動詞”>“給介詞”>“給助詞”,并且是南北官話結(jié)合的產(chǎn)物。

蘭銀官話中的“給”字句研究主要集中在介詞和助詞方面,多以蘭州方言的“給給”句為例進行分析。公望(1986)以蘭州方言中的“把+N1+給1+N2+給2+給3”為例,認為“給1”相當于普通話里的介詞,“給2”相當于動詞,“給3”是由“給2”演化來的,雖然詞義逐漸虛化,但仍保留有“給予”“施加于”的附加意義,且明顯地起表示行為動作已然或?qū)⑷坏恼Z法作用,大致相當于普通話里的時態(tài)助詞,且“給3”正在逐步喪失原有實詞的意義而向一個完全的虛詞演化并且演化尚未完成。李煒(1987)對蘭州方言中給予句“N1+給+N2+V+給+N3”中的可能出現(xiàn)的三個“給”如“我給1他給2給3一本書”中的“給”進行了分析研究。認為“給1”有引進與動作、行為有關(guān)的對象,只表示一種關(guān)系或介紹的語法意義?!敖o3”起到隱含的語法作用而不表示給予義。此外,李志忠(2005)通過對已有書面材料的研究,認為北疆方言中“V給”的“給”是助詞,起加強語氣的作用?!皢我艄?jié)動詞+給”這種組合格式中單音節(jié)動詞幾乎沒有限制。姜有順(2006)則從介詞研究的角度分析了“給給”結(jié)構(gòu)三種不同的介詞面貌,即“給給N1VN2”的“給給”屬于前置詞,具有賦元作用,是題元標記,所以是否定項的默認加載位置;“V給給N1N2”的“給給”屬于后置詞,沒有賦元作用,本身不能標記題元,只能修飾動詞,強化有關(guān)題元的意義,性質(zhì)介于介詞和副詞之間,有時甚至可以省略。如果要加載否定項,需要滿足兩個條件,一是有時必須提前N2,以標記受事或與事,二是謂語動詞意義必須具有[+給與]的強特征。“給N1V給N2”的“給……給”屬于“強化式框式介詞”,在N1V外圍由前置詞“給1”和后置詞“給2”組成的結(jié)構(gòu),其產(chǎn)生過程很可能是“給N1VN2”主動吸附“V給N1N2”。薛宏武、董繼和(2011)認為西北話“給”字句的特征是“給”同形復(fù)現(xiàn)、動詞“給”無雙賓句及指人單賓語稀缺。其中,“給”同形復(fù)現(xiàn)是焦點表達的線性參數(shù)設(shè)置結(jié)果;“給”字句無雙賓語及指人賓語句少,形成于“給動詞”即“給0”的弱動詞顯性參數(shù)。此外,宋金蘭(1990)認為,西北方言中動詞后的“給”與阿爾泰語中表示給予義的動詞之間有聯(lián)系,并且認為是語言接觸造成的。以上學(xué)者都從不同的角度對西北方言中的“給”字句進行了研究,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和研究依據(jù)。但均未見“給給給”與“給NP給給給”的形式,本文將在前賢研究的基礎(chǔ)上,對其形成機制進行描寫、解釋,也將對平羅方言中的“給”和“給給”進行描寫分析,以此為基礎(chǔ)與蘭銀官話其他方言中的“給”“給給”進行比較。

二、平羅方言中的“給”

基于調(diào)查,本章將對平羅方言中的“給”字句用法進行描寫分析。本文中使用的例句,部分為作者自擬,部分來自于文后所列參考文獻,文中不再一一標注例句來源。

(一)給

“給”[k?53]在平羅方言具有三種詞性:動詞、介詞、助詞。

1.動詞

“給動詞”,表示使對方得到。“給動詞”后可接單賓語即“給動詞+NP”結(jié)構(gòu),NP可以是與事,也可以是受事,如例(1)、例(2);也可帶雙賓語即“給動詞+NP1+NP2”,NP1是與事,NP2是受事,如例(3)、例(4)。該用法動詞后可加“了”或“過”,表示動作的完成,如例(5)、例(6)。

(1)給小張。

(2)給手表。

(3)小李給小張一塊手表。

(4)給他兩腳。

(5)小李給了小張一塊手表。

(6)小李給過一塊手表。

2.介詞

由于“給介詞”由“給動詞”發(fā)展而來,其動詞性很強,“給”作介詞時在平羅方言中允許懸空,按照所引介詞義角色不同分為五種:

(I)介詞“給”,引出受益者或受損者,即與事,相當于“為”“替”。例如:

(7)你可給咱家爭氣了。

(8)小李,給把假請好。

(9)小李給小張弄壞了。

(10)你給我出去。

(II)介詞“給”引出動作的接受者,即受事,受事在對話雙方已知的情況下可以省略,如例(12)。“給NP”置于動詞之后。

(11)借給了小李一本書。

(12)面條再撈給[NP省略]點。

此類中,可與“給介詞”搭配使用的動詞非常多。Li&Thompson;(1981)認為在漢語普通話中副動詞“給(to)”必須與表示轉(zhuǎn)移的一類動詞發(fā)生關(guān)系,這類動詞可以是具體的也可以是抽象的。而不能與“給”形成“V給”結(jié)構(gòu)的動詞有三類,一類是帶有動詞“給(give)”本身的,因為副動詞“給”的歷史派生是從動詞“給”來的,所以沒有歷史基礎(chǔ)可以讓它們兩個同時發(fā)生。第二類動詞是由“告訴”“答應(yīng)”“回答”“問”組成的。這些動詞是語言溝通所使用的詞,沒有發(fā)生轉(zhuǎn)移。第三類則是“偷”“請教”“贏”“搶”“奪”這類動詞,沒有規(guī)定要有“給”,因為什么都沒有在轉(zhuǎn)移中轉(zhuǎn)移給間接賓語。這三類不能帶“給(to)”的動詞在平羅方言中基本不受限制,大多數(shù)都可以與“給”搭配構(gòu)成“V給”結(jié)構(gòu),少數(shù)動詞不能用于“V給”結(jié)構(gòu)的則存在于平羅方言中發(fā)生演變的“V給”即“V+□”和“V+去”結(jié)構(gòu)中(見第二章第(一)節(jié))。

以《漢語動詞用法詞典》(1999)中所列動詞為參照,以下動詞都可以與“給介詞”搭配構(gòu)成“動詞+給介詞+NP”:

①狀態(tài)動詞:餓、氣、少、省、歇

②活動動詞:抱、稱、擋、瞪、訂、讀、端、喊、哄、畫、講、嚼、叫、靠、摳、拉、立、量、晾、撂、留、罵、拿、撓、念、捏、弄、挪、派、捧、披、牽、簽、敲、嚷、擩、塞、散(~發(fā))、捎、賒、拾、甩、說、送、踏、抬、攤、掏(~出)、提、調(diào)(~課)、透(~露)、喂、洗、咬、蘸、指、轉(zhuǎn)、支配、捉、租、做

③瞬間動詞:抽(~打)、打、搗、拍、蹬、滴、拋、點、噴、潑、扔、扇(~耳光)、撒、踢、砸、撞

④結(jié)果指向動詞:

制作類:熬、包、編、補、抄、炒、沖(~牛奶)、搓、疊、釘、縫、化(~沖劑)、煎、攪、接(~線)、卷、烤、磨、碾、泡(~茶)、拼、沏、砌、染、燒、寫、宰(~牛)、煮

位移類:搬、撥、鏟、扯、傳、帶、遞、釣、堵、蓋、裹、還、換、回(~信)、匯、擠、寄、夾、搛、撿、借、扛、撈、抹、描、摸、鋪、撬、取、貼、郵

分離類:拔、掰、剝、裁、盛(~飯)、剁、割、劃、鋸、砍、劈、切、撕

給予獲取類:湊、出(~錢)、存、抵、發(fā)、分、給、加、交、澆、教、繳、開(~藥)、買、賣、配、讓、退、獻、押(抵~)、找(~錢)

評判類:判、批、評、證明

指派類:托付、委托、指定

⑤結(jié)果實現(xiàn)動詞:敗、罰、獎、賠、賞、輸、死、偷

(III)介詞“給”引出動作行為的受事,“給NP”置于VP前,相當于“把”,句末必須有“了”。例如:

(13)給地賣了。

(14)別給娃摔了。

(IV)介詞“給”作為被動標記引出動作行為或結(jié)果的致使者,即施事,“給NP”置于動詞前,NP可省略。“給”相當于“被”“叫”“讓”,句中或句末要有表示完成的“了”。例如:

(15)地給賣了。

(16)他給臭罵了一頓。

(V)介詞“給”引出動作行為的對象,相當于“向”、“對”、“和”。

(17)老李給老張說明天要下雨。

(18)給爺爺磕個頭。

3.助詞

“給”,助詞,只能出現(xiàn)在“給VP”結(jié)構(gòu)中,與前面的介詞“讓”“被”“叫”構(gòu)成“讓/叫NP+給VP”格式,加強被動意味,“讓/叫NP”可省略,“給”也可以省略。例如:

(19)手機讓賊給偷走了。

(20)這種人都能給選上。

(21)你家叫水給淹了。

上述“給”的否定形式包括“給”前加“不”“不要”“沒”“沒有”“別”。

此外,在平羅方言中“給”做動詞時具有“嫁給”“過繼”之義,在語法上未見特殊性。例如:

(22)女兒大了就給人家吧。(表示女兒到了一定的年紀要嫁到別人家。)

(23)他大舅是從小就給到他們家了。(表示這個“大舅”小時候過繼給這家人了。)

(二)給給

朱德熙(1983)認為:“例如‘我給他一本書可以看成是‘我給給他一本書的緊縮形式。‘我給給他一本書實際上不說,這是因為兩個相連的‘給融合成一個了??赡苡械姆窖岳镉羞@種用法?!睋?jù)文獻記載“給給”在蘭銀官話、晉語、中原官話、西南官話廣泛使用。有關(guān)蘭銀官話“給給”的分析,劉丹青(2001b)在討論寧夏中寧方言中“給給我一碗水。”時認為“給給”屬于復(fù)合詞式,由動詞和介詞“給”緊密組合,如“送給、借給”等。此式的動詞部分在普通話中不用“給”,在一些蘭銀官話和晉語中不受此限制,所以有“給給”的組合。根據(jù)復(fù)合詞后字“給”的介詞作用,用“給”引進與事符合結(jié)構(gòu)象似性。并且“給給”式不僅與事更靠近動詞,而且讓結(jié)構(gòu)上明顯帶間接格標記的“給介詞+與事”插在動賓之間,使直接賓語離動詞更遠了一個節(jié)點,比間接賓語插在動詞和直接賓語之間更嚴重地破壞動賓的直接組合。不過實際上“給給”對線性象似性的違背沒有這么嚴重,因為在現(xiàn)代漢語中“V給”已接近一個復(fù)合詞,結(jié)構(gòu)上已跟雙賓A式趨同,“給”的介詞性有所淡化。構(gòu)成復(fù)合詞的跡象是體標記只能加在“V給”之后而非V之后,如“老師送給了學(xué)生一本書。”。

“給給”在平羅方言中的讀音為[k?53][k?]/[k?35][k?],二者在語義上并無差異,系“給”連讀變調(diào)的聲調(diào)差異。

上文第一節(jié)“1.動詞”中的“給動詞”均可用“給給”的形式。在“給1給2”的形式中,“給1”為動詞,表示使對方得到;“給2”為介詞引出與動作有關(guān)的受事或與事,“給2”可省略。此外,本文認為“給2”已經(jīng)在蘭銀官話中發(fā)展出助詞的用法,起到加強語氣的作用,部分“給給”已經(jīng)逐漸與“給動詞”合流,兩種表達的差異有時只在語氣。故本文認為“給2”有時也做助詞。例如:

(24)給給小張。(給小張。)

(25)我給給一千塊錢。(我給了[NP省略]一千塊錢。)

(26)書叫給給小李了。(書被要求給小李了。)

(27)你不是去給了嗎?給給了沒?(你不是拿去給[NP省略]嗎?給了嗎?)

例(28)~例(31)中,不論問句或答句,“給給”的語氣都要強于“給”,具有確認、不耐煩或者生氣的特征。但隨著方言受到普通話的影響,加之自身演變,“給”有時可以代替“給1給2”即“給”同時具有“給1給2”中“給1”和“給2”的功能。故例(28)、(29)、(30)、(31)有時表達的語義和語氣相同。如:

(28)A:西瓜給你叔叔了沒?

B:給了。

(29)A:西瓜給你叔叔了沒?

B:給給了。

(30)A:西瓜給給你叔叔了沒?

B:給了。

(31)A:西瓜給給你叔叔了沒?

B:給給了。

“給給”的否定形式包括在“給給”前加“不”“不要”“沒”“沒有”“別”。

除了“給”和“給給”外,還有一種“給上”的用法。與其他相比,在語氣和說話人的態(tài)度上存在差異。

以商量的語氣希望對方給予:

(32)給我給上一百塊錢。

希望對方給予的一般表達為:

(33)給我一百塊錢。

請求或命令對方給予:

(34)給我給給一百塊錢。

例(34)有請求的語氣。但由于“給1給2”有時可以被“給”替代,使得“給介詞NP與事給動詞給助詞”與“給介詞NP與事給動詞”在一些語境中表達相同從而具有要求、命令的語氣而不是請求。

要求、命令對方給予:

(35)給我給一百塊錢。

以上四個例句的語氣強弱關(guān)系為:(34)請求<(32)<(33)<(35),(32)<(33)<(34)要求、命令=(35)。

在疑問句中,第一節(jié)“1.動詞”中“給動詞”用法,通常有以下四種形式,第一種是“給不?”,表示詢問給還是不給;第二種是“給沒?”,表示詢問給了還是沒有給;第三種則是“給了沒?”同樣表示詢問給了還是沒有給;第四種是“給了沒給?”,與第三種相比語氣更加強硬?!敖o給”的疑問句形式有以下五種,第一種是在“給給”中加“不”,“給不給?”,表示詢問給還是不給;第二種則是在“給給”中加“沒”,“給沒給?”,表示詢問給了沒有;其他則是“給給了沒?”“給給了沒給?”“給給了沒給給?”語氣依次加強。

“給給”的選擇問句、反詰問句則與一般漢語普通話的選擇問句相似。例如:

(36)給給你呢,還是給給他呢?(給你還是給他呢?)

(37)不給給他好是能行呢啊?(不給他能行嗎?)

正反問句中的“給給”有兩種形式“給不給給?”“給給不給給?”。與“給不給?”相比,“給不給給?”“給不給?”“給給不給?”“給給不給給?”語氣依次加強,即“給不給給?”<“給不給?”<“給給不給?”<“給給不給給?”。

(三)給給給

三個“給”連用的“給給給”形式,在平羅方言中是一種固定的口語形式,讀作[k?31][k?53][k?]或[k?31][k?35][k?],該連讀表現(xiàn)出的語音特征只在“給給給”連用時出現(xiàn),兩者的語義語用并無差異。根據(jù)當?shù)鼐用袢粘?谡Z中“給給給”的聲韻調(diào)及斷句情況,加以語義和語用的比較分析,本文認為,單字“給”[k?53]在該形式中,“給”[k?31]為介詞,“給”[k?53]/[k?35]為動詞,“給”[k?]為助詞。基本格式為:

給介詞給動詞給助詞[k?31][k?53][k?]/[k?31][k?35][k?]

三個“給”連用即可單獨成句,如例(38)。該形式在寧夏境內(nèi)蘭銀官話中可見,是一種少見的“給”字句形式。句末沒有“了”時,常用于祈使句,表示要求對方給予,語氣強硬時表示命令,緩和時表示商量。句末有“了”時,表示陳述事件完成,不具有表示要求對方給予之義?!敖o給給”前可以是施事也可以是受事。如:

(38)給給給。

(39)鑰匙給給給。

(40)我把鑰匙給給給他了。

(41)書給給給他了。

“給介詞給動詞給助詞”是“給介詞NP與事給動詞給助詞”中與事移至“給給”后或已知與事直接在句中省略的表達方式。即:

如(42)b是由(42)a中與事移至“給給”后產(chǎn)生的,而(42)c則是移后省略與事產(chǎn)生。

與其他地區(qū)的“給介詞NP與事給動詞給助詞”相比,“給介詞給動詞給助詞”已經(jīng)在平羅方言中已經(jīng)成為固定結(jié)構(gòu)?!敖o介詞給動詞給助詞”多用在回族老派方言中,與“給介詞NP與事給動詞給助詞”存在語義和語氣上的差異,如例(42)b“給介詞給動詞給助詞”帶有遺憾、惋惜之意,而(42)a只表示“老李已經(jīng)把鑰匙給老張了”這一事件。但“給介詞給動詞給助詞”在回族新派方言中已經(jīng)出現(xiàn)與“給介詞NP與事給動詞給助詞”合并的現(xiàn)象,兩者在表達上的差異逐漸消失,回族新派方言中有部分人無法區(qū)分二者的差異,并且不使用“給介詞給動詞給助詞”。漢族基本不使用該形式。

(42)a.老李鑰匙給a老張給b給c了。

b.老李鑰匙給a給b給c老張了。

c.老李鑰匙給a給b給c了。

依據(jù)我們在調(diào)查中獲得的語義差異和使用規(guī)則,將三個“給”依序記為“給a給b給c”,其中,“給b”是給予義動詞,即表示“老李給老張鑰匙”這一事件?!敖oc”是起加強語氣作用的助詞。介詞“給a”可以分為“給a1”和“給a2”兩種功能?!敖oa1”相當于“被”“叫”“讓”“把”,即“鑰匙被老李給了老張”也可表示“老李把鑰匙給老張了”,相當于“被”“叫”“讓”時多帶有“遺憾、惋惜”之義,相當于“把”時與一般陳述句的表達相同,具體的語氣和說話人的態(tài)度要根據(jù)實際語境而定?!敖oa2”引出與事,相當于“送給某人、借給某人”中的給。“給a”可同時具有“給a1”和“給a2”的功能。

“給給給”可以用于說話者和聽話者即第一人稱和第二人稱之間已經(jīng)完成的動作行為,并且所談?wù)摰膶ο缶鶠檎f話者和聽話者已知的定指事物。

(43)a.我給a給b給c你了。(這件東西被我給你了。)

b.*我給a給b給c你。

c.我給a給b給c你,……(我把這件東西給你之后還有后續(xù)的動作、事件或結(jié)果繼續(xù)進行)

“給給給”也可以用于第三人稱之間的動作行為或事件,

(44)a.老李給a給b給c老張了。(這件東西被老李給老張了。)

b.老李給a給b給c老張。(祈使句,要求老李把東西給老張。)

此外,“給介詞給動詞給助詞”還可以與表示“被”“叫”“讓”的“給介詞”一起構(gòu)成“給介詞NP施事給介詞給動詞給助詞”,如例(45)(46)。或與表示“把”的“給介詞”構(gòu)成“給介詞NP受事給介詞給動詞給助詞”,如例(47);亦可在受事前加“把”,起到強調(diào)致使的作用,如例(48)。四個“給”依序記為“給一NP給二給三給四”,“給一”為介詞,相當于“被”“叫”“讓”或“把”;“給二”為與事介詞;“給三”為動詞;“給四”為助詞。句末必須有“了”表示已然。

(45)小李買的項鏈給一小張給二給三給四小王了。

(46)給一你給二給三給四他了。

(47)給一房產(chǎn)證給二給三給四他了。

(48)給一把房產(chǎn)證給二給三給四他了。

(四)把字句和被字句中的“給”

把字句中的“給”在平羅方言中的差異可以從以下例句中窺見,但存在兩種不同的差異,需要依據(jù)說話人當時的具體語境判斷:

(49)a.我把蘋果給老李。

(50)a.我把蘋果給給老李。

(51)a.我把蘋果給老李給給。

(52)a.我把蘋果給給給老李。

第一種:例(49)a是一般情況下的陳述句;例(50)a含有“那就給老李吧”的意思;例(51)a含有“給老李算了”的意思,“給”的意愿比(50)a更強;例(52)a含有不情愿之意。

第二種:例(49)a表示由我去把蘋果給老李,一般陳述句;例(50)a表示由我去把蘋果給老李,并且確定我會給到老李手中,之后再發(fā)生其他事件,“我把蘋果給老李然后再去找你們?!?;例(51)a與例(50)a相比帶有緊迫性,要求完成的更快更及時,“我把蘋果給老李,然后馬上去找你們,你不要再催我了?!保焕?2)a表示“我把蘋果拿去給老李”,與“我把蘋果給老李”相比有更加肯定的語氣。以上例句均可在句末加“了”表示已然。

此外,還有一種帶有“給介詞NP與事給動詞”的把字句,只能在句末有完成“了”時出現(xiàn)。例如:

(53)a.我把蘋果給老李給了。

對照上述把字句,被字句中的“給”如下:

(49/53)b.蘋果被我給老李了。

(50)b.蘋果被我給給老李了。

(51)b.*蘋果被我給老李給給了。

(52)b.蘋果被我給給給老李了。

(五)“給”字句句型

除了上一節(jié)“把”字句和“被”字句中的“給”,我們認為在平羅方言中,“給”字句主要有以下六種,其中①②③④⑤可用于“把”字句中,①②⑤可以用于“被”字句中:

①給,[k?53]

包括:“給動詞+NP與事/受事”;“給動詞+NP1與事+NP2受事”;“V給介詞+NP”。本節(jié)討論的內(nèi)容不包括“NP+給+VP”“給+NP+VP”和“讓/叫NP+給VP”。

②給給,[k?53] [k?] /[k?35] [k?]

包括:“給動詞給介詞/助詞+NP與事/受事”和“給動詞給介詞/助詞+NP1與事+NP2受事”。

③給NP給,[k?31]NP[k?53]

包括:“給介詞+NP與事+給動詞”和“NP1施事+給介詞+NP2與事+給動詞”。

④給NP給給,[k?31]NP[k?53][k?]/[k?31]NP[k?35][k?]

包括:“給介詞+NP與事+給動詞給助詞”和“NP1施事+給介詞+NP2與事+給動詞給助詞”。

⑤給給給[k?31][k?53][k?]/[k?31][k?35][k?]

包括“NP受事/施事+給介詞給動詞給助詞”;“給介詞給動詞給助詞+NP與事”;“NP1受事/施事+給介詞給動詞給助詞+NP2與事”。

⑥給NP給給給,[k?31]NP[k?31][k?53][k?]/[k?31]NP[k?31][k?35][k?]

包括:“給介詞NP受事/施事給介詞給動詞給助詞”;“給介詞+NP1受事/施事+給介詞給動詞給助詞+NP2與事”和“NP1受事+給介詞+NP2施事+給介詞給動詞給助詞+NP3與事”。

其中①③④的差異在以下例句中可見:

(54)我看完了給你。(陳述句)

(55)我看完了給你給。(我看完了就給你。有不耐煩的語氣)

(56)我看完了給你給給。(我看完了就給你好嗎?有商量的語氣)

①②⑤的差異在以下對話可見:

(57)A:你把鑰匙給他。

B:不給。

A:給給他!

B:就不給。

A:給給給!

(58)A:鑰匙給給了沒?

B:給給給了。

(59)A:西瓜給你叔叔了沒?

B:(不說話)

A:給了沒?

B:(不說話)

A:給給了沒?(生氣)

B:給給給了。(不耐煩)

(60)A:等會兒把鑰匙給給老李。

B:給老李?不是給老張嗎?

A:不給老張!

B:唉,我把鑰匙給給給老張了。

A:誰讓你給給老張了!

隨著方言自身向著簡單化的趨勢演變,以及普通話對方言的影響,“給”字句正在逐漸簡化,一些句型正在被普通話中類似的表達所替代。

三、蘭銀官話內(nèi)部的“給”字句比較

(一)“給”字句在平羅方言中的變化形式

在蘭銀官話其他方言文獻中的“給”字句,通過對比語句結(jié)構(gòu)、語義、語氣,本文認為這是其他方言中的“給”在平羅方言中具有相同語義和表達形式的用法,但在平羅方言中不使用“給”字句。例如(A句表示其他方言中的“給”字句且語料來源于文后所列參考文獻中,B表示平羅方言):

I.V給——V□[k?]/[k?]

(61)A讓給一下。

B:讓□[k?]/[k?]一下。(讓一下。)

(62)A碰給了一下。

B:碰□[k?]/[k?]了一下。(碰了一下。)

(63)A哭給了一頓。

B:哭□[k?]/[k?]了一頓。(哭了一頓。)

(64)A把他叫給下,我給他說。

B:把他叫□[k?]/[k?]下,我給他說。(你去叫下他,我跟他說。)

(65)A把他催給下。

B:把他催□[k?]/[k?]下。(催他一下。)

“□[k?]/[k?]”只能用在“□[k?]/[k?]+數(shù)量短語”這一句型中“□

[k?]/[k?]”后可有“了”,以上例句中的“□[k?]/[k?]”前的動詞,除了前文所列動詞外,根據(jù)調(diào)查還有以下動詞,并且以下動詞在平羅方言中不能用在“V給”結(jié)構(gòu)中:

①狀態(tài)動詞:等、忍、停

②活動動詞:測、查、嘗、量、催、頂、動、藏、躲、翻、扶、夠、拐、混、解、哭、拉、攔、練、淋、漏、鬧、攆、擰、扭、排、漂(~白)、掐、親、請、求、勸、嚷、揉、灑、掃、篩、曬、上、收、刷、拴、松、算、捅、聞、問、捂、笑、訓(xùn)、搖、噎、印、用、扎、站、整頓、制止、主持、抓、裝、總結(jié)、走、鉆

③瞬間動詞:吹、叮、磕、碰、閃、摔、吐、吸、掀

④結(jié)果指向動詞:

制作類:安、插、堆、改、糊、記、捻、修、腌、炸、蒸

位移類:踩、纏、鋤、放、擠、繞、推、粘

分離類:拆、鍘

給予獲取類:幫、救、學(xué)

評判類:審

⑤結(jié)果實現(xiàn)動詞:夸

II.V給——V去[k??]

(66)A:藥涼了,趕緊喝給。

B:藥涼了,趕緊喝去[k??]。(藥涼了,快去喝藥。)

(67)A:這個事情你決定給。

B:這個事情你決定去[k??]。(這件事由你決定。)

以上例句中“去[k??]”前的動詞,除了上文中“□[k?]/[k?]”前所列的動詞外還有:安排、安慰、雇。

III.給+方位——擱[k?13]+方位

(68)A:你給南走。

B:你擱[k?13]南走。(你往南走/你從南邊走。)

(69)A:你給那邊來的。

B:你擱[k?13]那邊來的。(你從那邊來的。)

以上例句中的“擱[k?13]”只能用于描述方位的詞或短語前。

從上面的例句我們可以看到在蘭銀官話其他方言中的“給”在平羅方言中為“□[k?]/[k?]”“去[k??]”“擱[k?13]”,與“給”的發(fā)音十分接近。并且從上述例句的結(jié)構(gòu)和語義我們可以推測A和B是相同的句子,在其他方言可以用于“V+給介詞”的動詞有一些在平羅方言中不能用于“V+給介詞”,這些動詞可以用于“V+□[k?]/[k?]”和“V+去[k??]”結(jié)構(gòu),即平羅方言中可以與以下結(jié)構(gòu)搭配使用的動詞范圍從大到小為:V+去[k??]>V+□[k?]/[k?]>V給,而這些結(jié)構(gòu)在蘭銀官話的其他文獻資料中均使用“V給”結(jié)構(gòu)。

(二)其他差異

通過比較文獻中的例句與結(jié)構(gòu)類型,除第二章第一節(jié)中所述問題外,以《蘭州話中的“V+給”句——兼及甘寧青新方言的相關(guān)句式》(下文簡稱為《“V+給”句》)(王森、王毅,2003)中所述句式進行比較本文認為與蘭州方言存在主要差異并且在調(diào)查中未見的“給”字句主要有以下三種:

《“V+給”句》中所列“給+名/代(+不要)+V給予義+給(+賓)”結(jié)構(gòu)中的“我給那輸給了一百塊錢?!?,在平羅方言中為“我擱那輸了一百塊錢?!保町愅?8)、(69);《“V+給”句》中所列“你但不使了,給我借給?!薄拔鞴辖o他不要賣給。”在平羅方言中為“你但不使了,借給我。”“西瓜不要賣給他?!薄@顭槪?987)認為“蘭州話的實際情況卻是能在‘V給位置上出現(xiàn)的動詞包括能在普通話S1-S4里出現(xiàn)的所有動詞(即Da+Db+Dc)”,即朱德熙(1980)所述的S1:N1+V+給+N2+N3(我送給他一本書),能出現(xiàn)在S1里的動詞是包含給予義的Da類;S2:N1+V+N3+給+N2(我送一本書給他);S3:N1+給+N2+V+N3(我給他寫一封信);S4:N1+V+N2+N3(我送他一本書,我給他一本書);Db類動詞包括“偷、買、搶”等,表示取得義;Dc類動詞包括“炒、沏、打(毛衣)”等表示制作義,以上動詞都可以出現(xiàn)在蘭州方言“給NP+V給”結(jié)構(gòu)中。蘭州方言中的“給NP+V給”在平羅方言中為“V給NP”結(jié)構(gòu),平羅方言調(diào)查中未見“給NP+V給”結(jié)構(gòu)。

《“V+給”句》中所列“把+名/代+(動/形+補結(jié)果)+給+了”結(jié)構(gòu),在平羅方言中均未見同樣形式的“給”。例如“把人高興咂給了?!痹谄搅_方言中為“把人高興咂了?!?/p>

《“V+給”句》中所列“動/形(+不)+給(+呢)”結(jié)構(gòu)中,在平羅方言中一律沒有“給”,例如“豆子煮下半個小時煮爛給呢。”在平羅方言中為“豆子煮上半個小時煮爛呢”。兩者表達的內(nèi)容完全相同。

四、“給”字句演化過程

通過本文對平羅方言“給”字句的研究,其分布情況如下表所示,其中①②③④⑤可用于把字句中,①②⑤可以用于被字句中:

表1:平羅方言“給”字句結(jié)構(gòu)

①給+NP ②給給+NP ③給+NP+給 ④給+NP+給給 ⑤給給給+NP ⑥給+NP1+給給給+NP2

給+NP1+NP2 給給+NP1+NP2 —— —— 給給給+NP1+NP2 ——

NP1+給+NP2+NP3 NP1+給給+NP2+NP3 —— —— NP1+給給給+NP2 ——

V給+NP (給給+NP,V=給) —— —— —— ——

NP1+給+NP2 NP1+給給+NP2 NP1+給+NP2+給 NP1+給+NP2+給給 —— NP1+給+NP2+給給給+NP3

—— —— NP1+給+NP2+給+NP3 NP1+給+NP2+給給+NP3 —— ——

—— —— —— —— NP+給給給 ——

NP+給+VP —— —— —— —— ——

給+NP+VP —— —— —— —— ——

讓/叫NP+給VP —— —— —— —— ——

在有關(guān)蘭銀官話語序的研究中,劉丹青(2001a)認為部分蘭銀官話中存在與話題化無關(guān)的SOV語序,是在藏語等SOV語言的影響下形成SOV語序的,越靠近藏語區(qū)越明顯,還被叫作“藏式漢語”,見于青海西寧、甘肅臨夏等部分蘭銀官話中。不過這些方言同時也存在SVO語序,所以不是純的SOV類型。并且具備了格標記,使得賓語可以自由地前置。雖然是由藏語等SOV語言影響造成的,但賓語標記并不是借來的,而取自漢語語素。比如“時間我們哈不等。(時間不等我們)”中的“哈”。在考察漢語給予類雙及物結(jié)構(gòu)時,(劉丹青,2001b)認為西北蘭銀官話的給予句形式很多樣,并結(jié)合公望(1986)對蘭州方言的研究例句“他(把)書給我給了(第一個“給”是介詞)”認為公望把引出客體的介詞“把”放入括號,即可以省略,而引出與事的“給”沒有加括號??梢娞m銀官話傾向于把直接賓語作為間接格放在給予義動詞前用介詞引出,以介賓狀語式代替其他方言中的介賓補語式。這與蘭銀方言受到阿爾泰語言或藏緬語言影響產(chǎn)生SOV傾向(動詞居末傾向)有關(guān)。我們認為劉丹青(2001b)討論的蘭州方言中“他(把)書給我給了”,與本文所討論的“③給介詞+NP與事+給動詞”相同,動詞居末的特點可能是語言接觸產(chǎn)生的結(jié)果。

在蘭銀官話與阿爾泰語接觸的研究中,一些文章認為西北方言中動詞后虛化的“給”與阿爾泰語中表示“給予”義的動詞之間有一脈相承的關(guān)系,認為是語言接觸造成的。其中宋金蘭(1990)認為:“給”無論就其語法功能來看還是就其語音形式而言,都同阿爾泰語有關(guān),“給”是阿爾泰語言成分的直接影響和滲透下出現(xiàn)的。并且在文中以部分阿爾泰語例句與西寧方言進行了比較分析,論證了這一觀點。王景榮(2008)對比分析了“給”在東干語、烏魯木齊方言中作為動詞、介詞、語氣詞、表示“完成-為他”的體貌助詞的用法,認為體貌助詞“給”與突厥語“b?r/b?r/ber”體助詞相似度極高,但不能斷定是突厥語影響造成。陳志國(2011)認為新疆方言“V給”結(jié)構(gòu)并非來源于雙賓結(jié)構(gòu),而是受到阿爾泰語系SOV語序的影響,來源于經(jīng)過移位后的與格結(jié)構(gòu)。其移位步驟為:第一,由與格原型結(jié)構(gòu)推導(dǎo)形成SOV結(jié)構(gòu);第二,V與介詞“給”相互結(jié)合,形成“V給”結(jié)構(gòu)。整個“V給”結(jié)構(gòu)在詞匯化。彭嬿(2014)結(jié)合了語言學(xué)和語義學(xué)理論,分別論述了漢語“給”和維吾爾語中“b?r-”的語法化路徑的異同,認為“給予”義是二者語法化的基礎(chǔ),同時特定的構(gòu)式語境使得二者凸顯的語義焦點不同,在漢語普通話中“給”字的語法化為介詞凸顯目標義,而維語中的“b?r-”則凸顯終點義。連金發(fā)(2010)認為現(xiàn)代普通話里“給”的使役被動用法可能是南方方言或南方官話透過北方官話選取“給”將自身的[給]的使動及被動引入。李煒、石佩璇(2015)通過比較北京話與蒙古語、錫伯語認為北京地區(qū)和西北地區(qū)在歷史上曾與鄰近的阿爾泰民族有過長期而密切的文化接觸,文化的接觸不可避免地帶來語言的接觸。北京話、西北方言在與事介詞選擇上,呈現(xiàn)出與古漢語、南方方言的對立,而與阿爾泰語有較大程度的平行,不排除是語言接觸所導(dǎo)致的結(jié)果。

有關(guān)漢語“給”的語法化研究,蔣紹愚(2002)認為“給”的句式變換過程為“給予義動詞→使役標記→被動標記”。張文(2013)認為“給”的演化路徑為:

晁瑞(2013)通過對漢語“給”的語義演變研究,認為“給”的語義演變?nèi)缦拢?/p>

饒春(2014)通過對漢語“給”的語法化研究,所示“給”的歷時發(fā)展如下:

邢相文(2016)論述了在宋元時期,“V給”結(jié)構(gòu)出現(xiàn),其中動詞主要有“分、轉(zhuǎn)、賣、要”等。明朝時期,介詞“給”大量使用,“V給”中的動詞有較大擴展,如“量、賞、加、散、捎、送、退、丟”等單音節(jié)動詞,以及“燒化、開導(dǎo)、交付”等雙音節(jié)動詞。清朝以后,“雙音節(jié)動詞+給”得到了普遍發(fā)展,動詞有“交代、翻譯、解說、傳述、禪位、許配、捐獻、改嫁、引見、布施、轉(zhuǎn)告、贈送、送還”等。

結(jié)合上文平羅方言“給”字句的描寫分析,本文認為平羅方言中的“給”其語法結(jié)構(gòu)和語法特征并未脫離漢語中的“給”動詞、介詞、助詞的用法,并且“給給”實際上是“V給”結(jié)構(gòu)中“V=給”的形式,平羅方言中“V給”結(jié)構(gòu)中可作V的動詞非常多,類似的“給”也出現(xiàn)在晉語、中原官話、西南官話中,在官話方言中具有廣泛性。

另據(jù)我們對當?shù)貧v史的考察可見,寧夏平原自古就是我國西北地區(qū)重要的少數(shù)民族聚居地,一直存在語言接觸現(xiàn)象。元代時期跟隨蒙古人來到寧夏的回回軍留居人數(shù)非常多。經(jīng)過西夏末年的戰(zhàn)爭,元朝政府出于西北邊防、水利發(fā)展、屯田等軍事、經(jīng)濟因素的考慮,從全國簽發(fā)了不少色目人和伊斯蘭教徒到寧夏平原(張曉虹,1993)。這些人都成為當?shù)鼗刈宓淖嫦?。至明代,已形成回族聚居格局(林思雨?016)。本文所討論的平羅方言所處平羅縣位于寧夏北部,在清朝前期,平羅的回漢民族就保持著分片聚居的格局,這種格局保留至今。這樣的居住格局,也使當?shù)鼗貪h民族的語言長期保持了自己的特點。通過對50歲以上平羅當?shù)鼗貪h民族使用“給”字句情況的調(diào)查,我們認為當?shù)鼗貪h民族在使用“給”字句時也存在差異:

表2:平羅回漢民族“給”字句結(jié)構(gòu)分布

“給”字句 回 漢

給+NP 使用 使用

給+NP1+NP2 使用 使用

NP1+給+NP2+NP3 使用 使用

V給+NP 使用 使用

NP1+給+NP2 使用 使用

NP+給+VP 使用 使用

給+NP+VP 使用 使用

讓/叫NP+給VP 使用 使用

給給+NP 使用 部分使用

給給+NP1+NP2 使用 部分使用

NP1+給給+NP2+NP3 使用 部分使用

給給+NP 使用 部分使用

NP1+給給+NP2 使用 部分使用

給+NP+給 使用 使用

NP1+給+NP2+給 使用 使用

NP1+給+NP2+給+NP3 使用 使用

給+NP+給給 使用 部分使用

NP1+給+NP2+給給 使用 部分使用

NP1+給+NP2+給給+NP3 使用 部分使用

給給給+NP 使用 極少使用

給給給+NP1+NP2 使用 極少使用

NP1+給給給+NP2 使用 極少使用

NP+給給給 使用 極少使用

給+NP1+給給給+NP2 使用 極少使用

NP1+給+NP2+給給給+NP3 使用 極少使用

據(jù)此,本文認為“給介詞給動詞給助詞”和“給介詞NP受事/施事給介詞給動詞給助詞”在漢族中極少使用,幾乎不使用,而“給動給介/助”和“給介詞NP給動詞給助詞”在漢族中部分使用,說明這些并不是當?shù)貪h族人一直使用的“給”字句,而是在與當?shù)鼗刈褰佑|后有部分漢族開始使用的。當?shù)貪h族人有時會說“我們漢民不這么說,這是回民話”,與我們的調(diào)查統(tǒng)計結(jié)果一致。

基于調(diào)查材料和前人研究,本文認為平羅方言“給給”系當?shù)鼗刈鍧h語特點,并在回漢民族長期接觸中向漢族擴散,而回族漢語可能在形成中受到了阿爾泰語的影響,故“給給”的演化路徑為:

平羅方言“給”字句的發(fā)展路徑為:

基于對調(diào)查材料的分析,參考漢語“給”的語法化研究并結(jié)合平羅回漢民族使用“給”字句的分布情況,本文認為“給介詞給動詞給助詞”是“給介詞NP與事給動詞給助詞”中與事移至“給動詞給助詞”后或已知與事直接在句中省略的表達方式。平羅方言中回漢民族的“給”字句差異表現(xiàn)出“給介詞給動詞給助詞”的特殊用法來源于回族漢語,并影響了漢族漢語,而回族用法可能是受到了阿爾泰語影響的特點。

參考文獻:

[1]晁瑞.漢語“給”的語義演變[J].方言,2013,(3).

[2]陳志國.新疆方言“V給”結(jié)構(gòu)的來源和詞匯化[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11,(8).

[3]丁崇明.昆明方言語法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xué)碩士學(xué)位論文,2005.

[4]公望.蘭州方言里的“給給”[J].中國語文,1986,(3).

[5]洪波.“給”字的語法化[J].南開語言學(xué)刊,2004,(3).

[6]江藍生.近代漢語探源[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0.

[7]姜有順.烏魯木齊話“給給”結(jié)構(gòu)的介詞面貌[J].勵耘學(xué)刊(語言卷),2006,(2).

[8]蔣紹愚.“給”字句、“教”字句標被動的來源——兼談?wù)Z法化、類推和功能擴展[J].語言學(xué)論叢,2002,(26).

[9]寇鑫,袁毓林.現(xiàn)代漢語“給VP”結(jié)構(gòu)的及物性分析[J].漢語學(xué)習,2017,(6).

[10]寇鑫.簡論“給VP”結(jié)構(gòu)主觀性意義的歷史來源[R].北京:第二屆四校中文研究生學(xué)術(shù)營(北京大學(xué)、臺灣大學(xué)、澳門大學(xué)、香港大學(xué)),2016.

[11]李煒.蘭州方言給予句中的“給”——兼談句子給予義的表達[J].蘭州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1987,(3).

[12]李煒.清中葉以來使役“給”的歷時考察與分析[J].中山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02,(3).

[13]李煒.清中葉以來北京話的被動“給”及其相關(guān)問題——兼及“南方官話”的被動“給”[J].中山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04,(3).

[14]李煒,石佩璇.北京話與事介詞“給”、“跟”的語法化及漢語與事系統(tǒng)[J].語言研究,2015,(1).

[15]李志忠.北疆方言特色虛詞“給”書證[J].喀什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2005,(5).

[16]連金發(fā).臺灣共通語的詞匯重整[A].潘悟云等主編.研究之樂:慶祝王士元先生七十五壽辰學(xué)術(shù)論文集[C].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17]林思雨.明至清前中期寧夏行政建置與人口變遷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xué)碩士學(xué)位論文,2016.

[18]林濤.寧夏方言概要[M].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2012.

[19]劉丹青.漢語方言的語序類型比較[J].現(xiàn)代中國語研究(日本)創(chuàng)刊2期,2001a.

[20]劉丹青.漢語給予類雙及物結(jié)構(gòu)的類型學(xué)考察

[J].中國語文,2001b,(5).

[21]劉永耕.動詞“給”語法化過程的義素傳承及相關(guān)問題[J].中國語文,2005,(2).

[22]呂叔湘.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0.

[23]孟琮,鄭懷德等.漢語動詞用法詞典[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99.

[24][日]木村英樹(KimuraHideki).北京話“給”字句擴展為被2的語義動因[J].漢語學(xué)報,2005,(2).

[25]彭嬿.漢語中“給”與維吾爾語中b?r-的語法化對比[J].語言與翻譯,2014,(4).

[26]饒春.再議“給”的語法化過程[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14,(5).

[27]任永輝.寶雞方言的“給”字句[J].咸陽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2010,(3).

[28]沈明.太原話的“給”字句[J].方言,2002,(2).

[29]施關(guān)淦.“給”的詞性及此相關(guān)的某些語法現(xiàn)象[J].語文研究,1981,(2).

[30]石毓智.兼表被動和處置的“給”的語法化[J].世界漢語教學(xué),2004,(3).

[31]宋金蘭.青海漢語助動詞“給”與阿爾泰語言的關(guān)系[J].民族語文,1990,(2).

[32]孫立新.戶縣方言的“給”字句[J].南開語言學(xué)刊,2007,(1).

[33]王丹榮.襄樊方言“給”類句[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xué)中文系碩士學(xué)位論文,2005.

[34]王東.河南羅山方言的“給給”[J].語文研究,2008,(2).

[35]王景榮.東干語、漢語烏魯木齊方言體貌助詞研究[M].天津:南開大學(xué)出版社,2008.

[36]王森,王毅.蘭州話中的“V+給”句——兼及甘寧青新方言的相關(guān)句式[J].中國語文,2003,(5).

[37]邢相文.現(xiàn)代漢語“V+介+XP”結(jié)構(gòu)及相關(guān)問題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xué)對外漢語學(xué)院,2016.

[38]薛宏武,董繼和.西北話“給”字句形成的語法機制與類型意義[J].新疆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人文社會科學(xué)版),2011,(1).

[39]延俊榮.山西平定方言“給給”的使用條件[J].語文研究,2006,(3).

[40]于燕,曹新茹.蘭州話中的語言接觸痕跡[J].蘭州文理學(xué)院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15,(5).

[41]張安生.同心方言研究[M].北京:中華書局,2006.

[42]張惠英.說“給”和“乞”[J].中國語文,1989,(5).

[43]張文.近代漢語“給”的語法化演變研究[J].語言學(xué)論叢,2013,(47).

[44]張曉虹.論歷史時期寧夏平原成為少數(shù)民族聚居地的地理因素——以西夏黨項族、元代回回族為例[J].寧夏大學(xué)學(xué)報(自然科學(xué)版),1993,(3).

[45][日]志村良治(ShimuraRyouji).中國中世紀語法史研究[M].江藍生,白維輝譯.北京:中華書局,1995.

[46]中國地震局.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明清宮藏地震檔案(上卷)[Z].北京:地震出版社,2005.

[47]周磊.烏魯木齊話“給”字句研究[J].方言,2002,(1).

[48]朱德熙.與動詞“給”相關(guān)的句法問題[J].方言,1979,(2).

[49]朱德熙.語法講義[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82.

[50]朱德熙.包含動詞“給”的復(fù)雜句式[J].中國語文,1983,(3).

[51]Li,C.N.& S.A.Thompson,Mandarin Chinese:

A Functional Reference Grammar[M].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1.

A Study of gei in Pingluo Dialect

——Start on “gei(prep)gei(v)gei(aux)”

Zhang Ting,Chen Baoya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871,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fieldwork,the paper offers a case study of the meanings and functions of the word“gei”in Pingluo dialect of Lanyin Mandarin.It also analyzes the mechanism of“gei(prep)gei(v)gei(aux)”.Through comparing,this paper offer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Pingluo dialect and other dialects of Lanyin Mandarin.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on the grammaticalization of“gei”in Chinese,it presents that some functions of“gei”presen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rnal development of Chinese.Comparing the usage of“gei”by Hui nationality and by the Han nationality,it shows that the form“gei(prep)gei(v)gei(aux)”originated from Chinese of the Hui nationality,which might be influenced by Altaic,and then influenced Chinese of the Han nationality.

Key word:gei;Pingluo dialect;National differences;diffusion;contact

会东县| 定安县| 井研县| 东安县| 娄底市| 建湖县| 尼木县| 长葛市| 五寨县| 南雄市| 陇南市| 乌拉特中旗| 津南区| 朝阳市| 多伦县| 甘南县| 天门市| 内江市| 驻马店市| 竹溪县| 鄂州市| 双城市| 肃南| 新龙县| 南康市| 阿荣旗| 东莞市| 南昌市| 牟定县| 寿光市| 淳化县| 祁门县| 澄迈县| 合水县| 运城市| 仙桃市| 麻江县| 绥德县| 南丹县| 阳谷县| 龙井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