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鐵鈞
A縣站前街寬十五米,常常堵車,縣里決定加寬十米。街南側(cè)有多個住宅小區(qū),拓路只能動遷北側(cè)的平房。但一條巷口有棵高二十多米、四五個人才能圍抱過來的古樹,耄耋老人講,他記事起樹就這么粗,已有兩百多歲。
拓街的消息傳出,城內(nèi)人皆欣喜,但聽說修路要伐倒古樹,人們又開始激憤。為保護(hù)古樹,有人在樹周圍用鐵管焊起護(hù)欄,掛出“古樹受法律保護(hù)”“百年古樹、國之瑰寶”的牌子。伐樹不得民心,但路還要加寬,縣政府于是征集解決辦法。不久,有了三個較可行的方案:
一是“挪”:在古樹周邊五米外挖四米深溝,成十米見方的土坨,用鐵板焊接圍起,從溝底向里掘通,連樹帶土整體遷出。
二是“繞”:拆除街南四棟住宅樓,把路修成“月牙彎兒”,繞過古樹。
三是“拐”: 從街西頭向北修路,越過古樹再拐入站前街。
這天,縣政府召集會議討論方案,照例是政府辦杜主任做開場白:“三個方案已發(fā)給大家,請?zhí)岢鲆庖?,今天的會由董縣長親自主持?!彼涯抗廪D(zhuǎn)向董縣長。
董縣長說:“不要有顧慮,暢所欲言?!?/p>
靜了會兒,財政局長開腔了:“繞古樹要拆四棟樓,少拆行不?”
“不行,彎道弧度不夠,長廂大貨車會車容易刮碰?!苯煌ň珠L說。
財政局長嘆口氣:“四棟住宅樓一拆一建至少要五千萬,修路工程可沒這筆預(yù)算?!?/p>
國土局長說:“‘拐的方案省錢,往北是縣里的儲備用地,只動遷二十幾戶平房?!?/p>
城建局長欠欠身,說:“城內(nèi)主要街道應(yīng)該筆直,拐彎兒不合乎城市規(guī)劃。”
大家你言我語議論一個多小時,也沒提出什么新見解,董縣長說:“綜合大家意見,我看首選‘挪的方案,但要請專家論證,必須保證成活才能‘挪。如果不能實(shí)施再考慮‘繞‘拐的備用方案。”他說著環(huán)視一下眾人:“還有什么意見?沒有散會?!?/p>
人們合上記錄本,準(zhǔn)備離開,墻角處有人開腔:“我能說幾句嗎?”循聲望去,是個20多歲的年輕人。
董縣長問:“你是?”
杜主任忙說:“新來的勤雜員,小趙。”
董縣長說:“好,集思廣益,小趙,有什么想法?”
小趙說:“拆除路南一棟樓,就能騰出二十米空地,加上原有路面是三十五米,把路北外拓三十五米,修成直徑七十米的轉(zhuǎn)盤街,古樹正居中央?!?/p>
眾人“哄”地議論紛紛,待靜下來,董縣長說:“我們犯了個思維上的錯誤,面對障礙,應(yīng)該改變觀念,既不要挪,也不能繞,更不必拐,要多從有利方面考慮,去接納、包容,把它變成優(yōu)勢?!?/p>
他說著看眼手表:“時間還早,繼續(xù)開會研究方案。小趙,勤雜工作你先放幾天,參與方案策劃,你出主意不挪樹,我得挪挪你了。”
(編輯 高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