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春
我從小到大聽過最多的一句話是:“你(我)怎么(要是學習)這么愛學習呀(肯定比你強)!”每次我都會回答:“對啊,我就是愛學習呀?!?/p>
我是別人口中那個“學習好的孩子”,但我從來不和其他成績好的同學一起玩,原因只有一個:太累了。
好學生的圈子,大家學習都好,默認的規(guī)則是:如果取得同樣的成績,100%努力的人是書呆子,50%努力的人就是天才。
我上高中時在重點實驗班,老師按成績排座位。每天早上,坐在前兩排的同學,討論的不是前一晚的數(shù)學作業(yè)和物理大題,而是最新的電視劇。誰看的種類多,看的時間長,誰就在這場無聊的攀比中占了上風。
我的前桌是個好勝心極強的人,每天變著法講各種電視劇的進度。不僅如此,課間休息和午休時總抱著一本言情小說啃,還逢人就介紹。
但事實上,她媽,也就是我媽的同事,向我們描述,她每天看書看到凌晨3點。
而模擬考試前的課間操,簡直是演技的巔峰對決。走廊里充斥著這類臺詞:“我昨天玩游戲玩到半夜,根本學不進去?!薄拔乙彩牵∫豢跉獍研≌f看完了,我都怕一會兒在考場上睡著了。”“我這個月上課都沒認真聽,這次完了,完了?!?/p>
我在20多年的好學生生涯中,遇到過太多這樣的人。“學霸”們?yōu)榱俗C明自己是天才,裝作“不讀書也能取得好成績”來打擊和迷惑對手。另一方面,他們可能也怕,如果努力了卻沒有成功,會遭到別人的嘲笑:“你看他那么努力,不也就那樣?”
我理解這種心情,人總希望給自己留一點余地,失敗的時候起碼還可以說,自己只是沒有用功,而不是能力不行。
很多事情都是這樣。社交網(wǎng)絡(luò)上有一個博主,每天發(fā)各種美食圖片,說自己從不刻意節(jié)食減肥,也不鍛煉,但依然能保持完美身材。后來被粉絲扒出:事實上她從來不吃高熱量的食物,三餐控制得很嚴,每次拍完照食物不是分給同伴就是扔掉,而且他每天去健身房,從不間斷。
我大學同班有個男生,每天在宿舍戴著耳機,打開電腦上的視頻播放器,讓人以為他是在看電視劇。
實際上,他的視頻永遠是暫停狀態(tài),顯示屏的角落里是各種學習資料。有人經(jīng)過的時候,他還會故意頻繁敲擊鼠標,裝作在玩游戲。他還會時不時轉(zhuǎn)頭問室友:“哎,你們不殺兩把嗎?”
看到同寢室的同學在學習,他還會忍不住吐槽:“你學習好努力、好認真?。 笨吹绞矣殉鲩T,必定追加一句:“又去圖書館學習?。 弊约喝D書館碰見室友,立馬解釋:“來圖書館蹭會兒空調(diào),順便看看美女?!?/p>
這樣做真的好嗎?
自信的人不會阻止別人努力,只會讓自己加倍努力。之前看到娜塔莉·波特曼接受訪談,被問到怎么看待努力和幸運。她回答:“在學校的時候,總有人得到好成績之后還要說自己幾乎都沒學。我在心里說,我知道你學了。世上的確有人不用付出很多努力就能獲得成功,可能是因為幸運,但是我不期待自己是這樣?!?/p>
不可否認人需要幸運,但更需要的是努力。我覺得躲躲藏藏不讓別人知道自己有多努力,很不大方,這會讓努力了卻沒有得到回饋的人感到不公平。要誠實面對你獲得成功的過程,同時也不要對自己的努力孤芳自賞。
這樣才對。
摘自《讀者》校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