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文壇領袖、一代辭宗的沈約在《詩品》中居于中品,一些人認為鐘嶸評價有失偏頗,更有鐘嶸向沈約“求譽”不得而“報宿憾”的言論。筆者分析了《詩品》對沈約的品評,每一條均有理有據(jù)。鐘嶸與沈約的矛盾只是文學觀點上的分歧,尤其在聲律論上的矛盾?!对娖贰穼ι蚣s的評價相對客觀,將沈約置于中品有一定的合理性。
關鍵詞:《詩品》;鐘嶸;沈約
《詩品》是鐘嶸所著在文學批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一部詩學理論著作與詩學批評著作,鐘嶸利用品評的方式將詩人分為上、中、下三品,對所列一百二十三個詩人逐一批評,可謂是中國文學批評史上一部具有影響力的著作。沈約作為齊梁時代的文壇領袖,有“當時辭宗”之稱(《梁書·王筠傳》),居于《詩品》中品,有些人認為不合理,不僅如此鐘嶸與沈約的交往是否影響到鐘嶸的評價也稱為歷來所關注的問題。
一、《詩品》對沈約的品評
沈約位居《詩品》中的中品,《詩品》對沈約的評價是“觀休文眾制,五言最優(yōu)。詳其文體,察其馀論,固知憲章鮑明遠也。所以不閑于經(jīng)綸,而長于清怨。永明相王愛文,王元長等皆宗附之。約于時謝朓未遒,江淹才盡,范云名級故微,故約稱獨步。雖文不至其工麗,亦一時之選也。見重閭里,誦詠成音。嶸謂約所著既多,今翦除淫雜,收其精要,允為中品之第矣。故當詞密於范,意淺於江也?!?/p>
這里提到“觀休文眾制,五言最優(yōu)”。據(jù)《梁書·沈約傳》記載:“謝玄暉善為詩,任彥昇工于文章,約兼而有之,然不能過也?!笨梢娚蚣s的文章與詩歌都寫的很好,但是詩歌不如謝脁,文章不如任昉。《梁書·沈約傳》記載沈約著“《晉書》百一十卷,《宋書》百卷,《齊紀》二十卷,《高祖紀》十四卷,《邇言》十卷,《謚例》十卷,《宋文章志》三十卷,文集一百卷:皆行于世。又撰《四聲譜》,以為在昔詞人,累千載而不寤,而獨得胸矜,窮其妙旨,自謂入神之作,高祖雅不好焉。”根據(jù)這段歷史的記載,沈約在歷史、文學以及聲律方面均有建樹,可以說是一個博學之才?!对娖贰分饕u的還是五言詩,鐘嶸對于沈約的評價也多看重于他在五言詩方面的成就。
“詳其文體,察其馀論,固知憲章鮑明遠也?!辩妿V認為沈約的詩歌有學習鮑照的痕跡,晉代以來擬古、習古風起尤甚,而且在《詩品序》中鐘嶸就提及當時之士“謂鮑照羲皇上人,謝脁古今獨步?!笨梢姰敃r一些人對鮑照評價甚高,爭相模仿,但是“師鮑照,終不及‘日中市朝滿;學謝脁,劣得‘黃鳥度青枝?!??!对娖贰穼︴U照的評價是“宋參軍鮑照,其源出於二張,善制形狀寫物之詞,得景陽之諔詭,含茂先之靡嫚。骨節(jié)強於謝混,驅邁疾於顏延??偹募叶妹?,跨兩代而孤出。嗟其才秀人微,故取湮當代。然貴尚巧似,不避危仄,頗傷清雅之調。故言險俗者,多以附照。”一方面,鮑照創(chuàng)作“尚巧似”,據(jù)《魏晉南北朝文學批評史》分析“齊代興起了詠物詩的風氣。所詠對象最多是動植花鳥,更延吉樂器用具之類。王融、謝朓、沈約、柳惲、虞炎等文人都相約在一起作詠物詩。”可見“尚巧似”是當時的文壇風氣。不僅如此鮑照創(chuàng)作了很多大膽表露男女之情的艷情詩,非常注意對女性形態(tài)的描摹,而沈約也創(chuàng)作過不少艷情詩,《鬧爐詩話》卷二引馮定遠之言說:“至于沈、鮑,文體傾側,宮體滔滔,作俑于此。永明 、天監(jiān)之際 ,鮑體獨行,延之、康樂微矣。嚴滄浪于康樂之后不言延之,又不言沈、謝,則齊、梁聲病之體不知所始矣。不言鮑明遠,則古體紅紫之文不知其所法矣,雖言徐、庾,亦忘祖也”。另一方面,鮑照創(chuàng)作過不少樂府詩,他的詩歌有險俗的特點,這一點與沈約的文學創(chuàng)作觀點類似,沈約也在創(chuàng)作上追求語言淺顯易懂,而且提出“文章三易”之說。
鐘嶸明確的指出沈約詩歌的特點,“所以不閑于經(jīng)綸,而長于清怨?!边@里是說沈約不善于寫應制之作,更擅長寫清憂愁怨之詩。《南史·蕭子云傳》就有記載沈約所撰的應制之作“多舛謬”,可見鐘嶸評價也是依據(jù)事實?!霸埂痹凇对娖贰分谐霈F(xiàn)的頻率很高,鐘嶸評價詩人尤其是中、上品詩人經(jīng)常用到怨,牟世金指出“托詩以怨”為鐘嶸論詩的主要特點?!霸埂痹闯鲇凇冻o》曹旭認為這里的“怨”代表了漢魏以來以悲為美的思想。沈約的父親就是犧牲于政治斗爭,他自己也一生也是小心翼翼的伴君左右,最后更是遭皇帝斥責畏懼而死,所以他所作詩歌不免帶有幽怨之感。沈約很是出名的一首《別范安成》“生平少年日,分手易前期。及爾同衰暮,非復別離時。勿言一樽酒,明日難重持。夢中不識路,何以慰相思?”這首詩作于作者晚年,同樣是離別,晚年的離別更顯凄涼,有可能次去一別或是訣別,整首詩不僅能讀出作者離別的不舍,更多的讀出詩人內(nèi)心的凄涼,人到晚年不復當年,年輕時的凌云壯志如今不再,再加上長期處于政治斗爭中,此時又與皇帝生出嫌隙,讀起來深深感受到作者的怨情。
“永明相王愛文,王元長等皆宗附之。于時謝朓未遒,江淹才盡,范云名級故微,故約稱獨步。雖文不至其工麗,亦一時之選也。見重閭里,誦詠成音。嶸謂約所著既多,今翦除淫雜,收其精要,允為中品之第矣。故當詞密於范,意淺於江也?!辩妿V在這里分析了沈約在當時文壇獨立風騷的原因,謝朓詩歌還沒有達到遒勁的水平,江郎才盡,范云在當時地位不高名聲不顯露,所以沈約才顯得尤為突出,曹旭的《詩品箋注》引古直箋“《南史·沈約傳》曰:‘謝玄暉善為詩,任彥昇工于文章,約兼而有之,然不能過也。然則‘約稱獨步,僅永明詩爾。” 所以說可以稱之為“一時之選”??梢钥闯錾蚣s的詩歌成就主要在永明時期,而且《文選》所收入的沈約永明時期的作品也較其他時間段的多。這里所說的“見重閭里,誦詠成音”,而且在《詩品序》中也寫到“至如平上去入。則余病未能;蜂腰、鶴膝,閭里已甚?!?,這里指沈約在聲律方面的成就,他將“四聲八病”之說運用于詩歌創(chuàng)作之中,所以詩歌讀起來朗朗上口,一時之間傳誦廣泛。鐘嶸運用比較批評的方式將詩人進行橫向比較,評價沈約“故當詞密於范,意淺於江也?!边@里說沈約詩歌比起范云詞采細密,但是較江淹浮淺。
二、鐘嶸評價沈約是否客觀
(一)依據(jù)《詩品》的批評觀點與審美傾向
沈約作為一代文壇領袖甚至是“一代辭宗”被鐘嶸置于中品是否合適呢?鐘嶸對沈約的評價是否客觀恰當呢?首先對沈約的評價鐘嶸認為他“憲章鮑明遠”,而鮑照在《詩品》中也處于中品的位置,鮑照源出于“二張”,“二張”中張協(xié)居于上品,二張華也在中品?!岸垺痹闯鲇谕豸?,王粲源出于李陵,李陵源出于楚辭,所以這一脈多是發(fā)凄愴之詞,多“怨”這與鐘嶸所欣賞的“骨氣奇高,詞彩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粲溢今古,卓爾不群” 還是有一定差距的,鐘嶸評價曹植用的是“情兼雅怨”,“雅”出于《詩經(jīng)》,“怨”源出于《楚辭》,這兩種情感對比之下鐘嶸更看重的是《詩經(jīng)》所代表的“雅”,所以屬于《楚辭》這一脈的詩人不如屬于《詩經(jīng)》一脈的詩人評價高。在風格“文”與“質”的比較下,鐘嶸看重的是“質”,這其中最明顯的就是王粲與劉楨的比較,劉楨“氣過其文”而王粲“文秀而質羸”,雖然這兩個詩人沒有明顯的比較,但在對曹植的品評中鐘嶸提到“故孔氏之門如用詩,則公干升堂,思王入室,景陽潘陸,自可坐于廊廡之間矣。”可見對劉楨的看重,而這里并沒有提及王粲。評價沈約的時候鐘嶸沒有提及“質”這一方面,只是說“雖文不至其工麗,亦一時之選也?!?,可見沈約在“質”的方面確實不被鐘嶸看重。就鐘嶸所持的美學觀點可見將沈約置于中品是有一定道理的。
“沈謝”并稱,如杜甫有詩《哭王彭州掄》詩:“新文生沈謝,異骨降松喬?!背鹫做椬ⅲ骸吧蛑x、沈約、謝靈運?!保蚣s在詩歌方面的成就不如謝朓,既然謝朓列在中品,沈約也就沒有理由列在上品。
其次,鐘嶸明確指出沈約學習鮑照,而在《詩品序》中就提到“次有輕薄之徒,笑曹、劉為古拙,謂鮑照羲皇上人,謝朓今古獨步。而師鮑照,終不及‘日中市朝滿學謝朓劣得‘黃鳥度青枝?!?,這是對當時文壇風氣的看法,這里明確提出了世人學習鮑照但并沒有得其精髓,結合歷史上沈約對謝朓的評價謂“二百年來無此書”(《南齊·謝朓傳》)很可能這里所指的就是沈約。說沈約學習鮑照,而鮑照在《詩品》中也只是被列為中品,可見鐘嶸對鮑照評價不高?!赌淆R書·文學論傳》指出鮑照“雕藻淫艷”的特點,這與鐘嶸所推崇的“文兼雅怨,體披文質”的詩歌理想顯然是不相符合的。鮑照最鮮明的特點就是“尚巧似”“不避危仄”,劉勰雖然沒有直接批評鮑照,但對他的詩風也是流露出不滿的,《文心雕龍·體性》就指出“新奇者,擯古棄今,危側趣詭者也”,這就在一定程度上批評了鮑照“不避危仄”的風格。鮑照在當時評論家眼中地位不算高,學習他的沈約地位自然不會高。
《詩品》中對范云的評價是“故當淺于江淹,而秀于任昉。” 可以看出在鐘嶸心目中,江淹詩歌比較深奧,范云淺于江淹,沈約也淺于江淹。而且江淹與范云都在《詩品》中品,沈約深意方面不如江淹,因此置于中品也是較為合理的。
《詩品》上品十二人,其中漢代三人(包括古詩在內(nèi)),魏三人,晉五人,宋一人,可以看出這其中沒有齊梁時代的文人。沈約永明時期詩歌創(chuàng)作最為優(yōu)秀,而永明時期沒有一人在上品。與沈約同時代的鐘嶸當時的文壇風氣極為不滿“今之士俗,斯風熾矣。才能勝衣,甫就小學,必甘心而馳騖焉。於是庸音雜體,人各為容。至使膏腴子弟,恥文不逮,終朝點綴,分夜呻吟。獨觀謂為警策,眾睹終淪平鈍?!薄Ec鐘嶸同時代的劉勰也提出“自近代辭人,率好詭巧,原其體貌,訛勢所變,厭黷舊式,故穿鑿取新。察其訛意,似難而實無他術也,反正而已。故交反正為之,辭反正為奇?!?,可見劉勰也意識到倒是文壇風氣不正,人們一味追求新意喪失了雅正的傳統(tǒng)。鐘嶸作《詩品》進行品評有一部分原因就是為了糾正當時的文壇風氣。所以根據(jù)鐘嶸的文學批評觀將沈約放在中品不無道理。
參考文獻:
[1](唐)姚思廉撰. 梁書. 北京:中華書局, 2000.01
[2](南朝梁)鐘嶸著. 詩品箋注.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9.12.
[3]王運熙,楊明著. 魏晉南北朝文學批評史.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9.06.
[4]羅春蘭.“憲章鮑明遠”:沈約對鮑照的接受[J].求索,2005(01):153-156.
[5]牟世金.鐘嶸的詩歌評論[J].文學評論,1962(02):1-16.
[6]謝思煒評注. 杜甫詩.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5.06.
[6](梁)蕭子顯撰;陳蘇鎮(zhèn)等標點. 南齊書 1-59. 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5.
[7](南朝梁)劉勰著 詹瑛義證. 文心雕龍義證( 上). 上海古籍, 2010.
作者簡介:謝盈紅,女,江西師范大學文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為中國文學批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