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夢之澤
1927年6月,王國維在頤和園投水自殺。自殺的原因有很多,但窮困肯定算一個。
王國維一生的起點不高:考中過秀才,但沒有中過舉。他只好去上海打工,幫人做抄抄寫寫的工作。因為有才華,他認識了當時正在主辦某文學社的羅振玉,不但得到羅振玉的資助,后來雙方還成了親家。
而這也成了王國維一生的拐點。清朝滅亡后,王國維像羅振玉一樣,成了遺老。本來以王國維的身份,和遺老根本沾不上邊。畢竟做遺老是要本錢的:要么中過進士,要么做過幾任官,要么家里很有錢,熱衷維護綱常明教……但王國維一樣也沾不上邊。
而且在上海期間,王國維研究的一直是比較現代的康德哲學,還學外語。按說他的頭腦完全是清醒的、近代的,但認識了羅振玉,進入了遺老圈后,他的思想完全變了,感覺自己是可以憑借當遺老來改換家世、光耀門楣的,于是鐵了心要做遺老。
很多人慨嘆,王國維如此頭腦清晰的人為什么會做遺老?很簡單,他進了遺老圈子,以他們?yōu)榘駱樱胱兊糜惺看蠓驓狻⒂绣X、有地位,和他們平起平坐,成為簪纓世家。
這其實也怨不得王國維。對富貴的追求是人的天性,同樣,對貴族的景仰也是人的天性。
1922年,真正沐浴過歐風美雨的胡適在接到廢帝溥儀的電話時,都不由得誠惶誠恐。當然不是因為溥儀這個人多么牛,而是溥儀的身份震懾了胡適——雖然溥儀僅僅是個廢帝,但他身后是高貴的愛新覺羅家族以及這個家族所書寫的近三百年的中國歷史。胡適的惶恐也并非因為他腦中沒有肅清封建余毒,而是人在貴族面前不由自主的卑躬屈膝。
相比留洋博士胡適,出生于海寧(今屬浙江嘉興)鄉(xiāng)下的窮小子王國維又能怎么樣呢?
1923年,當王國維驟然得到溥儀賜予的“南書房行走”的官職時,心中激動不已。雖然這個五品官職有些虛幻,連官俸都沒有,但身份上的榮耀讓王國維很滿足。尤其是兩年后,王國維又接到清華國學研究院的聘請,成為國學導師,月薪400塊大洋。此時,他覺得自己終于擺脫了窮賤,不管是身份還是家境,都可以和自己的恩人兼姻親羅振玉平起平坐了??墒乾F實很快將他的夢擊得粉碎。
第二年,王國維的長子病逝,留下一個遺孀,也就是羅振玉的女兒。不管王國維當時的反應,羅振玉堅決把女兒接走,并將王國維寄來的長子遺產全部退回。為此,王國維產生了難以想象的激烈反應,乃至兩人歷經多年鑄就的交情也從此割斷。
為什么會有這樣激烈的反應?因為王國維恍然發(fā)現,在他的姻親眼里,他仍是窮賤之人。不管他現在是不是南書房行走.也不管他是不是名震天下的國學導師、月薪達到了400塊大洋——跟一般人比,可能算很牛,可是跟羅振玉這樣的遺老比,他發(fā)現自己的地位和經濟狀況依舊沒有什么改善。而且羅振玉竟然接回了女兒,還不屑要王國維的錢,這不明擺著是看不起他嗎?
地位不平等的兩個人永遠不可能成為朋友,更不可能平起平坐。這個發(fā)現大大震撼了王國維,摧毀了他內心的最后一道防線。于是,內外交迫的王國維最終選擇了跳水。
《禮記·檀弓》里,子路說:“傷哉貧也,生無以為養(yǎng),死無以為禮也?!边@是何等沉痛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