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傳福
母親60多歲了,她經(jīng)常在視頻里和外甥女用普通話聊天,惹得我們哈哈大笑。不過,她對普通話孜孜不倦的學習精神的確讓我們佩服。
外甥女出生后就由母親一手帶到3歲,在母親的教導(dǎo)下說得一口地道的四川方言。后來,外甥女離開母親去了外地,在上海生活多年的她,如今說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話,發(fā)音吐字非常清楚。
幾年前,母親用四川方言和外甥女聊天,外甥女一臉懵懂,表示“聽不懂”。母親只得反反復(fù)復(fù)地說,想讓外甥女明白她的意思,最后,外甥女干脆來了一句:“外婆,我真的聽不懂,請說普通話。”母親一臉無奈,愧意頓生。要不是妹妹偶爾在一旁翻譯,整個聊天過程也許就是母親同一句話的不斷重復(fù)。
母親從小在農(nóng)村長大,沒上過學,讓她說普通話真是難為她了。一直以來,母親對有文化的人羨慕不已,哪怕是對我還在念小學的女兒。偶爾,女兒在全家人面前表演朗誦或演講,總會贏得母親熱烈的掌聲。
為了和外甥女更好地聊天,母親跟我女兒學起普通話,虔誠得如同一個小學生。母親不懂拼音,學習普通話只能一句一句地說,所以她要說什么,便讓女兒教什么,直到念得清楚、別人能聽懂為止。
“外婆想你得很,你想外婆不?”母親說一句,女兒就用普通話跟著說一句,然后母親再比對著反復(fù)練習。母親沒有語感,就算比對著說,也難免走音跑調(diào)??v然如此,母親仍舊在女兒的反復(fù)糾正下,一字一句地認真練習,大有“不到黃河心不甘”的意思。
一天學會一句普通話,成了母親的“必修課”。每天女兒放學回到家,母親便迫不及待地端來凳子和女兒坐在一起,認真地開始學習。
一個多月過去了,母親漸漸有了一定的語感,看著她的進步,我們不禁為她高興并給予鼓勵。還真別說,母親真的上癮了,從一天學會一句增加到一天學會兩句。
去年冬天,母親患了一場嚴重的感冒,打針吃藥都沒作用,最后還進了醫(yī)院輸液。在醫(yī)院里,哪怕聲音沙啞,母親仍舊不停地小聲練習,當時醫(yī)院里的護士還以為母親頭腦有問題,當?shù)弥赣H是練習普通話后,她們?nèi)夹α耍赣H也笑了。
“現(xiàn)在可以聊天了,您這普通話能讓人聽懂了?!本驮谀赣H出院那天,我扶著她走在回家的路上,一本正經(jīng)地告訴她。她看著我,半信半疑。
當天晚上,母親打開微信,又和外甥女聊起天來,我們在旁邊聽著她們的對話。
“外婆,你什么時候?qū)W會了普通話?”“剛給(跟)你姐姐學的?!绷奶飕F(xiàn)場,母親將“跟”字說成了“給”,女兒馬上打斷,現(xiàn)場給予糾正。一場聊天,雖然多次被打斷,但是不用翻譯,外甥女已經(jīng)能聽懂母親說的話了。
為了讓母親獲得更大的進步,我們家開啟了普通話交流模式,為母親創(chuàng)造一個真實的語境。
經(jīng)過一年多的練習和實踐,母親的普通話雖然離標準水平還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已經(jīng)能讓人聽得懂了,說起來也不像當初那樣別扭。
“外婆的普通話怎么樣?”“好,外婆真厲害?!比缃?,每次和外甥女聊完天,母親總會臭美一下,沉浸在一種幸福的自信里。而我們,總會在這個時候給母親投去贊賞與鼓勵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