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中的神秘生活
德齡“公主”,原名裕德齡,1886年出生于武昌,后在荊州度過了童年時光。1894年,甲午戰(zhàn)敗,清廷一時間陷于被動局勢之中,急缺一名駐日本公使。1895年5月15日,張之洞便力薦裕德齡之父裕庚出使日本。由于事態(tài)緊迫,皇帝便當場應(yīng)允,馬上將裕庚升為“四品京堂”以培養(yǎng)資望,并于同一份諭旨中,宣布由他“充出使日本大臣”。因此,自1895年開始,年僅9歲的德齡以及全家人隨父親先后出使日本和巴黎,直到1903年春天回到北京。數(shù)年國外生活,使當時年紀尚小的德齡大開眼界,她不僅學(xué)會了多門外語,精通各國國情,還具有開闊的視野和淵博的學(xué)識,成為了一名知識女性。
1903年,慈禧從慶親王口中得知裕庚的女兒通曉外文及西方禮儀,便下旨召裕庚夫人帶德齡、容齡姐妹到頤和園覲見。就這樣,聰慧、善良的德齡走進了充滿神秘、詭異又異常險惡的皇宮??蓾M懷美好向往的她并不知道,在這里,她將窺見一個沒落王朝在歷史的煙云中,慢慢走向衰亡的最后掙扎。
德齡就像一只報春的燕子,“中西合璧”的她,給閉塞的清宮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帶來了一次次東西方文化的碰撞。德齡憑借著自己出色的外語才能和天生伶俐的口才,成為了慈禧的御用翻譯官。據(jù)記載,德齡在宮中的那段時間,不僅要給慈禧當翻譯,她還有過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工作,那就是教光緒皇帝學(xué)英語。她在《清宮二年記》里,有著對光緒帝這樣的記錄:“他屢次告訴我對于自己國家的抱負,希望中國幸福。他愛他的百姓,逢到饑荒水旱的時候,他幾乎愿意犧牲一切來救他們,我可以看出他對這些事情是如何的關(guān)切?!?/p>
光緒皇帝無常的性格一開始讓德齡很是奇怪,但在漫長的相處歲月中,德齡從光緒口中得知了在自己進宮前,這座華麗宮殿背后那些不堪的往事,她也就終于明白了光緒多變的緣由。
在宮中留下最后一張照片
授課的過程中,兩人談天說地,而他們更多討論的是關(guān)于國家、關(guān)于變革與維新的事情。光緒帝的聰明與通達,深深影響著德齡,她對光緒又崇敬,又同情。
日子就這么一天天過去,慈禧對德齡的信任逐步加深,她讓德齡常伴自己左右,而且還給她新增了一項工作:口譯英文報紙和簡訊給自己聽。一日,德齡為太后翻譯關(guān)于戰(zhàn)爭的消息的時候,一條新聞引起了德齡的注意,新聞的大致內(nèi)容是:維新運動的領(lǐng)袖康有為已從巴達維亞(今雅加達)到達新加坡。德齡覺得時機已到,便把這條信息一并讀了出來,想看看慈禧的反應(yīng)。不料,慈禧聽后大驚,并憤怒地告訴德齡:康有為是中國的禍首,自從皇帝見了他,便想維新!她批判康有為是個叛徒,怒斥他們想先囚禁自己再推行新政。也就在這個時候,德齡初入皇宮時那滿腔的熱血與抱負被徹底打碎,看著已經(jīng)極度沒落的王朝正一步步走向懸崖,自己卻又什么都做不了,德齡很絕望。
1904年10月,慈禧七十大壽日臨近了,為了布置太后大壽,宮里宮外忙開了鍋,恰逢十日前又下了大雪,布置起來就更麻煩了,可太后卻興致很好,她特別喜歡在下雪天出游,因此她找來德齡姐妹陪她共賞頤和園,還專門叫來了德齡的哥哥,稱這是照相的大好日子。當一眾人到達頤和園時,那里已是一片銀白的冰雪世界了。走在厚厚的雪中,腳下那咔嚓、咔嚓的清脆響聲,就像是一首雪中交響曲。德齡畢竟還是一個年紀尚輕的孩子,看到眼前的美景,她暫時忘卻了在宮中所見的一切,忘卻了心里的遺憾。在這張照片里,她親昵的挽著慈禧,沉浸在這潔白無瑕的世界里。但他們誰也不曾想到,這是她們在宮中留下的最后一組照片。
1905年,德齡收到父親病危的電報,便決定立即去上海。臨行前,她向?qū)m中各人與慈禧話別,人人都哭泣不止,太后也哭,大家都希望她盡快回到宮里。光緒親自趕來,卻一直站在一旁一言不發(fā),神情流露著不舍,直到德齡起身要離開,他才突然用德齡教給自己的英文與德齡作別。然而此時的二人都心知肚明,這一別恐怕是再也不可能相見了。果然,裕庚于1905年12月18日逝世,德齡戴孝百日,終究很難再回宮了。
呼吁和平的“公主”
那么,離開皇宮后的德齡又是怎么以公主的身份成名的呢?這件事還要從德齡離宮后開始講起。當時,德齡在上海認識了美國駐滬副領(lǐng)事賽迪斯·雷蒙德·懷特,兩人一見鐘情,遂墜入愛河。很快,1907年5月,德齡便不顧閑言碎語,與懷特在上海舉行婚禮,并在上海開始了自己新的生活。
此時的德齡,雖然離宮已久,卻還惦念著宮中的生活??勺屗f萬沒有想到的是,在自己離宮三年以后,竟然同時得到了光緒與慈禧的死訊!得知這一消息的德齡心情非常復(fù)雜,她知道,在歷史的洪流中自己的力量太過微小,但心中仍對自己當時的無力和妥協(xié)感到遺憾和內(nèi)疚。她還能做什么?就在此刻,德齡做出了一個改變她一生的決定——寫作。說寫就寫,很快,1911年,德齡的第一本英文回憶錄就誕生了,那就是《清宮二年記》。
由于這本書獨特的視角和鮮為人知的故事,以及德齡作為親歷者的特殊身份,《清宮二年記》在上海出版并發(fā)行海內(nèi)外,頓時引起了轟動,自此一鳴驚人,一版再版,成為當時流行一時的暢銷書。自《清宮二年記》問世以來,德齡在中外文壇上嶄露頭角,聲名鵲起,再加上她擅長用英文書寫清宮秘聞的特征,很快在海外也引起了強烈反響,這也大大激發(fā)了德齡以晚清宮廷生活秘聞為題材的創(chuàng)作熱情。她的書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下了清宮生活珍貴的史料,讓外國人更深刻的了解到了當時的中國。也就在這個時候,德齡“公主”這個名號在國外流傳開來。
“公主”這個錯誤是第一位譯述她作品的一位外國人所鑄下的,他只草草地譯出了“princess”這一個字,卻并沒有考慮到在中國還有公主、郡主之分。德齡發(fā)現(xiàn)后,也將錯就錯,干脆就以“德齡公主”作為自己的筆名登在了書上。
不久后,德齡隨丈夫搬到了美國洛杉磯。雖然離開了祖國,但德齡救國的熱情依舊沒有熄滅。在美國,德齡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公益集資上,為了幫助積貧積弱的中國,她去各處發(fā)表演說,只要籌夠了物資和金錢,她馬上便會轉(zhuǎn)送到中國。與此同時,德齡還跟丈夫在美國生下了一個兒子,過上了一個正常女人的家庭生活,故事到這里好像就應(yīng)該結(jié)束了,可事事總不會如人所愿,善良的德齡并沒有因此而得到幸福的結(jié)局。1944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伯克利的卡爾頓酒店前,發(fā)生了一起慘烈的意外車禍,一個亞裔女子在酒店前繁忙的十字路口被一輛飛馳而來的送貨卡車撞倒,當場不治身亡。這個女子就是德齡。事后,警察久久不能聯(lián)系到她的家人,而在德齡身后的酒店房間里,也并沒有找到她丈夫和兒子的任何物品。經(jīng)過調(diào)查得知,德齡已經(jīng)孤身在這個酒店居住了兩年。
原本擁有幸福美滿家庭的德齡,怎么會如此孤獨的死去?德齡在美國的這幾年究竟都經(jīng)歷了什么?
德齡與丈夫懷特結(jié)婚沒幾年,便生下了兒子小賽迪斯,他天生聰明伶俐,可是好景不長,小賽迪斯還沒能嘗到人世間的酸甜苦辣,便得了肺炎,最終醫(yī)治無效而亡。在兒子去世后不久,丈夫懷特也移情別戀,離開了德齡。
1935年秋,傷心至極的德齡曾最后一次獨自回國探親,她在上海逗留了很長一段時間,意在排遣心中愁緒。抗戰(zhàn)期間,宋慶齡在香港發(fā)起組織保衛(wèi)中國同盟,發(fā)動海外華人、華僑同仇敵愾,共御外侮。在保衛(wèi)中國同盟舉辦的“中國之夜”和“一碗飯”運動中,德齡曾追隨于左右,為了給抗日軍民籌集經(jīng)費和物資做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