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本作文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棵小桃樹,懷抱著夢想的種子,艱難地伸出一點新綠,再到轟轟烈烈地想要開花,歷經(jīng)風(fēng)雨,又慌亂地零落。雖然曾千百次地俯下身去,但總會有一顆花苞,在枝干的頂端晃動,閃爍著淡淡的微光。
請堅信,總有一天,夢想會開花!
【語句集萃】
1.我深深閉了柴門,佇窗坐下,看我的小桃樹兒在風(fēng)雨里哆嗦。纖纖的生靈,枝條已經(jīng)慌亂,桃花一片一片地落了,大半陷在泥里,三點兩點地在黃水里打著旋兒。啊,它已經(jīng)老了許多呢,瘦了許多呢,昨日楚楚的容顏全然褪盡了。
解讀:“纖纖的生靈”本就弱小,再加上一場風(fēng)雨的摧殘,枝條在風(fēng)雨中“慌亂”得毫無方向,而片片桃花落地的情景更讓人感覺凄涼。桃花第一次開,本應(yīng)是“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但在風(fēng)雨中卻“哆嗦”“慌亂”了。擬人修辭的運用,生動地展現(xiàn)了小桃樹在風(fēng)吹雨打下的無助情狀。
2.它長得很委屈,是彎了頭,緊抱著身子的。第二天才舒開身來,瘦瘦的,黃黃的,似乎一碰,便立即會斷了去。
解讀:瘦是一種形態(tài),黃是一種顏色。又瘦又黃,就只能說是一種病態(tài)了?!八L得很委屈,是彎了頭,緊抱著身子的”一句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點出了小桃樹此時的狀態(tài)——像人一樣,充滿了委屈。
3.但是,我慢慢發(fā)現(xiàn)我的幼稚,我的天真了,人世原來有人世的大書,我卻連第一行文字還讀不懂呢。
解讀:在這里,作者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將人世比做大書,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自己對人世的認識還處在一個膚淺的階段,體現(xiàn)了社會的錯綜復(fù)雜和自己的幼稚天真。
4.我曾去看過終南山下的夾竹桃花,也去領(lǐng)略過馬嵬坡前的水蜜桃花,那花兒開得火灼灼的,可我的小桃樹,一顆“仙桃”的種子,卻開得太白了,太淡了,那瓣片兒單薄得似紙做的,沒有肉的感覺,沒有粉的感覺,像是患了重病的少女,蒼白白的臉,又偏苦澀澀地笑著。我忍不住幾分憂傷,淚珠兒又要下來了。
解讀:肉是一種質(zhì)感,粉是一種顏色。好好想一想,如果一朵花既沒有質(zhì)感,又沒有好看的顏色,那就實在太不起眼了,不是嗎?
選段中,作者既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桃花的單薄弱?。挥诌\用擬人修辭,將花開得慘白狀比做患了重病的姑娘,盡顯小桃樹的凄慘。
5.雨還在下著,我的小桃樹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掙扎起來,一樹的桃花,一片,一片,濕得深重,像一只天鵝,羽毛漸漸剝脫,變得赤裸的了,黑枯的了。然而,就在那俯地的剎那,我突然看見那樹的頂端,高高的一枝兒上,竟還保留著一個欲綻的花苞,嫩黃的,嫩紅的,在風(fēng)中搖著,抖著滿身的雨水,幾次要掉下來了,但卻沒有掉下去,像風(fēng)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燈,閃著時隱時現(xiàn)的嫩黃的光,嫩紅的光。
解讀:選段中,作者先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小桃樹像雨中的天鵝一樣,任憑風(fēng)雨摧殘,是多么的孤獨、無助與絕望。緊接著,筆鋒陡然一轉(zhuǎn),發(fā)現(xiàn)“高高的一枝兒上,竟還保留著一個欲綻的花苞”,這里將“欲綻的花苞”比作“風(fēng)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燈”,體現(xiàn)了小桃樹頑強的生命力。
【閱讀鏈接】
遠去如花
曾經(jīng)有很長的一段日子,一直慨嘆自己生命中的那些幸福過、快樂過的往事都已逝去,無影無蹤,洶涌地奔向眼前心底的,似乎都是不被預(yù)料的挫折和坎坷。就仿佛人生一下子進入了漫漫長冬,春暖花開卻成了遙不可及的夢里風(fēng)景。
想起春暖花開,便想起那一年在一個偏遠的山村小學(xué)當(dāng)代課教師時,班上一個叫李葉葉的女生。那是一個貧窮落后的地方,甚至連電都不通。每一家都是破敗的石頭房,斑駁腐朽的木板圍墻和院門。正值夏天,我去李葉葉家家訪,一進院子,立刻被一片花的世界包圍。滿院的花兒,在風(fēng)中輕吐著縷縷芬芳,一時間,我愣在那里。之前也曾走訪過許多學(xué)生,幾乎每一家院里都凌亂至極,不是堆著木頭就是石頭,像眼前這片炫目的燦爛,讓我有一種很不真實的感覺。
李葉葉的母親告訴我,那些花都是李葉葉栽種的,而且每天都去井邊提水澆灌,已經(jīng)三年了。十三歲的李葉葉對我說:“我不喜歡院子里那么臟、那么亂,雖然我們每家都很窮,可是種些花也不用花錢,就是多去提幾趟水,又能累到哪兒去!老師你看,這一院子的花,出來進去的,看著心里也舒坦!”
第一次,在這個貧困的山村,我看到了一種美好的希望。之前,看著每一家的蕭條,看著每一張臉上的麻木,心里就泛著無由的沉重,似乎只有在那些學(xué)生的臉上,才能看到一種生機,卻也擔(dān)心他們以后會像父輩那樣在這貧窮的風(fēng)霜里滄桑了笑容。
還有一年,客居在沈陽。那時剛剛大學(xué)畢業(yè)不久,在這個城市里艱難地為夢想而奔波勞碌。住在城市邊緣的一個破舊的二樓里,每天要穿越大半個城市去上班,基本兩頭不見太陽。就這樣一天又一天,直至世事的風(fēng)霜讓心中的夢想蒙塵。
一個周日,起得晚,推開窗,很好的陽光,六月的空氣帶來城市外的清新。驀然間,我聞到一種淡淡的清香,四下張望,見對面的平房里,一個女人正往窗臺上擺花盆,花盆里綻放著幾朵小小的淡黃色的花。這一刻,向來對花卉不感興趣的我,忽然間仔細端詳起那盆花來。植株極矮,花朵也小,一種很淺淡的香,似乎隨時都會消散于空氣中,只有在心平氣和的時候才能嗅到。雖然我根本不認識那盆花,但在那個上午,卻被它長久地吸引了目光。
終于,午后去向那個女人請教,那是一個坐著輪椅的殘疾人,我知道,她在附近的一所郊區(qū)中學(xué)當(dāng)老師,很堅強也很樂觀的一個人。她告訴了我花的名字,但是現(xiàn)在已經(jīng)記不清了,只記得那是一個很普通的名字;而且這花的生命力極頑強,長久不澆水也不會枯萎,冬天的時候也凍不死,天暖了會自然長出新的枝葉,然后開花。她說:“我很喜歡這盆花,它陪伴我好多年了,也許,我是需要它的那種頑強的精神來鼓舞自己吧!”
是啊,這樣的花兒和她的確很像?;▋褐灰嘘柟?、空氣甚至極少的水就能存活下來,并美麗綻放;而這個殘疾女人,亦是如此,只要心中有希望,不管遭遇怎樣的艱難,都會對生活露出最真誠的笑容。
在一個很深的夜里,我想起了那些遠去如花的幸福和歡樂,也想起了與花相關(guān)的幾個人,心里便輕松了許多。生活或許并非如我想象般艱辛,或許只是我的心里已經(jīng)太久沒有拭去那些夢想上的塵埃;而且,在那個夜里,很巧的,上網(wǎng),竟看到了當(dāng)年的李葉葉在大學(xué)里發(fā)來的郵件。她說:“老師,還記得我當(dāng)年種的那些花嗎?今年又開放了,現(xiàn)在是我妹妹在照看它們!我的家鄉(xiāng)已經(jīng)變樣了,再不像當(dāng)年那樣貧窮,而且,每家的院子里都有花兒在開放……”
是的,那些花兒謝了,來年依然會開,它們永遠不會喪失開花的心。而我生命中那些逝去的美好,也定會如那些遙遠的花兒般,次第綻放,一一重來!
(作者包利民,選自《比剎那更短,比時光更長》,有刪改)
讀后一思
1.結(jié)合語境,品析文中的畫線句子。
2.文中出現(xiàn)的兩段回憶,對花的描寫和對人的刻畫兩相對照。試選擇其中一個片段,進行簡單的品析。
3.請以“夢想是……”開頭,至少運用一種修辭手法,寫一段不少于300字的話。(答題紙自備)
拓展閱讀
閱讀下面的現(xiàn)代詩,按要求回答后面的問題。
靜 夜
◎郭沫若
月光淡淡,
籠罩著村外的松林。
白云團團,
漏出了幾點疏星。
天河何處?
遠遠的海霧模糊。
怕會有鮫人在岸,
對月流珠?
1.“白云團團,漏出了幾點疏星”一句中的“漏”字能否換成“露”?為什么?
2.請用第一人稱的口吻,把第一節(jié)詩中的優(yōu)美畫面描述出來。不少于200字。(答題紙自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