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志英
近日,網絡上一則《央視曝光:你喝的不是茶,而是毒藥》的傳言被熱炒。文中稱:中國是產茶大國,茶葉卻屢屢出口受挫,外國人不愿意買我們的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農藥殘留問題。文章還詳細描寫了央視記者隨機暗訪當地茶商,結果連茶農都不敢喝自己種的茶。同時,列舉了9個知名品牌的茶葉均含至少3種農藥殘留,檢出的農藥種類高達29種,其中6個樣本含有10種以上農藥殘留,有的甚至多達17種農藥殘留。除了文章外,還有將幾年前東方衛(wèi)視和央視有關茶葉農藥殘留的報道拼湊而成的視頻,使人誤以為是最新的新聞報道。該網絡傳言最后得出結論:只知道茶葉能排毒,沒想到喝茶已經變成了喝毒。
網絡謠言的特征之一是每年對應季的食品反復炒作,今年在春茶上市前就冒出有關茶葉的謠言,這些謠言內容和前幾年幾乎一模一樣,只不過把去年《央視曝光茶葉農藥黑幕:茶農都不喝自己種的茶!》的標題改得更為聳人聽聞而已。
茶葉是我們的日常消費品,所以大家都十分關注它的質量安全。消費者對我國茶葉的農藥殘留問題質疑不斷:茶樹打不打農藥?茶葉有沒有農藥殘留?會對人體有危害嗎?網絡傳言以茶樹打農藥的報道開始說事,實際上,除了有機茶葉以外,根據國家規(guī)定,茶樹是允許使用農藥的,但有的高毒農藥被禁止使用,有的農藥要限制打。使用農藥后就會在茶葉上有殘留,所以國家標準對茶葉中的農藥殘留有限量要求。
“有農藥殘留”和“殘留量超標”的性質完全不同。茶葉有沒有毒,關鍵看這些農藥在茶葉中的殘留量有多少。
隨著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不斷推進,國家對茶葉質量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國家食品安全標準多次修訂茶葉農藥殘留限量,從2005年的9項參數擴大到2016年的48項參數。2017年6月18日開始實施的國家標準《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標準》中,規(guī)定了48項農藥在茶葉中的限量要求,限量標準不斷從嚴,禁用農藥的殘留限量大部分按0.01毫克/千克進行控制。
符合國家標準的茶葉質量才是合格的。光有標準還不行,還得有人去執(zhí)行,有人去監(jiān)督檢查,以科學的檢測數據說話。我國農業(yè)部已全面禁止在茶園使用高毒農藥,為保障茶葉的質量安全,農業(yè)部對茶葉開展例行監(jiān)測和質量安全風險評估,相關部門也對茶葉加工企業(yè)和市場流通環(huán)節(jié)進行監(jiān)管。
根據國家茶葉質量監(jiān)督檢驗中心報告,近5年監(jiān)督抽查和日常檢驗的1.5萬多個茶葉樣品的檢測結果顯示,農藥殘留總體合格率高于96%,其中按照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判定的合格率高于98%。我國農業(yè)部對近3年茶葉農藥殘留監(jiān)測結果顯示,合格率分別為97.6%、99.4%和98.9%。這都說明,目前我國絕大部分的茶葉質量安全是符合標準的。當然,不排除個別茶葉還有問題,如近年來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總局公布了一些廠商生產的紅茶、大紅袍、鐵觀音中存在農藥氰戊菊酯超標的問題。
一般來說,早春氣溫低、蟲害少,無需用農藥控制茶葉的病蟲害,所以春茶的農藥殘留檢測合格率較高。相對來說,夏、秋茶合格率相對較低,但絕大部分的茶葉安全指標是合格的。
近年來,茶葉產業(yè)大力推廣綠色防控技術,減少農藥使用量,增施有機肥,集成配套以農業(yè)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學調控等技術措施為主的綠色防控技術體系,生產出更安全優(yōu)質的產品。其中有機茶是按照有機農業(yè)的方法進行生產和加工,其生產過程中完全不施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肥、農藥、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化學食品添加劑等物質,并符合國際有機農業(yè)運動聯合會標準,經有機食品認證組織頒發(fā)證書。我國鼓勵一些生態(tài)條件較好的地區(qū)發(fā)展有機茶,2016年中國有機茶面積近800平方千米,已成為中國第二大有機產品。在有機認證方面,我國也有通過歐盟有機認證機構認證的茶葉品牌,滿足了不同消費層次的需要。
此外,茶葉中的農藥殘留量和茶水中的農藥殘留量不是一回事兒。事實上,很多農藥是脂溶性的,吸附在茶葉的組織上,不易遷移到茶水中。目前在茶葉生產中推廣使用的農藥,多是水溶解度極低的品種。推廣使用的農藥進入茶湯中的含量一般只有百分之幾左右。
符合國家標準的茶葉所殘留的農藥量不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不必害怕得不敢喝茶,也不要聽信謠言和傳播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