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初,美國宣布對土耳其進行制裁,將自土耳其進口的鋼鋁產品關稅提高一倍,以報復土耳其監(jiān)禁美籍牧師布倫森。美國的制裁使得土耳其貨幣里拉迅速貶值,土耳其儼然面臨了一場金融危機。這場美土經濟戰(zhàn)演變的背后,是兩國各方面深層次的博弈。
8月1日,美國宣布因美籍牧師布倫森被土耳其監(jiān)禁,美方決定制裁土耳其司法部長和內政部長。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8月10日宣布,將土耳其鋼鐵和鋁產品的進口關稅分別上調至50%和20%,對土耳其施加最大的壓力。
消息一出,土耳其貨幣里拉應聲下跌。僅在8月10日一天,里拉的跌幅達到17%。8月13日凌晨,土耳其里拉的匯率跌到一美元兌7.1326里拉的歷史新低。直到土耳其央行宣布對所有銀行提供流動性、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維護金融穩(wěn)定,里拉匯率8月14日和8月15日方才止跌回升。就土耳其里拉暴跌一事,土耳其總統(tǒng)埃爾多安與財政部長阿爾巴伊拉克均表示,這是針對土耳其的“一場經濟攻擊”,并稱土耳其的經濟基本面沒有問題。埃爾多安堅稱,土耳其不會在這場“經濟戰(zhàn)”中戰(zhàn)敗,未來經濟將繼續(xù)保持增長。
美土關系正在惡化
8月15日,土耳其總統(tǒng)埃爾多安簽署命令,對一系列美國進口產品加征關稅,以報復美國的制裁。據(jù)土耳其媒體報道,此次加征關稅的產品包括汽車、大米、煙、酒、化妝品等,對于不同產品加征不同程度的關稅。其中對酒類產品加征140%的關稅,對進口汽車加征120%的關稅。土耳其副總統(tǒng)奧克塔伊8月15日在社交媒體上表示,對這些美國進口產品加征關稅是針對美國對土“經濟攻擊”的反制措施。
近日來,土耳其與美國關系急劇惡化,矛盾焦點是“布倫森案”。安德魯·布倫森是美籍牧師,長居土耳其,2016年10月被土政府以涉嫌支持恐怖主義并參與“7·15”未遂政變?yōu)橛删胁恫㈥P押至今。美方認為這是埃爾多安“人質外交”策略的一部分,意在借此向美政府施壓,迫使美在引渡在美的土耳其人、被認為曾參與土耳其政變的費特胡拉·居倫等其他問題上與土“做交易”。
美國曾多次要求土方釋放布倫森,均遭拒絕。今年7月,特朗普又借北約峰會之機與埃爾多安商談,僅換來土耳其將布倫森由監(jiān)獄轉到住所內監(jiān)禁。美國遂于8月初宣布對土司法及內政部部長實施制裁,凍結其在美資產。埃爾多安針鋒相對,對美兩名部長級高官施加同等制裁,雙方摩擦升級。隨后,美貿易辦公室宣布重新評估對土特惠免稅待遇,特朗普又授權對土耳其鋼、鋁制品加征雙倍關稅。白宮方面暗示這僅僅是開始,未來還將有“大規(guī)模制裁”,由此觸發(fā)土耳其里拉暴跌,單日跌幅一度逼近20%,造成全球市場恐慌情緒蔓延。美國首次對北約成員國施加制裁,土美關系亦隨里拉一起跌至“歷史新低點”。
事實上,土美關系復雜程度遠不止于此,“布倫森案”只是矛盾的冰山一角。從長遠看,雙方相互戰(zhàn)略需求在持續(xù)衰減。一方面,冷戰(zhàn)結束后美國不再需要土耳其充當“對抗蘇聯(lián)南下的橋頭堡”,對其戰(zhàn)略關切度下降;另一方面,埃爾多安及其領導的正義與發(fā)展黨上臺后,帶領土耳其回歸中東,逐步調整此前全面親西方的對外政策,主動與美歐拉開距離。今年6月埃爾多安當選實權總統(tǒng)后,不僅更有信心和底氣推行既定政策,而且更有動力將美國等西方國家塑造為“強大的外部敵人”,以鼓動民族主義情緒、凝聚社會支持。
自9·11事件之后,受阿富汗戰(zhàn)爭、伊拉克戰(zhàn)爭影響,美土關系進入轉型期。自正義與發(fā)展黨正式上臺執(zhí)政之后,埃爾多安政府提出“戰(zhàn)略深度主義”外交政策以及2023年“百年愿景”目標,外交政策不斷走向自主化與多元化。
美土矛盾的根本原因在于,埃爾多安政府不愿做美國和西方的棋子,也不愿淪為北約中的“二流國家”,而是尋求成為溝通東西方的橋梁,并探索符合本國的發(fā)展道路,成為受人尊重的國家。扣押布倫森成為美土關系惡化的導火索,這表明埃爾多安不能容忍美國一方面利用土耳其實現(xiàn)美國的中東利益,另一方面利用居倫運動和所謂宗教人士圖謀,推動對盟國的“顏色革命”和政權更迭。
美土在中東戰(zhàn)略利益上正逐漸呈現(xiàn)出一種結構性矛盾:土耳其與美國競爭對手——俄羅斯和伊朗在解決敘利亞問題上密切合作;土耳其反對美國以單邊制裁的方式阻止土與伊朗開展經貿往來;在巴以問題上,土耳其支持巴勒斯坦,反對以色列的擴張政策;土出兵占領敘利亞北部,打壓美國在敘庫爾德盟友——人民保衛(wèi)軍等。
就目前來看,土耳其雖然因為受到制裁致使貨幣貶值,但并不會對土造成太嚴重的傷害。經歷貨幣暴跌貶值之后,目前土耳其里拉已經初步止跌回升。同時,為幫助土耳其應對里拉大幅貶值和美國制裁,8月15日,卡塔爾宣布將向土耳其提供150億美元經濟支持。除了卡塔爾之外,德國、法國均在一定程度上表達了土耳其的支持。據(jù)《華盛頓郵報》援引知情土耳其官員稱,土耳其總統(tǒng)埃爾多安與德國總理默克爾在8月15日通話時確認,將保持高層互訪和聯(lián)系以加強兩國合作。埃爾多安還強調,強勁的土耳其經濟也符合德國的利益。彭博社評論認為,盡管德國沒有提供任何實質性援助,但此次對話反映出雙方的利害關系以及德國作為歐洲最大經濟體的影響力。而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也在8月16日和埃爾多安通電話時表示,法國重視土耳其的穩(wěn)定和繁榮,并就此向土耳其提供相應支持。
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認為,規(guī)模8600億美元的土耳其經濟雖然不大,卻是希臘的四倍,是歐元區(qū)國內生產總值的6.5%。一旦土耳其借貸者無法償貸,所可能引發(fā)的金融危機恐將大于2012年的希臘危機。還在因英國脫歐而焦頭爛額、與美國的貿易摩擦稍微緩解的歐盟,勢必因土耳其金融危機而再度受挫。作為北約成員,介入敘利亞內戰(zhàn)的土耳其境內目前安置了300萬難民。如果發(fā)生經濟危機,這些敘利亞難民很可能涌向歐洲其他國家,而這將是對歐洲的潛在威脅。
? ? ? ? 8月13日,土耳其伊斯坦布爾,游客在一家外匯兌換商店中心附近拍照。土耳其里拉暴跌,在土外國游客開啟爆買模式
目前來看,德、法兩國均表態(tài)了對土耳其的支持,或許將可為土在此次貨幣貶值危機中提供些許幫助。土耳其經濟結構上存在不合理,過度依賴外需而造成嚴重結構性失衡,在受美國制裁中影響難免。但土耳其對中東、歐洲均有較大影響力,很多國家基于自身利益并不愿看到土耳其經濟崩盤,很有可能會施予援手。因此,土耳其經濟前景雖有影響,保持基本穩(wěn)定還是可以預見。(本刊綜合整理)(編輯/陳勝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