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青之
“貴德馬”是著名畫家趙貴德先生貢獻給中國畫壇的不同凡響的美學絕唱。趙貴德先生畫馬,畫的是“意馬”、“心馬”,畫面上馬的形象化實為虛、化滿為空、化馬為神,是水墨精靈,是心靈乾坤,說其為“奔馬”不足以定位他的藝術風骨,因為他筆下的馬非馬,拋開了栩栩如生,追尋的是自由氣象,以抽象出來的千變萬化的神駿氣勢,書寫靈魂深處的苦悶與吶喊、激情與憤怒、掙扎與呼喊。這種大寫意的筆情墨意,狂放不羈,卻又不失深思熟慮,血肉碰撞,卻又回歸內心。那外在的狂野粗獷線條,配上有節(jié)制的橫空凌云形態(tài),構成“貴德馬”的意象圖騰:從唯美意境中作出質的蛻變,從具實具象中雕刻馬的神跡,從惟妙惟肖的設計化圖形中解放出來,讓別人的馬區(qū)別自己的馬,用他自己的話說“馬是無處安放的靈魂”。其實,趙貴德先生本身是以人物畫揚名立萬的,他的馬之所以畫風突變,就是加入了人物畫的獨特肌理和情韻,讓筆下的馬成為另一種人物形象的曲折離奇的心像表達。所以他的馬不是古典主義的寫實,也不是現(xiàn)代主義的解構,而是在“哲學的草原”上放牧的“心馬”,他用原創(chuàng)的獨一無二的“馬語”訴說著心中的高天偉地,在縱橫捭闔的無解筆墨中展示酣暢淋漓的美學情思,看得出來他的馬是即興的神來之筆,也是無所畏懼的野性光輝,他不再人為地賦予馬的詩意精神,而是讓筆下的馬自然而然狂瀉出人間詞話,所謂“貴德馬”:貴在有靈韻之美德,有情感之品德,有藝術之大德,有心魂之道德。在似與非似之間,他的馬直抵肺腑;在白馬非馬之間,他的馬躍然心上;在朝花夕拾之間,他的馬是畫里的散文詩、也是詩里的汗血馬。因此,倘要讀懂“貴德馬”,必須懂得“畫馬非畫馬”,畫馬就是畫心、畫意、畫情懷,看不到自由自在就看不到天馬行空,看不到靈魂擺渡就看不到萬馬奔騰。關于畫馬,藝術大師韓美林的一段話非常耐人尋味:“我為什么喜歡畫馬?馬的一生,是站著的,站著吃、站著睡,絕對不下跪,這就是馬的精神。我看到馬,就想到它不容易,可是馬從來沒有索取過什么,沒有要求過什么東西,更不標榜自己的功勞。它有那股勁,可不是驕傲的勁。這就是馬,死都站著死。”我覺得,這也是趙貴德先生畫馬的如出一轍的原因。
在我看來,當代畫壇有時候有點像“花壇”,畫壇與花壇一字之差,但確實說明一種現(xiàn)象的存在,即:畫,成了花,成了沒血沒肉的植物。好在還有趙貴德先生這樣的具有燕趙精魂的畫壇老將,他們作品中流淌著的燕趙風骨給了我們陽剛風情與慷慨悲歌,也讓繪畫這種藝術形式掙脫了筆墨游戲的桎梏而獲得粗獷里的精致、卑微里的高貴、孤芳里的熱烈。世間若無“貴德馬”,畫壇丹青缺顏色。趙貴德先生有意識地避開寫實手法,在“馬”與“非馬”中找到自己的千里馬,這樣子的馬具有了人的風度特征和精神力量,將大寫意的技法用到極致,并有意識地融入古老的巖畫、石刻、壁畫、瓦當?shù)仍硷L格;他似乎從一開始就不想畫一眼看穿的“仿生馬”,千方百計拉開距離,悉心尋覓古今中外沒人畫過的畫法、沒人開墾的筆墨,殫精竭慮要畫出清風徐來的心靈之馬。當人們大呼看不懂的時候,他知道自己的馬可以在天地之間獨來獨往了,當人們似懂非懂的時候,他知道白馬非馬的哲學命題已經(jīng)成為他的“天問”,他力求在藝術思維上解除以“看懂”為安全模式的審美疲勞,他力求在筆墨技法上有自己的原創(chuàng)精神和個性化設置,他把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乃至西方油畫、日本浮世繪的畫理畫風,全都潛移默化到自己的作品中,構圖不再那么單純,造型不再猶豫、不再尋求解剖學意義上的結構,意境和意蘊自帶漢風唐韻。與畫風寫實派相比,趙貴德先生的馬的確是特立獨行的異類,與古往今來的各種流派的畫家筆下的馬有明顯切割:他的馬在畫面和線條上都是朦朧的,忽略了形似,完全以神似為本能;他的馬是無主題變奏,寫意為上、隨意為上、意在筆先、形為意用;他的馬聽從心靈的召喚,重視意境、心境、藝境和環(huán)境的統(tǒng)一,特別重視畫境中的詩境,讓心語隨筆墨溢出;他的馬在任何畫家筆下都沒有這種呈現(xiàn)方式,大開大合,似馬非馬,能放能收,似是而非,馬的動感強烈,充滿張力,大線粗筆,動態(tài)勾勒,有神魂顛倒的穿透力,也有千里走單騎的空曠蒼涼,畫風時而凝重時而輕盈、時而悲壯時而默然、時而奔放時而寂寞,卻不掩其高度諧和的內在光芒。
得得馬蹄仿佛自遠古而來,馬的神話和神畫至今猶能聽得真切、看得清晰,其實我想說的漢風唐韻是“貴德馬”的一種格調或情調,他的馬不是復古風。他的馬是馬嗎?是,又不是;他是在畫馬嗎?是,又不是。據(jù)說,自古以來畫馬的畫家是多不勝數(shù)的,中外名家至少就有幾百位,甚至有人說:看一個畫家水平高低,先看他會不會畫馬。中國古典國畫作品中的馬從來沒有中斷過。從最早的刀刻、石刻、木刻到后來的毛筆水墨,馬的形象就是畫家最愛刻畫的主題。唐代曹霸、韓干、韋偃及宋代李公麟等幾位畫馬大師的作品更是登峰造極,但他們加在一起畫的馬都是非常寫實的馬,甚至就是“宮廷馬”而不是鐵馬冰河入夢的嘶嘶戰(zhàn)馬,那些膘肥體壯養(yǎng)尊處優(yōu)的馬,看起來雍容華貴儀態(tài)萬方,但卻是孤獨感甚大的馬,離真正意義上的駿馬還差得遠。中國古代繪畫在宋以前多工致,宋代更以工細艷麗的畫法為上。但宋代一些畫家已經(jīng)不愿亦步亦趨,宮廷畫家筆下的了無生趣的東西漸漸被束之高閣,開始進一步嘗試新的、瀟灑放縱、奔放淋漓的畫法,這時出現(xiàn)了龔開的馬、梁楷的潑墨人物,還有擅長大寫意的山水畫家和水墨花卉畫家。龔開開創(chuàng)了寫意畫馬之先河,為寫意畫馬之第一人。龔開畫馬是超越他那個時代的藝術創(chuàng)造,他遠遠領先于眾多畫馬的名家,主題深度、意境構成、技巧變化、墨法從容、線條新穎達到空前高度,在中國畫史上具有領異標新開一代新風的獨特地位。也就從龔開起,那種體魄豐腴的馬已經(jīng)難以成為主流。今天更是少有畫家再畫那種欄中圈養(yǎng)的“貴妃馬”了,原因就是在當代人心目中馬不是馬,而是一種精神符號、文化象征?,F(xiàn)代畫法上更愿意接受徐悲鴻的奔馬形象,渲染的是一種大寫的精神偉力和英雄意氣。當所有人都在“悲鴻馬”的影響下走向千篇一律的時候,而趙貴德先生卻不走尋常路,獨辟蹊徑、不落窠臼,創(chuàng)造了一個悲鴻之后畫馬的新路子,超越時空、飛越千秋,讀后使人雖掩倦而神馳。或許在某些傳統(tǒng)觀念看來這種新路子更像是野路子。我認為,趙貴德先生的馬有點像石魯?shù)漠嬶L,表面上隨心所欲,實質上不逾規(guī)矩,他的大寫意畫法就是畫心,心到筆到,用心凝聚墨,用心調動筆,線條盡可能灑脫簡練,意境盡可能寬廣明亮,書寫的不是馬的皮毛,而真正的畫馬高手無不是以畫骨為主,骨立則形具,神駿自有神跡,馬的筋骨雄立起來,馬的意氣形象才能直通天地。他把馬的骨骼以超粗墨線勾畫出來,筆鋒也是長短兼?zhèn)洌h側鋒并存,抑揚頓挫,筆墨交響,色彩渾厚,既有細密之線串聯(lián),也有因勢利導順筆皴擦,濃淡干濕自在飛花輕似夢,皴擦捻轉自在逍遙風波動,形成左右逢源、表里一致、渾然天成的藝術效果,加之老馬識途般的墨色搭配和慧眼識英雄似的符號表現(xiàn)力,筆勢如疾風勁草,墨塊似秋水長天,剛柔相濟,極好地刻畫了馬的筋腱凹凸,顯現(xiàn)出千騎萬乘風馳電掣而來,沖破一切樊籠的氣概、氣勢,他讓筆下的馬有了神雕俠侶的風范,有了回腸蕩氣、跌宕起伏的神韻,折射出畫家本人對這個光怪陸離的世界所寄托的宏愿大夢,他認為“畫面上的藝術其實就是思想的基因,馬的抽象的本質就是人的夢想的反映”,因而他就是一個“馬語者”,他的作品就是將馬這種看似簡單的主題進一步延伸和升華,使內心的情愫和藝術的技巧形成珠聯(lián)璧合的審美力量。
作為燕趙大地上最具人氣的國畫家,趙貴德先生所具有的“心與天游”的藝術境界得到認可,但同時也有不少的爭議,其中的焦點就是明明可以畫最好的人物畫,為何劍走偏鋒非要畫這種“四不像”的馬?明明可以用大家習以為常的駿馬圖在畫壇上玉樹臨風,為何出人意料地走進前路茫茫的新畫法?對諸如此類的尖銳問題,趙貴德先生沒有任何說詞,只是默不作聲拿出自己的作品說話。我認為,趙貴德先生畫馬有三種形態(tài),一種是純度很高的寫意馬,以草書和金石筆法入畫,在極度抽象中匠心獨運,他對古典書法的借鑒遠遠大于對古典繪畫的臨摹,他的筆墨痕跡迸射出技術之外的東西,即美學思維、哲學思維合成的寫意精神;一種是高度創(chuàng)新的唯舞獨尊的“舞蹈馬”,將音律、舞蹈、形體藝術的元素融入畫面,讓風神靈動之舞姿,表現(xiàn)出別具一格的精神力,你看他的畫突破了平面圖形的視覺感,立體的近乎變形的夸張讓畫面黑中見彩、丑中見美、暗中見光;三是人物形象與馬的形象疊加后形成的新的畫馬風格,顯示出異乎尋常的人格魅力和人文品格,如巨幅力作《天旌烈》、《太陽風》、《星漢賦》、《瑞龍呤》、《新疆風情》等都是極為罕見的輝煌壯麗、人歡馬叫、天騰地躍的高格神品,也是將畫馬與畫人完美結合的典范,甚至也是他對獨步天下的徐悲鴻畫馬風格的一種刷新和填補空白。在我看來,趙貴德先生創(chuàng)新的這三種形態(tài)特征的馬,將奔馬、鐵馬、天馬、飛馬的意象和意境抒發(fā)得淋漓盡致,他畫馬畫得很“獨”:獨特、獨立、獨膽,仿佛是一個人的獨角戲,是藝術上的“獨角獸”(獨角獸為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生物,稀有而且高貴),既有獨家記憶的風采、又有獨孤求敗的洗禮,這種獨自苦旅的精神至今讓人致敬,其所孕育著的獨而不孤、獨而不凋的美學高度和現(xiàn)代精神,如果不見其人、不睹其畫是很難想象的。著名美學評論家陳傳席教授特別提出趙貴德先生畫馬時的色彩管理:“他畫的色彩,有的很響亮,有的很柔和,柔和中見清潤,顯得很高雅,但色彩仍然很鮮明。另外,趙貴德的色彩和墨形成對比,有形成一體……簡單的黃色、紅色,簡潔明了,有時也用復雜的顏色,也很和諧。趙貴德還吸收了漢代那種瑰麗雄渾用色的方法,這種顏色畫出來,有一種燦爛之美,也很好?!边@個評價我認為非常精準,翻開趙貴德的作品,不要一看有些畫很“黑”就認為蓬頭垢面、黑服粗面,其實他的畫包括黑色金屬般的畫在內,都有極為豐富多彩的漢唐風韻,其蘊含的燦爛情懷令人奪目難忘。
燕趙自古出英雄壯士,壯士一去兮不復還。趙貴德先生就像一位騎在馬背上壯懷激烈的藝術圣徒,虔誠地聆聽遠古的金戈鐵馬、獵獵旌歌紛至沓來。他信仰的馬帶著天然的野性的呼喚,奔馳的夢想,奔騰的雄風,奔放的激情,奔涌的信念,如同躍動的江山社稷,一覽無余,盡收眼底。所以,畫了那么多的馬和馬背上的陽光與風雨,他的馬非馬、畫馬非畫馬,他的筆墨之心、筆墨之韻都是指心成馬、心馬意馬。趙貴德先生是位古典根基深厚的藝術大師,他將草書和金石的筆法熔于一爐,錘煉出高韻深情的狂野之馬,區(qū)別于古今之馬和中外之馬,他的獨門絕技就是從無序中開掘有序,將漢簡的高古和魏碑的凝重組合一起,將古典雕塑的張力與廟堂風格的莊重銜接一處,將民間色彩與現(xiàn)代舞蹈交匯一起,將敦煌壁畫與裝飾畫風嚴謹嫁接,將音樂節(jié)奏與東方意境動靜結合,從而形成不一樣的“貴德馬”,他的馬時而是天上的神馬,時而是人間的神駿,總能爆發(fā)出超越畫面的力量美和想象美,用現(xiàn)在的話說就是“以夢為馬”,他畫出了中國人夢寐以求的龍馬精神:堅韌不拔、兼容并包的不老初心,一往無前、馬踏飛燕的夢幻氣象,革故鼎新、雄風萬里的家國情懷。因而,正是這些伴隨著得得馬蹄聲,行進在藝術大道上的不懈探索和精神閃爍,讓“貴德馬”從視覺走向覺悟、從紙上得來終覺淺走向民族精神漢唐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