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冬仙
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識很強(qiáng),他們總認(rèn)為自己能夠管理好自己的事情,父母的干預(yù)破壞了他們的自我意識,必然引起他們的反感。
典型案例
一天上午,一位母親心急火燎地找到九年級1班的班主任王老師。
“老師,您看到小梅了嗎,我家閨女!”這位母親枯黃的頭發(fā)被風(fēng)刮得東一綹西一綹的,像秋天的衰草。
王老師一愣?!靶∶罚皇腔丶伊藛??昨天學(xué)校月休,學(xué)生們都回家了,難道小梅沒回去?”一聽說學(xué)生找不到了,王老師也有些亂了方寸,心緊跟著“怦怦”跳起來。
“哦,昨天,她倒是回來了,可是今天早上她就沒影了……都怨我,嘮叨了她幾句,想不到她竟然跑了?!蹦赣H像是向老師解釋,又像是自言自語,一副手足無措的樣子。
“哦,這樣啊。沒事,我覺得她不會跑到哪里,我給您問問吧!”王老師找出班級電話本,挨個給小梅的同學(xué)打電話。但打了一遍,都說沒見到。突然間,母親的情緒有些失控:“怎么辦,這可怎么辦啊?!彼贿呎f,一邊捶胸頓足。
面對心急如焚的家長,王老師在心里不禁埋怨起了小梅:這個不懂事的孩子,走也不和母親打個招呼,讓母親急成這個樣子。
小梅的母親顧不上和老師多說話,騎上自行車,一轉(zhuǎn)眼就沒了蹤影。小梅的母親走后,王老師心里雖然一直沒著沒落的,但考慮到小梅平時是一個聽話懂事的學(xué)生,16歲的她不會走到哪里去的。果然,傍晚的時候,一個學(xué)生給王老師打來電話,說打聽到了小梅的消息——她到了另一個班的一位同學(xué)家里,一切都好著呢。
王老師趕緊給小梅的母親打電話,接電話的是小梅的父親。當(dāng)?shù)弥畠旱南侣浜螅懔R罵咧咧地數(shù)落起女兒來了。
學(xué)生返校的當(dāng)天,王老師便找小梅談話。沒想到,小梅竟一臉委屈。她說,每次她都不愿回家,因為每次回家之后,母親總是拿學(xué)習(xí)的事情沒完沒了地嘮叨,上初中這幾年都是這個樣子,她都受不了了?!罢娴?,老師,我不想見到她。”小梅的話冷冷的,仿佛談?wù)摰牟皇悄赣H,而是一個與自己毫不相干的人。
心理分析
調(diào)查表明,青少年對父母行為最不喜歡的就是“嘮叨”,而且這不只是中國的“特色”,無論日本還是美國,全世界的孩子都是如此。這種刺激過多、過強(qiáng)和作用時間過久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而反抗的現(xiàn)象,在心理上叫做“超限效應(yīng)”。
這種“超限效應(yīng)”在生活中比比皆是,下面這幾個孩子的心聲充分說明了他們對大人的嘮叨是何等的反感。
麗麗說,媽媽總是嘮叨,一件事可以嘮叨一百次,煩死了?!坝幸淮螞]考好,她就一直說,說到全世界都知道我考得不好,即使下次我考好了,她還要說,我都煩死她了。如果我頂嘴她就說得更起勁,我就不說,也不理她?!?/p>
“我看圖畫書入迷時,媽媽突然大喊讓我寫作業(yè),我向媽媽保證十分鐘后就做作業(yè),可媽媽不到三分鐘又來催我,還不停地數(shù)落?!毙〖颜f,有時候真想自己有一種魔法,把媽媽變成小孩,我變成大人,讓媽媽也嘗嘗嘮叨的滋味,知道知道我的心情。
媽媽有時候嘮叨,根本不分青紅皂白,還冤枉我?!俺脣寢尣辉跁r,我就砸東西發(fā)泄?!避娷娬f。
成成說:“媽媽真沒勁,昨天早上我剛要起來,媽媽不停地喊我。一遍就行了,可她一遍又一遍地喊,多讓人心煩呀!她越喊我起床,我就偏不起來?!?/p>
其實,嘮叨是一種變相施壓,是父母利用自己的權(quán)威給孩子施加壓力,以求孩子達(dá)到自己意愿。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識很強(qiáng),他們總認(rèn)為自己能夠管理好自己的事情,父母的嘮叨和干預(yù)破壞了他們的自我意識,必然激起他們的強(qiáng)烈逆反。
專家支招
父母愛嘮叨的原因很多,最常見的原因主要有:一是不自信,也不相信孩子;二是急于求成;三是不懂得傾聽和不善于與孩子溝通。
對孩子總是不放心,也不知道怎樣才能有效地教導(dǎo)孩子。家長普遍認(rèn)為,一次不聽,就說兩次,兩次不聽,就說三次,只要自己多說幾次,孩子總會聽進(jìn)去,而這恰恰忽略了孩子是一個有主體意識的人。
家長的話要通過孩子的消化才起作用,但孩子對事物有自己的看法。父母不懂得耐下心來聽取孩子的意見,一味地灌輸、強(qiáng)化自己的觀點(diǎn)和要求,結(jié)果導(dǎo)致說了沒效果,沒效果更要說的惡性循環(huán)。那么,父母該怎樣避免對孩子嘮叨呢?
1.相信孩子,尊重孩子,鼓勵孩子,適當(dāng)督促,少批評。相信孩子喜歡美好的東西,渴望成功,相信孩子有上進(jìn)心并能夠自己管理好自己,家長只要適時適度地引導(dǎo)便可,響鼓無需重錘。另外,孩子做得好,要多表揚(yáng)多鼓勵,不要動輒批評孩子。孩子的事讓孩子做主,尊重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對待生活。
2.不信口開河,不強(qiáng)行命令,不事事叮囑,多和孩子講悄悄話。
3.就事論事,抓大放小。直接面對當(dāng)下的問題,就事論事,用盡可能簡明的話語來表達(dá),孩子忘記了什么事,我們就提醒他;孩子做錯了什么事,我們就告訴他錯在何處,可說可不說的就不說;同時有好幾件事要說的,就說最重要的事,其他的事情等這件事了結(jié)后再說。
4.適時放手,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不包辦代替,與孩子建立信任關(guān)系,讓孩子管好自己,主動學(xué)習(xí),主動做自己的事。
(責(zé)編 劉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