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家全
摘 要:根據(jù)C兩優(yōu)華占的特征特性,結合華鎣山丘陵區(qū)生態(tài)特點,從旱育秧選地整地、適時播種、強化栽培、合理密植、配方施肥、防治病蟲及田間管理等方面,論述了其高產(chǎn)栽培技術要點,供參考。
關鍵詞:C兩優(yōu)華占;高產(chǎn);栽培技術
文章編號: 1005-2690(2018)04-0054-02 中圖分類號: S511.2+1 文獻標志碼: B
C兩優(yōu)華占是由湖南金色農(nóng)華種業(yè)科技有限公司用C815S×華占組配而成的秈型兩系雜交水稻品種,2013年經(jīng)國家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
1 特征特性及產(chǎn)量表現(xiàn)
1.1 主要農(nóng)藝性狀
該品種適宜在云南、貴州(武陵山區(qū)除外)、重慶(武陵山區(qū)除外)的中低海拔秈稻區(qū)、四川平壩丘陵稻區(qū)、陜西南部稻區(qū)作一季中稻種植。長江上游作中稻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57.2 d,株高101.8 cm,穗長23.0 cm,有效穗16.5萬穗/667 m2,每穗總粒數(shù)202.2粒,結實率79.3%,千粒重23.7 g。
1.2 品質與抗性
經(jīng)測定,該品種達到國家《優(yōu)質稻谷》標準3級。經(jīng)稻瘟病抗性鑒定:稻瘟病綜合指數(shù)3.9級,穗瘟損失率最高級5級;褐飛虱9級;抽穗期耐熱性一般、耐冷性弱;中感稻瘟病,高感褐飛虱。
1.3 產(chǎn)量表現(xiàn)
2010—2011年兩年區(qū)域試驗,平均產(chǎn)量為602.9 kg/667 m2,比Ⅱ優(yōu)838增產(chǎn)4.8%。2012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產(chǎn)量619.0 kg/667 m2,比Ⅱ優(yōu)838增產(chǎn)7.7%。
2 高產(chǎn)栽培技術
2.1 適時早播旱育壯秧
水稻旱育秧技術是以培肥苗床、旱育旱管培育葉蘗基本保持同伸的壯秧為核心。移栽本田時應注意適齡、早栽、淺插、合理密植,改善群體受光條件。
2.1.1 苗床準備
(1)苗床選擇。選水源方便、土質肥沃疏松、背風向陽、通氣良好的菜園地或水澆旱地作苗床,土壤呈酸性或微酸性。切忌在低洼易漬水地塊和堿性土壤地塊旱育秧。
(2)翻耕做廂。翻耕,土塊整挖細,清除雜草后,按200 cm開廂,溝(埂)50 cm,廂面寬150 cm做廂。
(3)苗床培肥。開廂后10~15 d,每平方米施腐熟農(nóng)家肥3~4 kg、水稻復合肥50~60 g,均勻撒在苗床上,再用鋤頭挖10~15 cm深施肥土相融,整平廂面。 (4)廂面澆水。施肥后澆水,使土壤浸透,12~24 h后,查看廂面水分情況。若土壤澆水不足,再噴水達到浸透,整平廂面。
2.1.2 精細播種
(1)種子處理。播種前曬種1~2 d,用清水浸種24~48 h,撈出晾至種子不滴水,按350 g“旱育保姆”拌1~1.2 kg稻種的比例包衣種子,以現(xiàn)拌現(xiàn)播為宜。 (2)確定播種量。一般根據(jù)秧齡長短確定播種量,小苗移栽苗床播種量60 g/m2;中苗移栽苗床播種量50 g/m2;大苗移栽苗床播種量30 g/m2。
(3)播種和蓋種。人工撒播,播種要均勻,播后用細土蓋嚴種子,蓋細土厚度1~2 cm,以不見種為宜。然后每667 m2用100~110 g惡草·丁草胺旱育秧專用除草劑兌水30~40 kg噴霧,防除雜草。
(4)蓋嚴薄膜。先用1.4 m微膜蓋底膜并輕壓,然后插竹片做拱,再用2 m寬薄膜蓋上,四周壓緊壓實。
2.1.3 苗床管理
一是播種至現(xiàn)針前。以保溫、保濕為主,不通風,不澆水,但膜內(nèi)溫度超過36 ℃必須通風降溫。二是水分管理?,F(xiàn)針后嚴格控制水分,促進根系下扎,3葉后視苗情確定是否噴水。三是適時揭膜。現(xiàn)針后即揭去直接蓋在地表的底膜;3葉1心期,根據(jù)天氣情況揭膜煉苗,經(jīng)過2~4 d煉苗,氣溫穩(wěn)定后即可揭去拱膜。四是防病追肥。播種后10~12 d用70%敵克松1.5~2 g/m2兌水1 kg拌細土撒施,防治立枯病。揭膜后苗床用尿素15~20 g/m2兌水澆施。五是揭膜至移栽。早、晚秧苗葉片出現(xiàn)無水珠或床土干燥,澆一次透水,防治苗瘟一次。移栽前5~7 d用尿素10~20 g/m2,追施一次“送嫁肥”。
2.2 強化栽培及田間管理
2.2.1 整田施肥
田內(nèi)保持水深3~5 cm,通過犁田、耙田,清除田內(nèi)雜草,做到田平、泥絨、水淺。在耙田時每667 m2用天脊牌復合肥40~60 kg、鋅肥1 kg,或碳銨40~60 kg、過磷酸鈣35 kg、鋅肥1 kg、氧化鉀8 kg,均勻施在本田作底肥。有條件的田地可以施用一些腐熟人畜肥和草木灰。
2.2.2 強化栽培
秧齡以30~35 d為宜,按照42 cm×38 cm的叢距移栽密度,每叢3苗,呈三角形栽培,苗距8~12 cm,做到稀中有密、密中有稀,光照通風性良好,協(xié)調水稻個體與群體間的矛盾,有利于促進分蘗成穗。
2.2.3 田間管理
秧苗移栽后10~15 d,追施尿素5~10 kg/m2作分蘗肥。粒肥視苗情酌施或不施。田間要盡量做到在乳熟期前不斷水,分蘗期以水深3~5 cm為宜,此后保持水深5~10 cm即可,到了乳熟期放水曬田。在病蟲害防治方面,5月上旬用銳菌特或稻保1號防治螟蟲、稻飛虱,6月中旬用井岡霉素、豐登或多菌靈防治紋枯病、稻瘟病和稻曲病等。
3 適時收獲
8月中旬,水稻基本成熟后選晴天抓緊收割。及時曬干入庫,以防連綿秋雨造成稻谷發(fā)芽或霉變,影響水稻品質。
(收稿日期:2018-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