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洋
摘 要:將落葉松作為重點研究對象,闡述其具體病蟲害防治技術,望對從業(yè)者有所幫助。
關鍵詞:落葉松;病蟲害;防治技術
文章編號: 1005-2690(2018)04-0081-01 中圖分類號: S763 文獻標志碼: B
1 落葉松幼苗時期的病蟲害防治技術
1.1 病害防治
在落葉松幼苗生長階段,猝倒病十分常見,也被稱為立枯病,是落葉松育苗工作的重點。引發(fā)病害的主要原因是復合性侵染,集中表現(xiàn)在土壤覆蓋厚度過厚,積水、地表溫度相對過高以及土表板結等多個方面。而侵染性的病原大部分都是絲核菌與鐮刀菌等真菌類型[1]。
立枯病一般在4—6月發(fā)生,在具體防治的過程中,應遵循以下幾點內容:①苗圃地的合理選擇。盡量選擇新墾的山地,不應選擇地下水位過高或是排水性能不理想的區(qū)域。②施肥的科學性。將腐熟程度可觀的有機肥作為主要肥料,而化肥則發(fā)揮輔助性作用。嚴格遵循基肥為主、追肥為輔的基本原則。③整地的細致性。選擇天氣條件與土壤條件理想的情況下開展精耕細整工作,有效地規(guī)避土壤板結問題的出現(xiàn),且播種的深度不宜過深。④藥劑防治。在落葉松播種之前對土壤進行處理,將病菌殺死,有效地預防立枯病的發(fā)生。其中,可以混合使用敵克松和五氯硝基苯,且五氯硝基苯的比重為75%,其他的藥劑量占比25%,施用量控制在4~6 g/m2之間。將配制完成的藥劑撒在播種行內部,并且在播種以后使用藥土將種子覆蓋好[2]。若幼苗發(fā)病,則用以上藥劑在苗木的根頸部位播撒或噴灑有效藥液。在噴藥工作以后,應使用清水對苗木加以沖洗處理,有效地規(guī)避藥害的出現(xiàn)。如果落葉松感染了腐爛型的立枯病,應噴灑波爾多液,且每間隔10~15 d噴施1次。
1.2 蟲害防治
1.2.1 螻蛄
這種蟲害一般會在潮濕區(qū)域棲息,生長于落葉松的床地中,會穿通小洞,使得土壤被掘起,導致落葉松的幼苗苗根部位拔起,致使幼苗枯死。對螻蛄的防治,一方面選擇在傍晚時分,使用敵敵畏或者是敵百蟲配制出帶毒誘餌,將其放置于有螻蛄掘起通道或者是洞口部位,在第2天清晨進行捕捉并燒掉處理。另一方面,可以在育苗地塊小道中挖設10個小坑,保證坑周邊垂直且平滑,在下方鋪設馬糞,上方覆蓋青草,使螻蛄被吸引至內部,在第2天清晨對其進行捕殺。
1.2.2 蠐螬
通常在清晨或是傍晚對落葉松的幼苗苗根進行啃食,導致苗木枯死。蠐螬危害時期一般是6—9月。在幼苗出現(xiàn)蟲害的情況下,應選擇每天9:00 AM對苗床進行檢查。針對受害苗木孔隙,適當?shù)芈e起土溝,使用濃度為0.5%的樂果溶液,沿溝的方向澆注,及時向溝內澆水,確保藥液能夠有效滲透,增強殺蟲效果。
2 落葉松成林時期的病蟲害防治技術
2.1 病害防治
落葉病具體表現(xiàn)為病菌對葉片的侵染,在葉的尖端或是中部呈現(xiàn)出黃色小斑點,數(shù)量在2~3個,隨后會不斷擴大并形成紅褐色的段斑,且有小黑點生在段斑之上。如果病害嚴重,整片葉子都會呈現(xiàn)褐色,且樹冠似火燒狀,8月份下旬就會出現(xiàn)落葉的現(xiàn)象。較之于正常的葉片,脫落的時間提前了30~50 d,對木材與果實產(chǎn)量產(chǎn)生極大影響。在防治的過程中,需強化撫育管理力度,在幼林郁閉以后,要進行間伐或是修枝的工作,對林分密度加以控制,確保其通風性與透光性。
2.2 蟲害防治
松毛蟲是落葉松成林時期常見的蟲害,特別是面積較大的純松林,如果間伐撫育工作不合理,或者是灌木植被不豐富,就會影響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平衡性,導致陽坡山洼地區(qū)出現(xiàn)松毛蟲害,不斷擴散并蔓延,最終引發(fā)災害[3]。在防治的過程中,應將營林工作作為基礎,強調防治的重要性,采取綜合防治措施。在營林方面,盡量營造針闊混交林,保證密植的合理性,以保證落葉松能夠盡早郁閉。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落葉松是造林綠化的主要樹種,所以在落葉松栽培的過程中,應高度重視其病蟲害的防治技術。根據(jù)落葉松的生長階段特征,結合具體情況,采取有針對性的防治措施,為落葉松的健康生長提供必要的保障。
參考文獻:
[ 1 ] 鮑繼明.落葉松樹種植及苗木病蟲害防治技術[J].農(nóng)技服務,2017(14):94.
[ 2 ] 趙喜山.淺析東北興安落葉松病蟲害防治技術[J].農(nóng)民致富之友,2017(09):258.
[ 3 ] 王義軍.落葉松人工林病蟲害防治措施探討[J].農(nóng)民致富之友,2016(22):123.
(收稿日期:2018-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