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洋
自古人始,牛的意象就與忠實、勤勞、無私的品格相連,成為忍辱負重的化身。王安石《耕牛》詩云“自無一毛利,主有千箱實”,陸游《飲牛歌》亦有“勿言牛老行苦遲,我今八十耕猶力”之句。唐代畫家韓滉、畫牛能盡其妙,韓滉一生愛牛、畫牛,在其任官期間“乃禁屠?!?,留下《五牛圖》傳世經典;相傳戴嵩曾畫飲水之牛,水中倒影中唇鼻相連,可見之觀察之精微。在近現代畫壇善畫牛的大家中,李可染、劉奎齡、黃胄等名家以水墨手法表現水牛、黃牛的形象,皆已深入人心。
當代中國畫家秦勝水亦擅長畫牛,頗得其畫理妙諦,常以酣暢的意筆表現牛的造型與神采,在承傳古人筆下牛的形象的同時,又有獨特的創(chuàng)造新變。其畫中的牛以氣韻與趣味勝,在筆情墨趣之間彰顯了畫家獨特的觀瞻視角與表現手法。如他十分注重對于牛的眼神的描繪,使其充滿了一種天真爛漫的童趣,顯現出藝術家對于牛、對于自然的與生俱來的熱愛。同時,他有意識地以草書用筆入畫,將飛動的筆致與牛的意態(tài)形象結合起來,使其筆下的牛更為生動,充滿神氣與生機。
作為工作與生活于安徽的藝術家,秦勝水先生于徽派文化有較為深入的體認與研究。作為知名畫家嗜愛畫牛,兼及山水、花鳥、人物,在多年來的藝術探索之路上,他勤奮善思,轉益多師,先后讀研于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當代藝術創(chuàng)作研究生班、中國美術學院周韶華新水墨高研班。此外他還上追古人風神,近取諸家之長,從古代與近代畫家名作中汲取養(yǎng)分。如他從曹霸、韓干、李公麟、趙孟頫傳世作品中鞍馬的形象,借鑒了工寫結合的筆墨手法;更從徐悲鴻筆下的戰(zhàn)馬形象,悟到悲鴻先生將馬的形象與人的精神相連接,將其灌注了“山河百戰(zhàn)歸民主,鏟盡崎嶇大道平”的民族氣節(jié)。從這層意義上,牛馬畜獸題材實際上又是在彰顯人的情感與精神。
更為難得的是,秦勝水先生致力于賦予牛的題材以時代氣息和筆墨新意。在近年來的諸多創(chuàng)作中,他努力使筆墨與時代相契合,在強化筆墨寫意性的同時,加強視覺圖式的張力,并盡可能地拓展題材內容的多元性,除了表現奔牛、耕牛的勞作,還將牛的形象與現代城市街景相結合,凸顯其與當代社會生活節(jié)奏的關聯。
畫如其人,人亦如其畫。正是秉持著“奮蹄苦耕耘”的品質,自覺葆有對于藝術孜孜不倦的求索精神,秦勝水筆下的牛才會得其生韻,將筆墨氣象與自然造化相通連。雖藝術創(chuàng)作路途漫漫,有了這種天然真趣的浸潤,才不會覺得困頓枯索,在求藝之路上一直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