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杰 莫志安 凌鈞華
(1.廣州市石門國家森林公園管理處,廣東 廣州 510900;2.廣州市名卉景觀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廣東 廣州510080)
附生植物是生長在宿主植物上的綠色非維管束植物(如地衣、藻類、苔蘚等)或維管束植物(如蕨類、種子植物),其以自身光合作用為生[1~3],是熱帶森林重要的生態(tài)結構與功能組分,常作為中層植物群落,是營造具熱帶特色的觀賞園林植物[4~5]。進行附生種植的植物不一定是附生植物,但整體上具有較高的觀賞性;同時,根據其種植、應用方式不同,附生植物可分為土生類及半附生或兼性附生植物,前者可附生或石生,后者可作盆栽和地被。
根據張江奎[2]的研究統(tǒng)計,觀賞性附生植物共計102種,包括蘭科Orchidaceae、天南星科Araceae、鹿角蕨科Platyceriaceae、槲蕨科Drynariaceae、水龍骨科Polypodiaceae、舌蕨科Elaphoglossaceae、骨碎補科Davalliaceae、膜蕨科Hymenophyllaceae等。張錦心等對廣州市10個公園內的附生植物景觀應用進行統(tǒng)計、分析,廣州市公園應用的附生植物有36種,主要為蕨類、天南星科、蘭科植物[5~6]。綜合前人研究[5~8],附生植物在園林景觀的應用方式可分為樹體(樹干)附生、枯木附生、墻體附生(立體綠化)、懸垂附生、山石附生和其他應用方式(與建筑、水體、園林小品及其他植物的配置應用)。本文通過對石門森林公園古樹園內應用附生植物進行古樹周邊景觀提升的實踐進行分析,進一步總結附生植物的不同應用方式及其造景效果,從而為附生植物景觀營造提供技術實踐經驗。
為提升石門國家森林公園內的景觀效果,在2017年對園內的古樹園景觀節(jié)點進行提升修復,園區(qū)以附生植物與古樹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特色景觀造景,植物附生方式的應用可營造出具熱帶風情的森林垂直空間景觀,以還原古樹園昔日生機之景。該古樹園為原始次生林,園內的樹木年齡都有上百年的歷史,主要有錐Castanopsis chinensis、華潤楠Machilus chinensis、樟Cinnamomum camphora等。園內有一條青石板小道全長約1 000 m,幽靜深遠,可直接通往國際森林浴場,項目主要在該道兩旁應用附生植物對古樹園景觀進行提升實踐。
通過實踐及文獻研究得知,古樹園內的附生植物應根據造景需求及營造熱帶垂直空間景觀為基礎,在色彩及視覺引導上進行選擇。
據統(tǒng)計,應用于石門國家森林公園古樹園周邊景觀提升實踐的附生植物共10科,20屬,21種。其中應用較多的為蕨類、天南星科、蘭科的植物,如巢蕨、腎蕨、春羽、紅掌、蝴蝶蘭等(表1)。
古樹園內應用的附生植物以觀葉及觀花類為主,配置于華潤楠、樟等喬木層下的蔭蔽處,結合樹體(包括樹干及樹干分叉)、枯木(原始次森林枯倒木)、拱形支架等,營造出色彩對比強烈的多層次垂直植物景觀。
石門森林公園古樹園周邊景觀提升中應用附生植物的造景方式主要有4種:樹體附生(包括樹干及樹干分叉)、枯木附生、懸垂附生及其他形式附生。
古樹園內的樹木高大,其樹皮的腐殖質富含礦物質,可支持附生植物的礦物質營養(yǎng)吸收[7~8],故樹干附生是植物良好的附生方式。其具體種植操作為應用繩索將植物根系及適量腐殖質綁扎在樹干上,通過適當的觀察養(yǎng)護,以確保附生植物的附著相對持久性及成活率,降低后期景觀植物的頻繁更替。
古樹園中應用樹干附生的植物搭配組合方式較多:觀花的蘭科植物與觀葉的蕨類植物或者觀葉的天南星科植物配植;綠蘿附生;等等。結合植物的生物特性,樹體附生可發(fā)揮良好的景觀及空間的引導作用[9]:如巢蕨附生能力強,葉片長而柔軟,可營造出樹體似裙擺般的景觀效果;應用蝴蝶蘭、文心蘭、巢蕨等配置于古樹園入口景觀(圖1),或者應用蝴蝶蘭、鹿角蕨、石斛蘭、擎天鳳梨等植物對沿路古樹樹體附生配植,提高空間引導作用同時,更為古樹園的景觀添彩。
表1 石門森林公園景觀提升實踐的附生植物應用名錄
古樹園景觀提升的部分為進入原始次生林森林氧吧的徑道,該徑道周邊保留有枯倒的樹木,是重要的次生林景觀??菽靖缴菓萌斯ぴ炀笆址?,通過綁扎固定方式進行景觀營造,是建設附生植物專類園的重要造景技術。為提升古樹園沿道的景觀,保持原有生態(tài)及次森林景觀且不破壞其原有的枯樹樹體,應用蘭科植物、蕨類植物、天南星科植物對枯木進行附生配植,營造出良好的枯木逢春的景象(圖2)。還有用蝴蝶蘭和鳳梨科植物對排列的枯木枝或竹子進行附生應用,形成隔斷式景觀,對洗手間進行景觀圍蔽。
懸垂附生的方式多體現(xiàn)在專類園內[6]。常用巢蕨、鹿角蕨、松蘿鳳梨等進行懸垂附生的方式造景,營造出具熱帶林特色的景觀。石門森林公園古樹園周邊環(huán)境景觀提升多應用蝴蝶蘭(圖3)和鹿角蕨進行懸垂附生;附生于竹筒、竹籃等具生態(tài)元素的器皿中,別有一番處處生機的景象。
附生植物的附生方式多樣,為景觀營造需要,常與景觀小品如花架、廊亭、指示牌等進行附生應用造景。如應用蘭科植物(蝴蝶蘭、卡特蘭)、腎蕨、鐵線蕨Adiantumspp.等在拱形支架上附生造景,營造園路花架景觀,從視覺上起到景觀引導作用,更豐富了立面景觀的形式。同時,在道路兩側與其他植物的配植,可很好營造出幽深而富有附生植物地生特色的條狀景觀(圖4)。
圖1 樹體附生的應用方式
圖2 枯木附生營造“枯木逢春”的景象
圖3 蝴蝶蘭的懸垂附生
圖4 與其他植物配植于道路兩側
古樹周邊景觀提升可通過適宜的植物配置,既能改良土壤、美化景觀,同時有助于豐富植物的多樣性及古樹周邊景觀層次[10]。在綠化景觀及園區(qū)建設中,應用蘭科植物結合其他附生植物進行專類園建設的方式越發(fā)受歡迎。附生植物的選擇,應根據其景觀營造需求進行選擇。根據多個研究表明[2,5~6,9~10],常用的蕨類附生植物有巢蕨、鐵線蕨、腎蕨、鹿角蕨等,蘭科植物有蝴蝶蘭、萬代蘭、卡特蘭、石斛蘭等,鳳梨科的擎天鳳梨,還有吊蘭、萬年青Aglaonemaspp.等,用于營造林下中層立面的多層次景觀;其應用方式主要有樹體附生、枯木附生、山石附生、懸垂附生、其他形式附生等。
石門國家森林公園古樹園周邊景觀提升項目在避免對古樹的保育工作造成影響條件下,因地制宜,保留原園路及枯倒樹木,通過捆扎、懸掛、地生種植等方法進行造景。該園以蘭科植物為主,應用樹體附生(包括樹干及樹干分叉)、枯木附生、懸垂附生及其他形式附生等方式,營造具有熱帶風情的幽深的森林古徑。隨著該園開放,吸引了大量游客。同時關注附生蘭科植物的養(yǎng)護,以加強花期調控及病蟲害防治。
注:本文圖片均為作者自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