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應福
【文題呈現(xiàn)】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作文。
讀書是才智的源泉。讀書是對思想的凈化。讀書是一種享受和樂趣。
劉向說:“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yī)愚?!?/p>
顏真卿說:“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p>
孟德斯鳩說:“喜歡讀書,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時光換成巨大的享受時刻。”
聯(lián)系自身實際,談一談自己對讀書的體會和感想。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標題自擬;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閑暇之時,唯好讀書。
一把椅,一杯茶,一本書,一個人靜靜地,伏案而讀:或詠哦,或默記,或圈點,或遐思。兩耳不聞窗外雨,一心與先賢、古圣們晤面,談心,切磋,砥礪。用情讀,用心品,用神悟。陶醉于書香,泅游于墨海,不知不覺中,名言警語驅走了身心的疲憊和煩惱,趣聞軼事剔除了欲望與憂傷。這時候,盡情地汲取知識營養(yǎng),悄悄地洗刷心靈的驕縱與輕狂,于是,心變平了,腦變靈了,眼變闊了,志拓遠了,情釀濃了,勁添足了,對未來生活的憧憬,也變得高了,實了,美了。
越讀書越感到自己的書讀得少,讀得粗,讀得淺,讀得覺得自己與古人、名人、圣人差距極大,品位極低。
陶淵明“好讀書,不求甚解”,說得多謙虛呀!我讀了一兩本書,就喜歡張揚,喜歡引用,喜歡炫耀,喜歡賣弄,想一想多淺薄多可笑呀!
韓愈“口不絕吟于六藝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編”,讀書讀得多勤奮呀!我呢?《唐詩三百首》讀了一學期,也沒有背下來幾首。
蘇秦“頭懸梁,錐刺股”,讀書的毅力多堅強呀!司馬光為使自己多讀少睡,以圓木為“警枕”,身動枕轉即醒,讀書的欲望多么迫切呀!我呢,書有時讀有時不讀,可玩手機、發(fā)短信特勤快。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與古人相比,怎能不羞怯?怎能不慚愧?忍不住自己對自己一聲斷喝:“此時不讀,更待何時?”
書越讀越覺得書該讀。高爾基說:“愛書吧,它是你知識的源泉?!鄙勘葋喺f:“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yǎng)品?!迸喔f:“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shù)學使人精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钡拇_,書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導我們登上知識的殿堂;書籍如同一把鑰匙,它能幫助我們開啟智慧之窗。無怪乎鄧拓多次呼吁:“有書趕快讀!”“不要空喊讀書?!?/p>
書越讀越覺得有味?!皶凶杂悬S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那只是封建士大夫們從故紙堆里讀出的銅臭味。“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蹦鞘钦嬲淖x書做學問的人從書中讀出的新味、鮮味、甜味。
讀屈原的“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我們又仿佛嚼出了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郁積于胸的那一腔苦味。讀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我們品出了詩人看破紅塵,熱愛自然的清味、醇味。讀林黛玉的《葬花辭》,喉頭則溢滿了酸味、腥味。讀臧克家“有的人死了,他卻活著。有的人活著,他卻死了”,肺腑里涌起一股股濃濃的辛味、辣味……
“發(fā)憤識遍人間字,立志讀盡人間書?!睘t瀟雨夜,習習睌風,無俗人打擾,無俗事拖累,無俗念侵擾。一旦遠離塵世的喧囂紛擾,心情便變得恬淡、清澈、寧靜、充實。這時候,品一口茶,茶香詩更香,捧一卷書,書癡人更癡。躲進小樓,忘懷得失,或坐或臥,或點或圈,或吟或笑,或唱或思。或一時興起,為遠方的友人和一首詩;或文思噴涌,為學生示范一篇下水文。在靜謐的春夜夏夜秋夜冬夜,暢游書海,勤敲鍵盤,將稍縱即逝的靈感定格成文字,把蟄居心底的情愫物化成詩篇,誰說不是人生的一大樂事?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半句空。把書翻爛,把詩吟遍,總有一天,人們會對自己“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的。
讀書之樂,唯讀書者自知。
學生賞評
劉老師此文,聯(lián)系自身讀書實際,寫出了讀書之樂、讀書之獲、讀書之趣。真情實感,頗為動人。
文章旁征博引,思路開闊。
作者思維敏捷,讀書積淀深,用行動表現(xiàn)了讀書給人帶來的好處,給人啟發(fā)極深。
(李新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