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是一個不愛直接表達(dá)情感的含蓄的民族,人們喜歡托物言志、借物抒情。我們借梅花表達(dá)遺世獨(dú)立的遠(yuǎn)大志向,托北雁表達(dá)對故鄉(xiāng)親人的思念之情,用長命鎖寄托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向往,以拋繡球的方式表達(dá)對意中人的愛慕之情……這些物件讓我們的情感有所承載與表達(dá),也讓我們更了解和理解彼此。
《西游記》里有個故事,說的是當(dāng)朝丞相的女兒殷溫嬌。她有個小名叫“滿堂嬌”,意思是說滿屋子的人就數(shù)她最嬌美了。那日,殷小姐正在彩樓上拋繡球招親,新科狀元陳光蕊正好騎馬游街經(jīng)過。郎才女貌,一見鐘情,殷小姐把繡球拋給了陳光蕊。繡球促成他們結(jié)成良緣,后來他們的孩子就是《西游記》的主角唐玄奘。千百年來,我國的文學(xué)作品、民間傳說中都把繡球作為男女愛情的信物,甚至是自由戀愛的象征。
繡球是廣西壯族一種精致的針繡工藝品,是壯家人的愛情信物和吉祥物。清代時,廣西靖西龍邦一帶的青年男女在山野間對唱山歌、談情說愛時,隨手摘下山間花草,用藤扎成花球拋給意中人,后來演變成用繡有蓮花、鴛鴦等愛情吉祥物的綢巾包上重物、纏上絲繩的形狀。
關(guān)于繡球,在壯鄉(xiāng)還流傳著一個美麗的傳說。
在很久很久以前,廣西靖西縣舊州古鎮(zhèn)下的一個小村莊里居住著一戶貧窮的人家。這戶人家的兒子阿弟愛上了鄰村的姑娘阿秀。阿秀美麗漂亮、勤勞善良,她也深深地愛上了誠實(shí)憨厚、勤勞勇敢的阿弟。一年春天,阿秀被鎮(zhèn)上一個有錢有勢的惡少看上了,他要娶阿秀為妻,阿秀誓死不從。惡少得知阿秀愛的是鄰村的阿弟,為了讓阿秀死心,惡少賄賂官府,以莫須有的罪名將阿弟關(guān)進(jìn)地牢,等待秋后問斬。
阿秀聽到這個消息后,整日以淚洗面,她決定給阿弟縫制繡球。針扎破了手,被血浸染后,繡球上的花更艷了,葉更綠了,鳥更鮮活了。經(jīng)過九九八十一天,承載著阿秀對阿弟深深愛戀、浸染了阿秀鮮血的繡球終于縫制好了。
阿秀用變賣了自己所有首飾的錢和家中的積蓄,買通了獄卒。在家人的陪伴下,在陰暗潮濕的地牢里,阿秀終于見到了自己日思夜想,卻已被折磨得骨瘦如柴的阿弟。阿秀傷心極了,她將繡球戴在阿弟的脖子上。
這時,奇跡出現(xiàn)了,只見金光一閃,阿秀、阿弟和家人都不見了。等他們醒來時,發(fā)現(xiàn)自己躺在一處美麗富饒的山腳下。后來,阿秀和阿弟結(jié)婚生子,靠他們勤勞的雙手,過上了幸福的生活。自此,繡球成為男女堅(jiān)貞愛情的象征,之后民間慢慢有了拋繡球的活動。
廣西靖西繡球以圓形為主,大的直徑達(dá)2米,小的只有拇指大,精巧可愛,一般在下端結(jié)有絲墜或穗子。繡球多是用紅、黃、綠這三色做底色及面料,多做成12瓣,象征一年四季的12個月。每一瓣上都繡有吉祥圖案,除了中間四瓣不受限制外,其他瓣則要求“上四瓣必挑飛禽,下四瓣須為走獸”,有時也會寫一些文字,如“萬事如意”、“歲歲平安”等。
廣西繡球又稱“堆繡繡球”,采用堆繡這一古老而復(fù)雜的刺繡工藝制作而成,是世界上最精美的繡球。一般的繡球大多采用單線刺繡的方法,在面料上繡出各色花瓣,為平面式圖案,刺繡方法與制作過程較為簡單。而采用復(fù)線刺繡方法的堆繡繡球更為精美,圖案極為復(fù)雜,所勾勒之物栩栩如生,極富立體感,數(shù)繡球中的極品。
繡球能手黃肖琴做了一輩子的繡球,她說做繡球首先要繡花能力好,因?yàn)榭p瓣時要大小均勻,這樣繡球才會對稱、漂亮。而且做堆繡繡球要先用線編織成彩帶,再將彩帶編織成圖案,最后縫在繡球上。雖然堆繡工藝繁雜,但能呈現(xiàn)如浮雕般的立體效果。
在我國古代,有些地方就有拋繡球的風(fēng)俗。當(dāng)姑娘到了適婚的年齡,就于某一天讓求婚者集中在繡樓下,誰得到姑娘拋出的繡球,誰就可以成為她的丈夫。當(dāng)然,姑娘的繡球也不是隨意拋出的,她們會看準(zhǔn)意中人,把繡球拋到他身上,以便對方撿到,與自己喜結(jié)連理。在很多地方,新娘的花轎頂上要結(jié)一個繡球,寓意吉慶祥瑞。
在廣西,拋繡球、獅子滾繡球等民間活動一般在每年春節(jié)及“三月三”歌節(jié)時舉行?!拔宀世C球鮮又艷,千針萬線妹手連。繡球飛過相思樹,妹心落在哥身邊?!泵磕辍叭氯备韫?jié)時,壯族的青年男女便相聚在一起,用歌聲表達(dá)愛意。如果姑娘看中了哪個小伙,就可以將手中的繡球拋過去。而小伙得煉就一身眼明手快的本領(lǐng),準(zhǔn)確地接住繡球。如果小伙不喜歡這位姑娘,就會把繡球直接拋回來。如果喜歡,就在繡球上系上自己隨身攜帶的小物件,如首飾、錢袋等拋回來。這樣,大家就明白彼此的心意了。
廣西最早有文獻(xiàn)記載的繡球內(nèi)包有豆粟、棉花籽或谷物等,這除了使繡球有一定的重量便于拋擲外,更有吉祥之意。壯族人以農(nóng)耕為主,每年舉辦拋繡球活動時正值春播時節(jié),裝有谷物的繡球寓意五谷豐登。這使得繡球不僅僅是定情信物,還是吉祥之物。
如今,廣西的繡球不但被人們當(dāng)作饋贈親友的禮品、裝飾品,還成為傳遞愛情、親情、友情的民族文化使者,而拋繡球活動仍然是壯族人民喜聞樂見的傳統(tǒng)體育項(xiàng)目。
在廣西靖西縣新靖鎮(zhèn)有一條著名的繡球街,以繡球命名一條街道這在我國是獨(dú)一無二的。在這條街上,有近千人從事繡球生產(chǎn),他們做的繡球遠(yuǎn)銷歐美、東南亞地區(qū),成為當(dāng)?shù)匾坏懒聋惖娘L(fēng)景。
坐在家門口做繡球的通常是女人,一針一線中盡顯功夫。有時你也會看到幾個五大三粗的男人耐性十足地做繡球,論手藝一點(diǎn)也不比女人差,而往往做得最快、最好、最多的“繡球王”都是男人。
作為旅游工藝品,靖西的繡球已走出繡球街,走出國門,年產(chǎn)量達(dá)十萬個以上。在這里,從七八歲的娃娃到六七十歲的老太太都會制作繡球,房屋的門上、窗戶上掛滿了五彩繽紛的繡球,這樣的景象也許只有在繡球街才能看到。
廣西曾做過超大繡球被日本國立民族博物館收藏;為迎接港、澳回歸分別制作了直徑達(dá)1.97米和2米的超大繡球;為慶祝申奧成功,制作了直徑達(dá)2.2米的超大繡球;為迎接中國-東盟博覽會勝利召開,制作了直徑在2米以上的超大繡球……如今,壯家兒女不斷為繡球這一古老的藝術(shù)品注入新的活力,令其在新時代再次釋放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