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嵚
你們知道嗎?即使在古代落后的傳播條件下,許多商家依然以獨特的創(chuàng)意,漂亮地打響了品牌廣告。
其實,“廣告”一詞在拉丁文里,原本就是“大喊大叫”的意思。畢竟以古代的信息條件,想要打響品牌,少不得大喊大叫。比如清朝的《燕京歲時記》里,竟把北京城每個月的吆喝聲都做了分類:二月份的時候,北京街頭主要沿街叫賣雞鴨;到了五月上旬,滿街又變?yōu)榻匈u玉米;下旬變?yōu)榻匈u甜瓜。只要聽聽街上的吆喝聲,就知道到了幾月份。
但千萬別以為,打響品牌廣告就只能靠吆喝。宋朝時的商家就明白這個道理:想要叫得響,還要靠海報。
北宋年間的濟南劉家針鋪,就做出了這個“歷史突破”:他們豎起四寸的廣告海報,中心繪有針鋪“白兔搗藥圖”的商標(biāo),外加一句給力廣告語:收買上等鋼條,造功夫細(xì)針,不誤宅院使用。這是中國古代史上最早的工商業(yè)印刷廣告,海報一打出,果然瞬間吸引眼球。
其實,商品經(jīng)濟發(fā)達(dá)的宋代,何止有“印刷廣告”?各路商家真正拼到絞盡腦汁的,還有各自的獨家商標(biāo)。
比如《夢梁錄》記載,就連北宋的靴子鋪,都十分講究“商標(biāo)意識”,每當(dāng)賣出一副靴子,靴子的襯子里就要塞一張字條,寫明該靴子是由哪個工匠在何時制造。在日常商業(yè)生活中,宋代成功的商標(biāo)更是強大的促銷手段。就以汴京城發(fā)達(dá)的餐飲業(yè)來說,知名的餐飲品牌挨個兒數(shù):段家熬物,九曲子周家,梅花鵝肉,草婆婆肉餅,五樓山洞梅花包子,清一色以名字命名商標(biāo),吃的就是品牌。
明星代言的效果,古代的商家們也早就深有體會。不過古代的名人們有時代言費能收到天價,有時也很少,大多數(shù)時候,是“躺著來代言”的,典型的一位就是北宋畫家李成。
李成在北宋的畫壇上,一度是泰山北斗級別的存在。北宋年間,汴京的宋家生藥鋪就重金訪得李成的名畫,在藥鋪墻壁上掛了個滿,果然引得各路文士紛紛圍觀,藥店生意大火。
在文化產(chǎn)業(yè)營銷方面,明清年間的廣告就更高調(diào),張岱《陶庵夢憶》記載,明代大型的戲曲演出,動輒就是上萬觀眾,各路商家也齊出動,有送贈品有送禮帖,爭著蹭熱度。
無論古今,商家廣告代言雖然五花八門,其中的道理卻是實實在在:不管哪個年代,主動出擊,抓住發(fā)展的脈搏,主動推出自己的產(chǎn)品,生意才會紅紅火火。
丁丁摘自微信公眾號“我們愛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