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近年來,國內業(yè)余音樂教育如火如荼,琴童在音樂書店常可以買到帶音樂標記的各種有趣小禮品,如文具、書包、擺件、茶杯……音樂就在我們身邊。這確實是一件開心的事,但若進一步問:“孩子,你真的是發(fā)自內心喜歡自己學的樂器,也愿意堅持不懈地刻苦練習,一輩子都擁有嗎?”會不會有人就會顯得猶豫呢?讓我們讀一讀這篇鋼琴教育家李斐嵐的訪美小記,看看這對退休美國老夫婦和音樂的情緣,沒準從中感悟到什么呢!
卡門和丹是一對熱愛音樂的退休夫婦。妻子卡門過去從事電腦專業(yè),丈夫丹則是退役空軍戰(zhàn)斗機飛行員。過去,我在美留學的孩子參加鋼琴比賽時曾被賽委會安排在他們家中住宿及練琴,從此雙方便成了好朋友。這次訪美期間,丹夫婦熱情邀我做客,孩子自然成為我們的翻譯。
丹的家是一棟獨立的兩層住宅,座落在古木參天、綠蔭覆蓋的半山腰,兩位熱愛生活的主人30年來精心設計的庭園——石橋、水澗、花圃、欄柵……藝術性地將這棟小樓點綴得如同仙宅。我們的車尚有一段距離,兩位好客的主人已聞聲等在門口??ㄩT是來自意大利的移民,身體硬朗、性格開朗,有著如瀑的黑發(fā)。丹的祖輩就住在加州,是地道的美國人,健壯挺拔、含蓄沉穩(wěn),若不是一頭銀發(fā),絕對看不出年屆七旬。由于事先雙方對彼此身份均略有了解,因此一見面就如久別重逢的朋友一般相互擁抱,丹夫婦熱情地敞開了家門。
進入大廳,最先映入眼簾的是令所有會彈琴的人都羨慕的兩臺漆黑發(fā)亮的大三角鋼琴。在這以前,我從未在任何非鋼琴專業(yè)的私人家中看到如此“壯觀”的場面:一臺七尺美國名琴,是丹自己在年輕時買的;另一臺九尺德國名琴斯坦威,是其父母留下的珍貴遺產(chǎn),它們如同舞臺上供表演用的“雙鋼琴”,親熱地相傍對放,似乎時刻惦念著,相互傾訴。大概是職業(yè)本能吧,一看見名琴,我這個當老師的人手上就會有點發(fā)癢,不由自主朝琴走去……丹似乎早有準備,立即遞上身邊的莫扎特《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頗有興致地請我和孩子合作演奏。盡管訪美期間沒怎么練琴,手指發(fā)硬不聽使喚,我們母子倆還是嘗試著進行了平生首次雙鋼琴奏鳴曲的合作,整個客廳頓時沉浸在愉悅的氣氛中……
在沙發(fā)上小憩時,我正想從茶幾上端起杯子,忽然眼前一亮,太有意思了,杯子上印著好多音符!接著,又看到杯墊、果盤、水果刀叉上到處都有各種各樣的音樂標志……真是太可愛了。你瞧,五線譜躺在杯墊和果盤上、高音譜號立在水果叉的叉頭頂,甚至連面巾紙中也藏著彩色三角鋼琴。往腳下一瞧,咦,粉色的長方形腳墊上竟然還刻印著巴赫的《G大調小步舞曲》……真是一個音樂小世界!
丹見我對這些有音樂標記的物品頗有興趣,就爬上高凳從立柜頂取下一件造型獨特的“藝術品”,表情神秘地讓我猜一猜是什么?我左右細看,哈,怎么也想不到,使用一些廢棄的鐵片、鋸條、鐵釘、螺絲和螺母,竟可頗有創(chuàng)意地擰、焊、拼裝成一臺三角鋼琴和一位坐在琴旁雙手高舉、激情滿懷的鋼琴家!丹告訴我,這是妻子卡門專為他尋購到的特殊禮物。在丹的熱情帶領下,我們又陸續(xù)參觀了主人格調高雅、充滿音樂情趣的其他房間,看到了古老且充滿著“琴趣”的油畫、不同歷史時期的大音樂家鏡像、作曲家的手稿照片……加上那滿書架的樂譜、音樂CD光盤,以及高級音響和電子合成器等,丹的家無疑可譽為酷愛音樂之“樂迷之家”??磥碇魅藢σ魳返那楦薪^非一般,說不定過去歲月中隱藏著與音樂不尋常的緣份呢?我不由得產(chǎn)生了好奇心。
“您這樣喜歡音樂,是否和青少年時代的經(jīng)歷有關,介不介意給我們介紹一下?” 我禮貌地試探提出。
“哦!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钡は萑氤了?,“我7歲開始學琴,因為當時媽媽在學,我也同時向她的老師學(母子同學鋼琴)。由于我自己非常喜歡,所以沒有任何人強迫,每天都能很樂意地練上一兩個小時,這樣一直彈到了大學。我專門學習過音樂史和樂理等課程,還經(jīng)常去電臺參加表演以及在比賽中獲獎,鋼琴老師對我學音樂的前景充滿著希望。 但是后來戰(zhàn)爭爆發(fā)了,我和許多青年應征入伍。鋼琴老師曾流下惋惜的眼淚,說我本來完全可能成為優(yōu)秀的鋼琴家。入伍后,由于我身體好,又會彈琴, 被分配去當空軍戰(zhàn)斗機的飛行員。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xiàn)象是,空軍很重視招收會演奏樂器,比如會彈琴的人,因為學音樂的人反應靈敏——腦、眼、耳、手、腳等配合協(xié)調,平衡系統(tǒng)發(fā)達,非常適合學習開飛機。服役后,我對鋼琴的那份情感仍舊難以割舍,為了常能彈到琴,又將三角鋼琴搬到了空軍基地……”
丹帶有惋惜的回憶真是令人動情?!翱刹豢梢孕稳菀幌履闩c鋼琴之間的感情?”我邊問邊看著他那仍舊若有所思的神情。他想了想又說:“雖然多年過去了,我也已經(jīng)退休,但無論心情好與不好,我都會最自然地選擇在鋼琴上用音樂來傾訴,這是我永遠的、也是最需要的一種情感寄托……”我正默默感慨丹對音樂的一片深情,卡門接著說:“我也非常熱愛音樂,會拉手風琴和喜歡鋼琴,但是小時候沒有機會學,丹彈鋼琴時,我和他共享。我們倆最快樂的時光是坐在紐約的音樂廳里聽最好的音樂會,音樂已成為我倆生命中的一部分。我曾想過,如果我們自己有孩子,一定要讓他們學琴,還預先早已買好了一些音樂的書和玩具,但有些遺憾,我倆始終沒能有孩子。”卡門說話的音調變低似乎略有傷感。但片刻之后,她就恢復到自己特有的開朗性格,提高聲調一邊對我說話一邊打開柜門:“聽說你喜歡教孩子彈琴,我想送給你一點小禮物。” 只見她拿出過去為曾期待過的孩子所準備的有關音樂家的故事及介紹樂器的書,又取出一些帶有音樂標志的小盤、小杯等放到我手中,并微笑著說:“請把我們的小小心意帶回中國做個紀念,這些書,你教那些喜歡音樂的孩子或許用得上……”“我希望所有愛音樂、有天賦的孩子都能實現(xiàn)他們當音樂家的美好夢想,不要再有戰(zhàn)爭,不要像我那樣放棄自己所愛去當戰(zhàn)斗機飛行員了?!钡び哪L趣地接著說道。
飯后我們一直聊得很晚。臨別時,我邀請他們來中國旅游,并向他倆保證:“一定把你們對音樂的情感和對學音樂孩子們的愛心帶回中國。雖然我們的母語不同,但音樂的語言可以超越國度而彼此溝通,我們將會成為永遠的知音。”
在飛越太平洋的前一天,又收到卡門寄來惜別的“音樂信”——那信中有供兒童拼貼的色彩繽紛、閃閃發(fā)光的剪紙小音符、小星星等,可以隨心創(chuàng)意出各種各樣十分可愛的圖案,就好像卡門和丹在祝福愛樂的人們能實現(xiàn)他們心中那些五光十色的音樂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