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邱平
【摘 要】喜劇電影已經成為當下國產電影市場炙手可熱的電影類型,成為票房的有力保障。在資本的驅使下,影視制作人紛紛投入到喜劇電影的創(chuàng)作中。縱然是其他類型的電影,為了取悅觀眾也會雜糅喜劇元素。這種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一方面有利于促進電影新類型的創(chuàng)新探索;另一方面,近年來由于“現(xiàn)象級”影片的出現(xiàn),“去電影化”的傾向也與日俱增。
【關鍵詞】現(xiàn)象級;喜劇電影;“去電影化”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1007-0125(2018)20-0096-02
中國電影的發(fā)展由最初的制度化到20世紀90年代末的市場化、商業(yè)化,一直沿襲到現(xiàn)在的工業(yè)化、產業(yè)化,電影類型多樣化的同時,整體制作水平仍然差強人意。其中最突出的問題還是在內容的創(chuàng)作上,立意淺薄、情節(jié)無味、類型單一的現(xiàn)象比比皆是。而近些年來,如《夏洛特煩惱》《驢得水》《捉妖記》《心花路放》《分手大師》《煎餅俠》等一系列雜糅喜劇元素的類型片出現(xiàn),成為票房的黑馬,受到廣大觀眾的歡迎。在2017年國慶檔中,由同名話劇改編的《羞羞的鐵拳》,上映首日票房就突破3億元,完勝了同期上映、呼聲較高的《縫紉機樂隊》《英倫對決》等影片?!缎咝叩蔫F拳》是開心麻花團隊在創(chuàng)作《夏洛特煩惱》《驢得水》之后的又一部“現(xiàn)象級”影片。此類型的影片,在商業(yè)性上的得意和藝術性上的失落,也為類型批評提供了可資解讀的鮮活范本。
一、堅持草根敘事模式與打造品牌化運營
《羞羞的鐵拳》沿襲了當下“現(xiàn)象級”影片中慣用的講述掙扎在社會底層小人物的敘事模式,這也是國產中小成本電影在市場浪潮中成功突圍的制勝法寶。在這種范式的藍本中,都演繹著草根人物與成功人士之間的矛盾沖突。草根階級在影片的開始都是以生活窘迫、走投無路的身份出場,但是通過特定的情境設置,比如《夏洛特煩惱》中的“黃粱美夢”、《煎餅俠》中的“窺伺效慕”和《羞羞的鐵拳》中的“身體互換”,①使處在社會底層的小人物成功逆襲,進而挑戰(zhàn)上層社會,成功實現(xiàn)了自我的認知和社會的認同,使個體的英雄夢得以實現(xiàn)。這套敘事模式符合或者說迎合了當下主流觀影群體獨特的審美心理,因而此類影片具有了肥沃的生存土壤。在《羞羞的鐵拳》觀影過程中,幾乎片子的每個包袱都會引起觀眾的一片笑聲。創(chuàng)作者設置的“笑點”都毫無障礙地被觀眾所接收,這足以證明劇本對觀眾的心理把握是十分到位的。②
喜劇藝術的表現(xiàn)形式,是“反規(guī)則、反慣例、反類型的”。③喜劇電影是“以產生笑的效果為特征的故事片”,④其風趣幽默、闔家歡的氣氛得到了廣大觀眾的追捧。從上世紀80年代起,陳佩斯的喜劇電影就開始展現(xiàn)市井小人物真誠樸實,用勤勞的雙手創(chuàng)造幸福的生存狀態(tài);90年代馮小剛喜劇對精英文化的調侃;周星馳無厘頭喜劇游戲式的重構;到如今《夏洛特煩惱》《人在囧途》《煎餅俠》《羞羞的鐵拳》等,關注社會底層人物的生存狀態(tài),始終是中國喜劇電影的立足點。雖然隨著中國電影工業(yè)化進程的不斷發(fā)展,電影制作技術逐漸精良,熒幕所呈現(xiàn)的圖像清晰、立體、逼真,但是影片內容淺薄,脫離生活,形式單一,人物塑造扁平化,沒能正確的傳遞人生觀和價值觀,造成精神意義的虛無。同時,這類影片以草根人群自我矮化、嘩眾取寵的表現(xiàn)形式,來博得觀眾一笑,這已經成為當下中國喜劇電影的基本套路。這些深處社會底層的小人物在成長中,體會到了社會的世態(tài)炎涼,把溢于言表的不滿情緒,通過“降格”“貶低化”等狂歡化的喜劇形式加以批判,“一方面,在滿紙荒唐的言語泡沫下和裝瘋弄顛的角色表演背后,隱藏了敘事者對意識形態(tài)權威的批判與解構;另一方面,回避話語系統(tǒng),借助大眾文化的編碼來消費作為商品的‘權威,以黑色幽默這種方式重新贏取諷刺與批判的權利。”⑤
電影以內容為王,而《羞羞的鐵拳》以“身體互換”的藝術形式抄襲了2010年的韓劇《秘密花園》,以及憑借一個強勢的記者與一名失意拳擊手聯(lián)袂打敗了打假拳、玩弄感情的反派,制造出無關痛癢、薄弱的矛盾沖突和如嚼雞肋的故事情節(jié),卻斬獲了22億票房。難道是中國觀眾都看不懂電影,沒有鑒賞能力了嗎?其實《羞羞的鐵拳》這種商業(yè)化的成功,來源于開心麻花團隊品牌化的運營,可以說這部影片僅僅是開心麻花的一個品牌化符號而已。在拍攝完《夏洛特煩惱》之后,他們開始有意識的進行喜劇品牌的推廣和打造,諷刺類的喜劇電影《驢得水》就是很好的嘗試,盡管只獲得了1.73億的票房,卻贏得了觀眾極高的口碑,冥冥之中提高了開心麻花團隊的知名度,使人們在無形中將開心麻花出品的電影和該團隊的優(yōu)質話劇聯(lián)系在了一起。同時,開心麻花團隊還注重打造明星成員,使他們不僅參加了春晚,還參演網絡喜劇,參加綜藝節(jié)目等,臺前幕后不斷強化他們喜劇身份,不僅使觀眾關注演員的自身,更耳濡目染強化“麻花品牌”在觀眾心中的認知。
在國產電影市場中就喜劇類型電影而言,缺少像“開心麻花”這樣專門化、體系化、符號化的喜劇品牌,這是國產喜劇電影青黃不接的根本原因。縱然有曇花一現(xiàn)的喜劇作品誕生,但是辨識率和可復制率較低,很難走出國門與好萊塢電影比肩。如何走出這樣的困境,這種需要打造品牌產品進而建立起良好的電影產業(yè)鏈,重塑國內外觀眾對中國喜劇的信任感和期待感。在電影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中國的電影工作者應該嘗試用世界的眼光去講述中國的喜劇故事,著力打造屬于中國的、體現(xiàn)本土化的、在價值觀上被世界人民所接受、認同的喜劇電影的系列品牌。
二、“去電影化”與虛無主義傾向
從開心麻花出品的《夏洛特煩惱》到《驢得水》再到《羞羞的鐵拳》,三部電影在題材上都是根據(jù)同名話劇改編而來。而電影恰恰是一門鏡頭的藝術,需要拍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去展現(xiàn)故事。臺灣著名影評人焦雄屏在批評《夏洛特煩惱》時指出,“《夏洛特煩惱》就是一部雜亂的綜藝短劇,是導演對電影藝術、電影美學的不尊重,把電影當短劇來拍。”⑥這樣的批評同樣適用當下熱映的《羞羞的鐵拳》,剝離了笑料和段子,影片全程無看點。
在網眾自娛時代,互聯(lián)網、自媒體、新媒體盛行下,人們形成了碎片化觀看和閱讀方式,快速的生活節(jié)奏和工作壓力讓人們愿意去看小品來緩解自己的壓力,從而加速了國內喜劇電影演變成“去電影化”向小品化的形式邁進。小品化的敘事風格與當下觀眾內心渴望“娛樂”、“消閑”的狀態(tài)相融合,共同促進了中國喜劇的發(fā)展。從馮氏中年喜劇到開心麻花青年喜劇的成功,充分印證了小品化敘事風格的有效性。但是,過分依賴這種橋段化、網絡語言的調侃作為包袱笑料,甚至為了嘩眾取寵不惜損害影片的整體敘事結構、人物形象塑造為代價來換取“笑果”,最終必將褻瀆了喜劇電影本身的藝術性。
就當下的國產喜劇電影創(chuàng)作而言,在電影資本的指揮棒下,創(chuàng)作者不得不將喜劇置身于配方式的生產中,以嬉皮笑臉的調侃把觀眾消費在游戲符號愉悅中,徹底散失了電影弘揚中國精神和傳遞正能量的使命。在這種消費主義的邏輯下,國產喜劇電影徹底走向了批判與顛覆的對立面,改變了幾千年來中國傳統(tǒng)“寓教于樂、文以載道”的喜劇功能?!缎咝叩蔫F拳》的結尾是典型的善惡終有報、有情人終成眷屬的結局,這種犬儒式的解決方法充滿了無力感。其實真正的優(yōu)秀喜劇電影應該讓人有“笑中帶淚”的感覺,并且使觀眾在觀影之后能夠回味無窮,至少能夠帶來啟示和反思。
三、翹首真正喜劇電影的歸途
從2006年起,以寧浩導演的《瘋狂的石頭》為標志,中小成本的喜劇電影開始興起。在其后的十年中,眾多青年導演都開始走上了喜劇電影的創(chuàng)作之路。特別是從2014年之后,IP逐步興起并且迅速壯大,大量由綜藝節(jié)目、舞臺劇、網絡短劇改編的喜劇電影被搬上大銀幕,憑借自身的流量同時催生了一批跨界導演比如鄧超、何炅、韓寒、張嘉佳、郭敬明等,IP成為了他們電影票房的重要保證。
想象力貧乏、原創(chuàng)力不足已經成為了束縛中國喜劇發(fā)展的通病,只有創(chuàng)新才能為喜劇電影的創(chuàng)作提供源源不斷的話題。如果僅靠段子的拼接、網絡用語的雜糅和表演者的浮夸乖戾,那么國產喜劇電影的未來令人堪憂。著名小品演員陳佩斯曾經委婉地批評過當下流行的喜劇,“依靠段子和夸張的表演堆砌的喜劇和我無關,我就弄我的東西。和所有的藝術形式一樣,喜劇也有高下之別,高級的喜劇就是比較側重結構和人物行動的沖突?!雹呷绻矂∪狈η擅畹墓适聵嬎?,僅僅通過錯位的時空和荒誕的人物設置營造出的喜劇氛圍,而不是通過遵循藝術的創(chuàng)作規(guī)律去塑造人物形象、制造矛盾沖突、用故事結構的完整性去推動情節(jié)的發(fā)展,喜劇電影就會淪為低層次的鬧劇。
在電影產業(yè)資本化的操控下,當下大量立意不高、情節(jié)薄弱的喜劇電影如雨后春筍般紛至沓來,他們重營銷輕內容,唯票房至尚,使得國產喜劇電影之路越走越遠。其實,真正的喜劇帶給觀眾的是由內而外地“笑”,甚至是笑中帶淚的喜悅,而不是感官上的快感和刺激,而是深入心靈的愉悅,使觀眾在電影化的敘事中體會到生活的美好和無限的憧憬,甚至獲得劇中人物的幸福感。有感動的瞬間和回味的空間,真正做到笑而不膩、喜而不貧。
隨著電影工業(yè)、產業(yè)的日臻成熟,各電影類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公路片中講愛情、愛情片里搞偵探、動作片中弄驚悚等。事實上,喜劇片作為一種超類型、具備很強融合度的電影類型,可以與其他電影類型雜糅。目前,國內的喜劇電影正處于迭代期,其他類型電影在商業(yè)的驅使下紛紛與喜劇聯(lián)姻。這種“雜糅體”有助于拓展喜劇電影的發(fā)展空間,形成多樣化的喜劇樣式。
在推動國產喜劇電影在繼承傳統(tǒng)理念和結合當下時尚元素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進程中,需要國家整合優(yōu)化電影資源的配置,扶植培養(yǎng)有喜劇創(chuàng)作能力的新人,減少資本的影響,使真正熱愛喜劇電影的電影人不再為“五斗米折腰”。
注釋:
①饒曙光,賈學妮.羞羞的鐵拳:商業(yè)的勝利與藝術的失落[J].當代電影,2017(11).
②邢軍.從舞臺到銀幕:“開心麻花”的喜劇電影探索[J].大眾文藝,2018(1).
③賈磊磊.喜劇電影與當代電影的喜劇性[J].當代電影,1993(4).
④電影藝術詞典[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86,16.
⑤聶偉.低成本“笑”與喜劇電影“嬉具”現(xiàn)實[J].北京電影學報,2010(2).
⑥鳳凰娛樂.電影人焦雄屏《夏洛特煩惱》:短劇爛片,三觀不正[EB/OL].
⑦鳳凰資訊.這個時代我們需要怎樣的喜劇[E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