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孟覲乙的繪畫藝術(shù)

2018-09-20 04:58:42雷林杰
文物天地 2018年7期
關(guān)鍵詞:方印設(shè)色紙本

雷林杰

孟覲乙,字麗堂,號云溪生、云溪外史,江蘇陽湖(今江蘇常州)人,清代畫家。其生卒年不詳,據(jù)孔令彬先生考證大約在1764-1833年[1],是著名的“乾嘉十六畫人”之一。他不僅在近代嶺南畫派的形成過程中起到過重要的作用,還一直為近現(xiàn)代許多著名的畫家所激賞。李瑞清在《清道人遺集·佚稿·為金楚青畫花卉跋》中云:“陽湖孟麗堂先生,花卉、山水皆古拙高淡,其畫品在李復(fù)堂之上。居粵西最久,以其畫不入時目,世或不能舉其名。余弟阿筠每嘆之,余日:‘孟麗堂先生畫,本不與俗人看也。余每怪世之畫家,終日調(diào)脂點粉,以求世人之知,何謂也?!秉S賓虹在《講學(xué)集錄》第十七講中說,“孟麗堂純講筆墨,作品在石濤之上,惜外觀人不易知,其作品多存于廣西,而該地潮濕,畫易蠹損,世人多未見耳?!边€在《書信編·與陳柱書》中說,“孟畫取境太高,人不易仿,亦非多見宋、元人筆墨,不易領(lǐng)會,故成廣陵散耳”。張大干曾說受到過孟覲乙的影響,“一般用青綠者,都是填上去的。我因為受到常州孟麗堂畫花卉用青綠的啟發(fā),便在潑墨未干之時,也把青綠潑下,這是把墨和青綠融合在一起來使用”[2]。徐悲鴻評價他“其畫奇肆,不仿古人”。齊白石則說,“作畫最難無畫家習(xí)氣,即工匠氣也。前清最工山水畫者,余未傾服。余所喜,獨雪個、大滌子、金冬心、李復(fù)堂、孟麗堂而已”[3]。劉海粟也認為,“嘉道年間之畫人,……斯時有逸品二人,日臨川李秉綬蕓甫,日陽湖孟覲乙麗堂。……麗堂出筆古奧,以濃厚青綠作花卉于生澀之紙,乃如古錦”[4]。這么多畫壇巨匠、大師們都對孟覲乙推崇備至,可見其在清代繪畫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深遠影響,遺憾的是今人對其卻知之甚少。

史料中對孟覲乙的記載并不多,今天保存下來有關(guān)孟覲乙最詳細可靠的資料是姚元之《竹葉亭雜記》上的記載:

其同里孟麗堂,名覲乙,善花卉,得惲家三昧,而獨以幽勝。時不得館,余邀之同居。朱與孟少同窗,且相善也,來視孟,余因得識之。……麗堂善啖,無室家兒女,一身孑然,居京十余年,亦不與人結(jié)納。目短視,作畫時常以筆蘸色,每誤蘸水,則以水涂之,及紙干,但存魂而已。與其人善,落筆則必精心于高古一派。以其俗,則作俗畫與之。然其所謂俗者,每得佳畫。所謂高古者,半水半墨,若在煙云縹緲間矣。不喜其人,則以其紙作畫而他贈焉。其性之幽僻又如此。[5]

姚元之(1776-1852),字伯昂,號薦青,又號竹葉亭生,晚號五不翁,安徽桐城人。嘉慶十年(1805)進士,官左都御史,也是“乾嘉十六畫人”之一。這里說的朱,是指朱昂之(1764 1841年后),字青立,又字津里,江蘇武進人。僑居吳中(今江蘇蘇州)。朱文嶸子,染濡家學(xué),青出于藍,尤得力于惲壽平、王翠,筆意勁峭。從此記載中可知姚元之因為朱昂之的關(guān)系與孟覲乙結(jié)識,并對他畫藝十分推崇,在北京期間曾邀他與自己同居一處。孟覲乙到京的時間不詳,在京期間他也不像朱昂之和姚元之那么活躍,大多數(shù)時間都是孤身一人。除了姚元之的記述,還可在法式善的詩文中尋到他的蹤跡。法式善(1752-1813),字開文,號時帆,一號梧門,蒙古正黃旗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進士,歷官侍讀學(xué)士、工部員外郎、國子監(jiān)祭酒,是乾嘉時期著名的詩人、書法家,也是當時文壇領(lǐng)袖級的人物。1805年春節(jié)后,孟覲乙開始出現(xiàn)在法式善的詩集中,可知他從此常參加法式善的聚會。法式善對孟的畫藝也十分的推崇,1809年還將其寫進《十六畫人歌》:“日朱鶴年野云,日湯貽汾雨生,日朱文新滌齋,日楊湛思琴山,日吳大冀云海,日屠倬琴塢,日馬履泰秋藥,日顧莼南雅,日盛悖大甫山,日孟覲乙麗堂,日姚元之伯昂,日李秉銓薌甫、秉綬蕓甫兄弟,日陳鏞綠晴,曰張問陶船山,日陳均受笙。錄以見一時藝苑之盛。”“乾嘉十六畫人”也是由此得名。法式善給予孟覲乙很高的評價:“麗堂狂墨世無兩,二十年來我心賞。水必渺彌樹蒼莽,對之輒作漆園想?!盵6]

孟覲乙在北京期間結(jié)識了當時在京為官的李秉綬并深得其賞識。李秉綬(1783-1842)字佩之、蕓甫,號竹坪、信天翁、環(huán)碧主人,祖籍臨川縣溫圳楊溪村(今屬江西省進賢縣溫圳),寄籍廣西桂林,清代著名畫家兼詩人,曾居官工部都水司郎中,人亦稱“李水部”,1813年辭官回桂林,專心畫事。孟覲乙跟隨李秉綬回到桂林,成為李家的座上客并與宋光寶同在李氏環(huán)碧園授課傳徒,直至終老。

孟覲乙早年專攻山水畫,繪畫生動傳神,晚年則致力于花鳥畫,后來雖然雙眼失明,但憑借多年的繪畫經(jīng)驗以及對藝術(shù)的感悟,還能摩掌作畫。他以獨特的視角,變方為圓,反其道而行之,作畫尤以寫神為主,充滿了逸趣,別有一番風(fēng)味。潘飛聲在《綠水園讀畫記》中評價,“道光間,臨川李蕓甫聘孟麗堂、宋藕堂來粵,教授作花卉。麗堂以意筆揮灑,上追白陽;藕堂設(shè)色寫生,明麗妍秀?;洰嬎扉_二派?!笨梢娖鋵X南畫派形成的影響。孟覲乙在桂林活動的時間較多,作品有不少遺落在此,桂林博物館收藏有其畫作十幾件,現(xiàn)介紹幾幅讓大家對其藝術(shù)風(fēng)格有所了解。

清嘉慶孟覲乙《紫藤蜜蜂》軸(圖一),縱153、橫30厘米,紙本設(shè)色。圖中繪巨石旁兩枝紫藤從空中垂下,數(shù)只蜜蜂在其間飛舞。左上角自題云:“慕韓先生賞趣,仿青藤筆,嘉慶乙亥(1815),云溪生?!毕骡j“孟覲乙”朱文方印。慕韓,為李宗潮,李秉禮第三子,李秉綬之侄。青藤即明代大寫意畫家徐渭,用筆狂放,墨法變化多端,出神入化,對后世畫壇,特別是對大寫意花鳥畫影響很大。整幅畫構(gòu)圖錯落有致,相得益彰。一塊石頭布滿下部,用筆不同于常規(guī)皴法而是用線如“撕毛”橫斜拉出,有很強的形式感,除石頭頂部一塊墨色較重,整塊石頭用色虛淡。兩枝紫藤纏繞斜伸出畫,再垂枝入畫,花葉隨風(fēng)飄舞,墨色點染,靈動翻飛,數(shù)朵花瓣隨風(fēng)落下,群峰追逐,巧妙地把花葉與石頭形成呼應(yīng),整幅畫以沒骨寫意畫出,花和蜜蜂皆運用趁濕設(shè)色的手法,透明靈動,這也是孟覲乙慣用的手法。整個畫面,水墨交融,風(fēng)格靈動,形神兼?zhèn)洹?/p>

清嘉慶孟覲乙《設(shè)色盆桂秋山》軸(圖二),縱137、橫32.5厘米,紙本設(shè)色。繪一盆丹桂,山石、靈芝、荊棘,右上方題“盆桂秋山,仿元人稿本,時嘉慶丙子(1816),毗陵云溪生孟覲乙。此為之頭上裝頭之法,大要其用筆精嚴深峭故也”。下鈐白文方印“云溪生”和白文方印“孟覲乙”。此幅作品為四尺對開立軸,一巨石在畫幅中心,石以濃墨先畫其形,再以焦墨點出其向背,右下方為一盆丹桂,桂花盛開。石左下方繪二朵靈芝,石上為幾枝荊棘,挺拔向上。正如畫題所說,作品所畫丹桂、靈芝、山石、荊棘為“頭上裝頭”,首尾相接,向上延伸,與畫題均布置在“S”形線上,造型古雅,用筆挺勁灑脫,有元人的筆意。

清道光孟覲乙《設(shè)色藤蘿蟲鳥圖》扇頁(圖三),縱17.5、橫52厘米,紙本設(shè)色。圖寫紫藤、蜜蜂、鳥。左側(cè)有行書跋語“毗陵孟覲乙擬古,于桂林李氏茶半香初之館,時道光元年(1820)辛巳”。鈐白文方印“孟覲乙”和朱文方印“孟覲乙”。此作品為典型沒骨寫意畫,畫面幾枝紫藤垂下,花葉相間,右邊三只小鳥棲在藤上。紫藤為孟覲乙常畫之物,筆墨靈動,墨色并用。李氏茶半香初之館,為李秉綬在桂林寓宅之室名。

清孟覲乙《設(shè)色花卉金魚》扇面(圖四),縱17.5、橫52厘米,紙本設(shè)色。繪水邊墨葉淡彩紅花,水中兩條朱紅金魚游弋,構(gòu)圖疏朗,用墨恬淡。題“云溪生孟覲乙寫”,鈐白文方印“孟覲乙”。

清道光孟覲乙《設(shè)色花卉草蟲》扇面(圖五),縱17.5、橫53.5厘米,紙本設(shè)色。此幅扇面用色明艷,花草野果隨機點染,粉蝶蝗蟲穿插其間,一派秋雨景象。畫幅左題“秋色叢殘細雨時,道光二年(1822年)毗陵麗堂孟覲乙”。鈐“孟覲乙”朱文方印。這是一幅從生活中來的作品,不同于傳統(tǒng)的花鳥畫,畫的都是些不知名的閑花小草,筆墨點染與線條穿插極為靈動,不為形累,筆筆寫出,雖構(gòu)圖滿密卻毫無擁塞之感。

清孟覲乙《設(shè)色菊蝶》扇面(圖六),縱17.2、橫54.5厘米,紙本設(shè)色。扇面以淡墨繪山石,石旁萱草叢生,菊花盛開,蝴蝶翩翩。圖中題“不落時人窠臼,不背古人,寫雨霽景色,未為不可。道光丁巳六月云溪生作”。鈐白文方印“孟覲乙”。孟覲乙因晚年兩目失明,摩挲作畫,“其視朱成碧,以方為圓,全以至神行,別饒逸致”。此幅作品具有印象派的特點,用筆自由,墨色并用,全憑感覺,正如齊白石所說“作畫最難無畫家習(xí)氣,即工匠氣”。只是落款的這個干支年是有誤的,道光沒有丁巳年,有可能是道光辛巳(1821),也有可能是道光丁亥(1827)。

清孟覲乙《設(shè)色花鳥》斗方,縱22.5、橫39厘米,紙本設(shè)色。此組斗方共計八幅(圖七),之一繪“牡丹花簇”,之二繪“西瓜、馬蹄、飛蛾”,之三繪“荷花、蜻蜓”,之四繪“雙魚戲淺草”,之五繪“柳枝蟬鳴”,之六繪“小鳥梅枝”,之七繪“小鳥、柳枝、水仙”,之八繪“竹枝小鳥”。這組八幅花鳥斗方既有傳統(tǒng)的梅、竹、荷、水仙,又有寫生的馬蹄西瓜、雙魚淺草、柳枝蟬鳴。讓我們較全面的窺見孟覲乙的花鳥畫技法。清初,花鳥畫發(fā)生了劃時代的變化,產(chǎn)生了以惲南田為主的沒骨花鳥畫,孟覲乙的花鳥作品讓我們感覺他的設(shè)色以水墨為主更為清淡古雅,用筆更為自由寫意。

清道光孟覲乙《設(shè)色桃樹牡丹圖》軸(圖八),縱138、橫64.5厘米,紙本設(shè)色。畫面以一株滿結(jié)碩果的桃樹斜貫全幅,樹下太湖石旁繪牡丹二支,意筆寫出。題“法癭瓢子一種畫,辛卯(1831)中秋日,云溪生麗堂寫”,下鈐白文方印“孟覲乙”和朱文方印“陽湖”。畫面下半部分以濃重焦墨太湖石襯淡墨桃樹,繁密牡丹反襯勾空太湖石,熟練運用黑襯淡、密襯疏、簡襯繁等手法。此幅作品,用筆粗放,可歸屬大寫意,但仍不失麗堂用色特點,除重色太湖石和個別重色桃枝用純墨寫出外,其余皆調(diào)色或墨色相混點染,桃子則直接用朱紅沒骨寫出,從中可看出孟麗堂為不墨守成規(guī)處理構(gòu)圖的高手。桃樹桿與黑色太湖石已形成構(gòu)圖忌諱的交叉,再畫一淡墨太湖石打破形式加強桃樹斜式,由于桃樹桿兩邊形成兩塊大小均等的留白,巧妙地將行草跋語題在上方,既破除了“白”也使上下有了聯(lián)系。此幅圖提供了一個重要的信息,原來人們一度認為孟覲乙1824年就去世了,可看了這幅畫方知,他1831年仍健在,且能作畫,所以這幅畫對于考證他的卒年是非常重要的。

桂林博物館所藏孟覲乙畫作都是其嘉慶十五年以后的作品,此時孟已隨李秉綬到桂林寓居。這些作品的題材特色是不求奇花異草,珍禽怪石,而多表現(xiàn)庭院和自然中普通的花草動物,注重寫生,如馬蹄、丹桂多為南方桂林所見。其表現(xiàn)手法不貴濃妝艷飾,多以水墨淡彩為主,不以形似,崇尚隨意散淡的筆情墨趣。進一步發(fā)揮了沒骨水墨的功能,而又趁濕敷色,墨色點染,疏朗天真,書法用筆,揮灑自如,這些藝術(shù)風(fēng)格都是與其個人經(jīng)歷息息相關(guān)的。孟覲乙是常州人,與明末清初著名畫家惲南田為同鄉(xiāng)。惲南田(16331690),原名格,字壽平,號南田,別號云溪外史,后以字行,改字正叔,號南田,是常州畫派的開山祖師。他一方面?zhèn)鞒辛嗣鞔鷧情T畫派(尤其是沈周、陳淳、周之冕等人)文人水墨寫意花鳥畫在筆墨利用、意境營造、抒發(fā)性靈等方面的優(yōu)點,同時也吸取了院體花鳥畫側(cè)重寫生、形神兼?zhèn)?、講求設(shè)色敷粉的傳統(tǒng)養(yǎng)分,創(chuàng)造出工致超俗、雅俗共賞的沒骨花畫,使沒骨畫法風(fēng)行一時,四海之內(nèi)爭學(xué)之,對后世影響較大,遂有“常州派”之稱。同為常州人的孟覲乙比惲南田晚一百多年出生,受“常州畫派”影響自是必然。另一方面,孟覲乙無家室兒女,孑然一身,所以他的畫比之惲畫更有散淡滄桑、清雅冷峻之感,同時由于眼疾的原因,在一些設(shè)色及工細的草蟲方面,不能做到精準,更顯隨意和平淡天真。

[1]孔令彬:《孟覲乙生平事

跡略考》,《美術(shù)學(xué)報》2015年第3期,第44頁。

[2]劉建一、劉邦一:《20世紀杰出畫家生活與創(chuàng)作》,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2009年,第341頁。

[3]李祥林編著:《齊白石畫語錄圖釋》,西泠印社出版社,1999年,第33頁。

[4]劉海粟:《海粟黃山談藝錄》,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362頁。

[5]姚元之:《竹葉亭雜記》,中華書局,1982年,第119頁。

[6]紀寶成主編:《清代詩文集匯編》(第435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229頁。

猜你喜歡
方印設(shè)色紙本
悲鴻畫馬 天下一絕
松柏本孤直,難為桃李顏
國畫紙本設(shè)色《荷》
韓景燕作品集
《巖高千尺虎》
王少桓
河北畫報(2021年12期)2021-09-09 08:15:00
《獨白系列之三》
青年生活(2020年5期)2020-03-27 11:28:50
蘭華生作品
國畫家(2019年4期)2019-10-14 05:50:20
錚錚鐵骨(紙本水墨)
白褲瑤服飾圖案之析
卷宗(2014年9期)2014-10-20 07:36:20
新竹县| 巴塘县| 庆安县| 晋江市| 翁牛特旗| 吴桥县| 曲水县| 东明县| 新乐市| 诏安县| 昆明市| 台湾省| 文成县| 佛山市| 平塘县| 甘泉县| 阿拉善左旗| 八宿县| 雅江县| 潮安县| 麻城市| 宁明县| 新密市| 饶阳县| 渭南市| 远安县| 惠安县| 海淀区| 金阳县| 丰城市| 阿拉善盟| 新巴尔虎右旗| 车险| 吴忠市| 南昌市| 申扎县| 双辽市| 浮梁县| 青岛市| 九龙坡区| 合水县|